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日,微信之父张小龙联手中国职业高尔夫一哥李昊桐,成为首对问鼎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的中国籍选手。高尔夫球作为“四大贵族运动”之一,已与橄榄球、棒球等一起飞入寻常”精英”家,成为泛精英人群的社交货币及培育后辈的不二之选,中国精英体育赛事早已不是大boss的专利。
基于上述,易观携手腾讯营销洞察与腾讯体育,综合展现精英体育运动及相关赛事在中国的发展,勾勒用户画像,揭示在供需双方引导下精英体育市场的商业价值,助力中国体育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1
高学历、高收入群体的专属体育
● 精英体育赛事受众收入高,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 精英体育赛事人群以男性为主,高学历是用户主要标签
学历分布上,精英体育赛事人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66.3%,而这一比例在全国人**仅为4.3%,精英体育赛事对高学历群体的聚合效果明显。
● 受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
2
体娱跨界助精英体育打破圈层壁垒
● 新增用户向下沉市场渗透,人群呈现“泛精英化”趋势
早期用户及新增用户均呈现出学历较高、收入水平中等偏上、多数居住在二线及更发达城市的特征。新增用户的加入扩大了精英体育受众,是精英体育项目在中国流行发展的重要组成。在逐渐流行的过程中,泛精英化、市场下沉渗透趋势存在。
● 娱乐引领精英体育破壁出圈,带动用户愈发年轻化、多元化
流行文化正带动精英体育赛事出圈,借助吴亦凡亮相超级碗、王源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开球等流量人物的号召力,再加上嘻哈潮牌火热带来的追求个性、坚持自我的氛围,潮流塑造了新的认同,促进经营体育赛事的消费。
● 实用性和性价比仍是精英赛事人群消费首选,但消费升级凸显,关注新产品及品牌
● 精英赛事,主要受高水平赛事转播、多元内容、社交需求驱动
围观高水平赛事的用户中,近半数用户出于围观更高水平职业赛事的原因首次观看比赛,未来更多赛事版权引进将弥补这部分需求;超三成的精英体育赛事人群首次观赛是受身边朋友影响,赛事成为维系社交的内容;运动员、运动文化等泛赛事内容丰富了用户观赛维度。
3
互联网直播为观赛首选
● 观赛渠道首选互联网,观赛平台赛事资源丰富程度成为首要考量
互联网观赛的整体渗透率为88.3%,逼近90%,只有11.7%的用户只通过有线电视观看比赛。在网络观赛渠道中,49.8%的用户选择腾讯体育,究其原因,主要有:赛事资源丰富,每场比赛都有转播(53.3%),赛事直播视频信息清晰、快速(50.2%),免费(39.3%),多年使用习惯(35.5%)等。
● 直播仍是观赛主要内容,泛体育娱乐内容逐渐渗透
赛事进行过程中,70.6%的用户关注比赛中紧张、刺激、热血的竞技氛围;47.0%的用户关注球星所展现出的顶尖运动表现;39.1%的用户关注球员和球队所呈现出的团队战术素养。
4
精英体育赛事的未来增长
● 增加赛事推广力度并降低观赛门槛,将提升精英体育市场的关注度
精英体育赛事受众群体培育的关键在于:积极推广精英体育赛事-目前播放精英体育赛事的渠道供不应求,有版权的平台应积极推广赛事吸引更多用户;降低赛事观赏及内容阅读门槛-已有内容观赏及阅读门槛较高娱乐性不足也会增加用户尝试难度。
● 吸引泛精英圈层,扩充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原住民引爆精英体育市场,释放趣味互动及年轻活力
信息传播与用户触媒习惯正在经历变革,原先纸媒盛行时代的内容匮乏已不复存在,移动互联网带来实时资讯的更新与轰炸,信息爆炸与碎片化传播成为新的信息生态。赛事观看亦由电视为主转向多屏互动,增加了观赛的可选范围与互动性。
● 青少年培训市场的繁荣、政策红利的推出,推升精英体育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超过3万名青少年在100个专门设施参加有组织的美式橄榄球培训,大众化参与围绕腰旗橄榄球比赛展开;而在国家发布棒球振兴发展计划后,在4至8年的时间中,将打造完整系统的青训体系,如MLB先后在三地建立MLB棒球发展中心;就网球而言,目前国内成规模、有体系、持续运营的社会化俱乐部已经有20多家,全国的青少年球员数量也将近两万人。
● 聚焦有强受众基础及高商业价值赛事,头部厂商资源集中并持续培育稳固的受众市场
冰球、棒球、橄榄球、网球等精英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处于强水平状态,未来,此类顶级赛事的商业估值仍将位于高水平区位。同时,就包括垂直体育视频与垂直体育平台在内的赛事播出方而言,头部厂商兼具资金、流量等优势,仍将牢牢把控优质赛事资源,巩固其既有的受众市场。
过去,中国大众接触精英体育运动的门槛极高。但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这一门槛正在降低。在中国,精英体育运动正呈现出“泛精英化”的趋势,用户群体呈现出的高价值也为整个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