01
只要有文艺作品讨论关于未来的故事,人工智能AI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乐观的作品中,AI很自然的成为了人类的帮手,比如《星球大战》中的R2-D2。
而悲观的作品里,人类被机器人背叛,落得个全灭的下场,比如《普罗米修斯》
还有更多的作品讨论的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如何同这些机器人相处。
他们展示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直接给我们一个结果。
比如去年风靡世界的游戏《底特律变人》,就让你扮演三个不同的仿生人角色,分别是仿生人起义军领袖/抓起义军的仿生人警察和照顾人类小孩的保姆机器人。
一个警,一个匪,一个民。
自己抓自己,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摧毁自己。
在经历上百小时的游戏之后,扮演了上百小时仿生人之后,每位玩家都会对个中辛酸苦辣,有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第三种作品,因为随着各家人工只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早已不是久远的未来,很可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Google说他们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实现许多语言之间无差错的互译。
微软小冰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写诗聊天了,下面这就是微软小冰写的诗,反正我看不出来是机器人写的。
之前还有个新闻,Amazon的人工智能助手Alexa会在半夜大笑出声,把人吓个半死:
像《机械公敌》、《机械姬》、《her》、《银翼杀手》这些电影中展示的“未来”,可能早已不是未来,可能就在明天,或者在明天之前就会到来。
之前我很诧异的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却甚少有比较严肃正式的媒体作品,去讨论这件事,似乎大家都比较少讨论严肃的东西,严肃的,关于未来的东西,就更少了。
但上周末,我看了腾讯新闻做的一个相关纪录片,很有意思。
叫《机器人伴侣》。
02
这个看起来像芭比娃娃的东西,叫做哈莫妮。
哈莫妮是一家叫“Abyss Creation”的公司制造的硅胶玩偶,至今已经卖出去成千上万只,用纪录片策划人曾宝仪的话来说,是“世界上最棒的成人硅胶娃娃。”
所以这集纪录片,虽然标题叫“机器人伴侣”,但其实英文名叫“sex doll”(性爱娃娃)。
——节目组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切入,去说人工智能。
不是自动驾驶,不是翻译,不是私人助理,而是硅胶娃娃。
即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和硅胶娃娃之间发生的感情会有什么变化。当那些买来供人发泄性欲的硅胶娃娃开始有了智能,人类会不会对她们开始有不一样的感情?
事实上,纪录片第一个镜头就把我吓到了,曾宝仪坐在街头,和上面这个硅胶娃娃哈莫妮进行大段大段的对话。
机器人完全能回应曾宝仪的话,并且还能根据曾宝仪的话做出反应,甚至还会开玩笑:
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为了一探究竟,节目组去拜访了这个娃娃的生产厂商。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制造人工智能硅胶娃娃,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制造硅胶娃娃,这个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公司的陈列室里放着各种长相各种肤色的硅胶娃娃:
还有一部分是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方面他们还在继续努力。现在他们的做法是做出一个有智能的头,再安到一个硅胶娃娃上面:
所以说他们的娃娃现在还是只有头会动,下一步他们希望让自己的娃娃全身都动起来,当然这家公司没给我广告费,我就不继续说他们的公司愿景了。
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还试图将人类的情感,加入到娃娃的感情中去。
比如说在一种模式下,你必须先和娃娃**,和她感情升温,到了一定火候之后,她才会愿意和你hv sex,非常真实。
创始人表示
“以往我们生产的产品,客户买来只是为了发**望。”
“但这款不一样,这款我们希望给客户带来的。”
“是陪伴,是友谊,是感情。”
会动,能对话,有感情,有个性。
在我看来,这已经有不少科幻作品中人工智能伴侣的影子了,未来正在发生,这是划时代的产品。
03
然而这家公司制造的产品,遭到了美国一位女权主义者激烈的抨击:“你看中东有多少女孩在受苦,印度多少女孩在遭受攻击,你们现在生产的女性机器人也是女人,同样也是物化女性,会大大降低女性的地位。”
纪录片中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
但接下来,曾宝仪拜访了很多sex doll真正使用者。
比如这位,打扮上现得非常怪异:
还有这位,不愿意露脸,但是据他描述,自从婚姻失败以后他就很孤独,并且讨厌女性。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不少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人最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但是因为伴侣娃娃,他们现在生活的非常满意,不只是生理上,心理上也非常满意。
我想,如果这些人没有机器人伴侣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可能对社会是更不稳定的因素。
这部纪录片我看的是点映,当时主创团队和曾宝仪也在,就有人问道有关女权和物化女性的问题。
曾宝仪回答说
“我在去的时候,听说这些sex doll的事情,我觉得这是物化女性,太过分了,我一定要好好说说他们,不能这样。”
“但去了之后,他们给了我一个男性硅胶娃娃henry。”
“这个胸肌触感怎么能这么好??”
