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研究用户的属性,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
● 产品设计前需要构建用户画像,指导设计、开发、运营● 产品迭代过程需要收集用户数据,便于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与商业模式挂钩● 产品运营需要与用户产生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引导用户传播产品品牌。
一、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
用户画像(Persona )三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具体来讲包括:
- 姓名
- 照片
- 年龄
- 家庭状况
- 收入
- 工作
- 用户场景/活动
- 计算机技能/知识
- 目标/动机
- 喜好
- 人生态度
可以套用以下这个表格进行梳理:
可以参考老外的例子,蛮好的:
资料来源:http://www.usability.gov/how-to-and-tools/methods/personas.html
每款产品的用户画像都不一样,应该针对每一款产品的特点,根据具体的场景、用户特点进行用户画像设计。
思考下:
● 谁会使用你的app?使用你app的人有哪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等。● 在哪些场景适用你的app,主要为哪种场景服务?● 用户碰到什么问题会使用你的app?● 概括来讲,用户画像关注3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 据此我们可以进行拓展、丰富我们产品的用户画像。
二、产品迭代过程的用户数据收集
收集用户数据,主要是用户的年龄段、地点、时间等内容。采集到的数据处理,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价值来细分出核心用户、评估某一群体的潜在价值空间,以作出针对性的运营。
下面我拉取了淘宝店的一些订单统计信息,多达41项,大致目测分析了下:
购买的用户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杭州。基本是一二线城市。
下单时间从下午至凌晨都有,上午没人下单。
还可以看出购买得最多的宝贝等等结论。
淘宝的订单数据表格:
- 订单编号
- 买家会员名
- 买家支付宝账号
- 买家应付货款
- 买家应付邮费
- 买家支付积分
- 总金额
- 返点积分
- 买家实际支付金额
- 买家实际支付积分
- 订单状态
- 买家留言
- 收货人姓名
- 收货地址
- 运送方式
- 联系电话
- 联系手机
- 订单创建时间
- 订单付款时间
- 宝贝标题
- 宝贝种类
- 物流单号
- 物流公司
- 订单备注
- 宝贝总数量
- 店铺Id
- 店铺名称
- 订单关闭原因
- 卖家服务费
- 买家服务费
- 发票抬头
- 是否手机订单
- 分阶段订单信息
- 特权订金订单id
- 定金排名
- 修改后的sku
- 修改后的收货地址
- 异常信息
- 天猫卡券抵扣
- 集分宝抵扣
- 是否是O2O交易
这些信息都是融合到app的整个操作流程中去收集的,对用户来说,体验非常自然。
所以,对于一款app的用户数据收集,应整合到具体的业务逻辑中去,业务逻辑与用户数据收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些产品对用户画像的依赖不大,反倒是对用户数据收集的依赖很大。
比如平台型的产品,58到家这类,把线下的服务,在线上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具体的服务还是由线下商家进行;平台通过一次次线下服务收集用户的数据,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到一些用户的行为习惯,再推出贴合用户的产品,这时的产品就可以是自营的啦,合作商家会不会被抛弃了?呵呵
三、产品运营的用户互动
一款产品上线后,需要运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与用户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产品才会有“灵气”。大致有2种方式,一种是在app中的提示,另一种是用H5页面进行传播。
3.1 app内做一些有意思的提示,或是引导。
如,印象笔记,注册使用app的时间,月上传流量
闲鱼:在闲鱼赚了多少元!
知乎:回答、关注、粉丝。
网易新闻:今天阅读xx篇 超过了xx的易友。
3.2 按一定周期,制作H5的用户报告。
如前阵子热传的“我和微信的故事”
以上,总结了关于用户属性的3个方面:
● 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 产品迭代过程收集用户数据● 产品运营与用户产生互动
作者:shadow(微信公众号:自在园)本文系作者授权微推客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