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岁月从不败美人,但能击垮女明星。我们往往难以意识到,对冻龄女神的赞美其实暗含着这样的陷阱:看起来仍然这么“年轻”,评价的标准仍是相貌与年龄。
听起来很残酷,但对女性的年龄歧视,在当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都异常尖锐。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普通职场,不管是用工招聘还是日常生活,“不再年轻”,仿佛成了一种原罪。
于是无来由地,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25岁还没有男朋友就是恐怖的,结了婚生了子的女人就没了魅力,人到中年就别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与此相伴的还有种种不友好的质疑:
年龄这么大还单着,你的幸福不会是装出来的吧?
就像陈乔恩在《女人30+》里提到的现象,“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对一些大龄的未婚女性,我们说我们很快乐,大家却不相信呢?”其实不是大家不愿意相信,而是被长期以来的偏见给蒙蔽了。而“年龄”这个东西到底应该怎样面对,还是女性自己最有发言权。
我是秦岚,今年38岁;我是马丽,今年37岁;我是吴谨言,今年28岁。看着女明星一个个把讳莫如深的年龄,直接开门见山的讲出来,硬糖君讶异《女人30+》的大胆之余,更钦佩它探讨敏感社会话题的勇气。把问题先摆到台面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女人30+》是腾讯视频、火锅视频和新世相联合出品的一档女性年龄主题纪实访谈节目。截至前8期,该节目斩获了1.7亿的总播放量,这对一期仅八分钟左右的微综艺来说成绩惊人。而《女人30+》对话张柏芝、陈乔恩、秦岚、马丽、吴谨言、谢娜这六位女艺人,并将话题延伸至当代女性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一切的困境都是当下的困境,谁能想到节目最初的策划来源是新世相公众号的后台留言呢?《女人30+》将新媒体属性融入到短视频综艺的尝试,再次证明了社会话题的聚合效应。当用户对节目内容产生深度共鸣,引发的圈层讨论无疑是燎原之势。
年龄不是危机
波伏娃曾指出:“世界的再现,如同世界本身一样,都是男人的作品,他们从其自身的观点描述它,并与绝对真理加以混同。”而大众媒介也深知一套对女性敌视的运作模式——将“年龄”放在女性幸福的对立面。
年龄对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女人30+》以年龄为小切口,将女性嘉宾剖析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横截镜像,在极具话题度的同时,也将答案抛给观众——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偏见和屈从于偏见才是。
过去的少女,是青春无悔的证明。张柏芝想对19岁的自己说:“继续走下去,不要回头,不要后悔”;吴谨言回忆起四处跑组的经历,没有“轻松和青春那个劲儿”,有的只是独立打拼的艰辛;马丽演50块一场的话剧,对妈妈说以后就我来养你了。
幸运的张柏芝,在19岁那年遇到了《喜剧之王》。如今,38岁的她依旧渴望碰到一个好的电影剧本。重回荧幕**作的拍摄地,观众和张柏芝似乎经历了一场“青春的循环”。事情发生了就去接受,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你,既是少女的冲劲也是中年的达观。
现在的自己,有幸福的底气。陈乔恩希望女孩子过得要有底气一点;张柏芝说“身体的力量没有以前大,但是心灵很强大;马丽说自己正处于鼎盛的状态,相信可以演戏到80岁。
或许有人会质疑“站着说话不腰疼”,女明星的经济条件本就是职业女性的翘楚。但马丽的坦诚给出了答案,“两个人共同努力奋斗,才是最好的状态。”陈乔恩的底气,也不是指富有程度,而是任何一个靠自己的女孩都可以获取的骄傲感。
未来的自己,有超越年龄的魅力。吴谨言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像秦岚帮助自己一样,去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秦岚说,60岁也可以很好的相爱,不要觉得年龄大了就不配爱。
“30+”是女人一生中最困惑、最辛苦、最动荡的十年,也是面临抉择最多的十年。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都可能在这看似成熟却仍然稚嫩的年岁发生。《女人30+》如同一双过来人的手,温柔地牵着观众往前看:既然年龄这个“魔鬼”对你穷追不舍,那么与其仓皇逃窜,不如正面交锋。
绝处求生,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奇怪的是,如果女性冷落了那些年龄数字,它们反会过来极力地讨好你,有时候命运也是这样。
独立是种能力
1923年, 鲁迅先生在做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时说: “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 还带了什么去? ……她还须更富有, 提包里有准备, 直白地说, 就是要有钱。”
五年后的1928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曾就“女性与小说”一题的演讲稿写成《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头便宣称: “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其实,她对剑桥女大学生的寄语更加巨细无遗:
“成为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心灵的自由正依赖于物质。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渔线深深沉入生命这条溪流中。”
今天的《女人30+》告诉我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才能摆脱依附从属地位。爱情和婚姻不是女性的救命稻草,人生要靠自己成全,这也是为什么节目中的女明星都活出了自己的态度。
经济独立,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女明星的现身说法更具现实意义。吴谨言想给爸妈买更大的房子,希望事业和生活都更游刃有余;陈乔恩认为女生要有照顾好自己的基础,她甚至跟妈妈开玩笑称,自己可以做一个“有钱的孤苦无依的老人”。
陈乔恩的豪言壮语,道出了很多女性的心声。如今,经济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现代女性,已经不再为“要爱情还是要面包”的选择题纠结。她们会明确而霸气地宣布:“面包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这当然是女性独立的表现。揣着钱包去约会,带着房子去结婚,还不够独立吗?!