“将心比心,那时候你很难用理论或者教条式的方式说你不应该这样。”
“你换一个位置,其实还挺开心的。”
现在全世界的趋势是,女性消费更多,所以市场更多的迎合女性,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亨利一样的男性娃娃出现。
用我旁边一位女博主的话来说——毕竟这些娃娃每一个都八块腹肌,不会迷路,满腹经纶,还永远不会对你说“多喝热水”,可能比真正的男人更能完成陪伴的需求。
纪录片的最后,一位专家说“我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机器人技术都会不断发展下去,直到2050年,可能就会出现人类和机器人的婚姻,再过100年,就会有人类和机器人的孩子。”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未来这些机器人变得和人类一模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同他们相处。
他们是我们的奴隶吗?
他们有人权吗?
他们会反抗我们吗?
我不知道,节目组说她们也不知道,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
“我们的问题现在不会有答案,但希望明天会有。”
最后说一下这个纪录片《明天之前》。
和国内一众综艺、美食、旅游纪录片不一样,腾讯新闻做的这档节目是国内难得的,讨论严肃话题的纪录片。
纪录片一共四集,除了伴侣机器人这集以外,还会采访一群追求永生的人,讨论“我们可以追求永生吗?”,还会采访大量美墨边境的居民,探讨边境和难民的话题等等。
现在腾讯新闻只上了第一集,就是这集有关sex doll的“伴侣机器人”,第二集《近邻?近敌?》我也看过了,说的是美墨边境修墙的事情,非常硬核。
为了拍第二集,节目组深入墨西哥,采访了不少非法越境的难民。曾宝仪说她们去的都是最乱的地方,去之前她把遗书都写好了。
可以看出,曾宝仪内心是支持难民的,但她没有明说。
节目里她一直在强调“越过边境的非法移民也没办法,他们在自己国家待不下去了。”、“在美国他们能赚十几美元一小时,但在洪都拉斯他们一天只能赚五美元。”,然后一直在呈现难民的辛苦、苦难、不容易。
但节目组并没有把视频拍成“拯救难民”的宣传片,他们特意安排了两个美国边境民兵的大兵,专门呛曾宝仪。
曾宝仪:“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来美国呢?”
大兵:“胡扯,他们来美国,是因为他们的朋友给他们打电话,说这里人傻钱多,只要你带个孩子,他们就不会把你送回去。”
曾宝仪:“那难道他们都应该被送回去受苦吗?”
大兵:“那难道我们就敞开门,和他们说来吧来吧随便来?”
然后一个在边境开农场的爷爷,说每年有3000个非法移民会在毒贩蛇头的带领下,带着枪经过他的农场,然后问曾宝仪:“我当然支持在边境修墙,难道我不应该支持吗?”
曾宝仪哑口无言。
和上面的sex doll一样,这同样是个两难的问题,在今天根本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这是明天之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希望明天会有吧。
看到这里,我觉得腾讯新闻这个《明天之前》确实有纪录片的样子了,深入一线拍摄,把双方的观点都摆出来,尽量不带偏向。
虽然这部纪录片和他们欧美同行相比还有差距,但已经是国内我见过最好的制作之一了。而且它的题材都非常有意思,带着一股“赛博朋克”的未来感。
如果说黑镜是讲述明日之后的故事话,那这个说的就是“今天以后,明天之前“的故事。
推荐你们去看。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END-
为了不错过更新,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
【推荐阅读】
最近小红书流行灌肠???
你有什么资格嘲笑毛坦厂中学的学生?
性爱最大的缺点,就是它需要两个人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
”微博田园女权迷惑行为大赏“
点个好看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