但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只是女性独立的基本条件, 如果精神上始终不能“断奶”, 钱包的独立将意义甚微。
想要思想独立,做不到不屈从于外界的刻板印象,女性面临重重阻力。节目中,马丽不再和S码较劲,剪了自己喜欢的短发。张柏芝暖心鼓励那些站不起来的女性,被攻击的女性,或者是受伤害的女性。
《女人30+》还将话题延展到了人格独立,活出自己的样子才是最美的。秦岚说自己才是陪伴自己一生时间最长的那个人,爱情绝不将就,人生也不应为谁而将就。学会享受孤单的态度,不要太潇洒;陈乔恩不觉得40岁转型太晚,女性是独立的个体与灵魂。
有意思的是,秦岚不觉得自己“很强大”,当我们一味夸大“女强人”时,实际上是默认了“女性天生不够强”。波伏娃曾指出,精神依赖比物质依赖更具隐蔽性。女性在爱情中如果通过男性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放弃自己的超越,就会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
话题才是武器
《女人30+》从女明星的年龄焦虑,引起公众对女性年龄的关注,新世相优秀的话题制造能力功不可没。作为新媒体平台,用大众话题去带动内容共鸣,新世相有着深刻的洞见力和得天独厚的话题资源库。
数据为王的时代,优质话题的挖掘恰似“大浪淘金”。以2018年新世相排名前30的文章数据为例,40%都跟年龄话题相关,而排名前十的文章占比更在50%以上。而在新世相接近2000万的用户中,女性用户超过了70%,且大多来自于一、二线城市。
这些用户真实的反馈,为节目提供了基础,让《女人30+》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新媒体平台如何在影视业务中跨界发力?新世相用《女人30+》做出了成功的示范。不仅话题能力满格,宣传能力更是本行,与用户链接的能力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如何引发圈层人群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这样的任务本就是新世相的拿手好戏。但从公众号爆款,走向短视频综艺精品,还需视频平台的发力。好风凭借力,6月5日腾讯发布的“火锅剧”合作政策,腾讯开放平台资源支持微剧、微综内容发展,正是这一次跨界合作的契机。
与新世相合作《女人30+》时,腾讯视频在每期节目的底层讨论区都开设了主题讨论,引发用户的代入和探讨,完全符合推出这档节目的初衷。
比如,“大龄单身女性和已婚女性比,谁更幸福”、“女演员的中年危机到底是谁的错”,用户们发表观点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一来一去的互动讨论中,实现了节目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句句痛点,深度共鸣,完全成了女性发声的喉舌和小基地。
新世相负责话题挖掘,腾讯视频予以平台扶持,呈现的效果是1+1>2。微综艺的主题切口小、口碑发酵大、金句频出直击受众、短小精悍传播给力,《女人30+》作为优质新媒体平台与视频平台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无疑给10万+大号们提供了更多商业想象空间。
新世相从2018年开始微综艺探索并进军短视频行业,2019年就拿出了《女人30+》这样亮眼的成绩。这其中自然有新媒体的先天优势,但也要归功于新世相全新的打法和角度、尝试和突破的勇气。
小切口剖析大社会,短视频传递高价值。未来,视频与节目是新世相在内容领域最重要的业务方向。在匡扶女性独立后,不知下一次会聚焦在哪一个风口?硬糖君猜,一定是又燃又丧的90后!
▶ 阅读往期热文
总选大考又到,SNH48的“不出圈”游戏还能玩多久?
轮博软件“星援”被查,追星女工失业?你可能想多了
诚招记者2名,实习生2名
要求对金融、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技巧、有态度、有热情。
五险一金、十三薪、带薪年假妥妥的。
简历投递至邮箱
✉
lichunhui127@163.com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一点资讯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Wi-Fi** | 微博 |触电新闻
虎嗅 | 钛媒体 | 知乎 | 界面 |趣头条
21 CN 看荐 | U C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