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出行旺季,我们特地给大家评测了内地各大城市的地铁App,说说这些App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最后给出支付宝快捷刷码乘车支持的城市:
评分解释:
基础功能:首先地铁是交通工具,目的是提升居民的出行效率,从这点出发,效率和方便是核心,那我定义的基础功能就两个
-
扫码进出站:可以让我免去带公交卡 or 排队购票的烦恼,只要带手机就可以快速通过闸机进出站。
-
换乘查询:知道我要去哪,打开App,可以快速给出我换乘建议。(当然这一点高德地图也可以解决)
这两个做到一定程度就给9分,比如深圳地铁打开二维码界面时屏幕没有亮度自动调为最高,就扣1分。除了成都地铁外,其他城市地铁App都支持二维码出入站~所以大家差异点主要在换乘信息是否丰富,操作是否简便。
延展服务:既然是地铁官方的App,在地铁领域很多独有的信息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维度给到用户的。这里面包括但不限于:
-
乘车优惠,如乘车多次可以减免部分费用,或者有额外优惠乘车机制
-
车站信息,如车站设施,厕所该站有没有?在哪个位置?站层图是什么样的?失物招领有木有?
-
乘车的拥挤程度如何?
-
是否限流?有无常规的限制 or 特殊情况的即时告知?
-
爱心服务,特殊情况是否可以预约
-
。。。
这部分是相对小众,或者说非刚需的需求,但是有的话能明显增强体验
产品易用性:对于一款App,方便易用,功能引导合理,交互清晰,群众使用起来肯定会更顺手。而有些App部分功能很隐蔽,或者交互不简洁,必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从总分来看,北上广分数还是前三,符合大城市的身份。下面逐个点评一下各App的特色
上海地铁App:Metro大都市 综合第一
算是我觉得最互联网化的地铁App之一了(另一个是广州地铁App),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站点信息丰富
比如我选了个大家乘坐比较多的浦东国际机场站,除了可实时显示下一班和再下一班时间外(这样我就可以安排:是先上个厕所还是赶紧跑过去),可以看到是否有卫生间以及在哪,站层图是什么(有些换乘,怎么走老是绕晕),站内设施告知哪有无障碍电梯,然后各个出站口附近有什么都提供。这些信息能帮助有心人提前规划好路线和行程。
(左到右:站点信息图、卫生间、站层图、站内设施、出入口信息图)
2.失物招领
提供挂失申请、查询自己的进度、以及做了个遗失物品清单并提供联系电话。我的天,我乘坐地铁从来没指望过丢了还能找回来,但如果上天给我个机会,我一定会去争取!
3.和用户互动强
这里有两个不错的点:
1.功能预告,从用户投票来推演哪个功能更实用,最后也放了个建议搜集入口。这算是相当人性化的了,而且据我观察,失物招领实际上也已上线,不得不为用户参与的逻辑点赞。
2.提供智能客服,能快速查找常规的问题,另外人工客服大概1分钟左右就响应了,速度不错。
大体能感受到人性化,从用户需求出发,至少能做到80分,期待上海地铁不断自我迭代!
(左到右:功能建议、智能客服、人工客服回应)
小结:
上海地铁快速迭代App,近一年迭代16次,可见研发团队实力不错。在长江三角洲一带互联互通做的也不错,App支持南京/苏州/宁波/杭州地铁刷码过闸。换乘的功能体验也还不错,包括也提供一些乘坐优惠方案,所以整体来说,综合排名第一。
可待提升:紧急情况push,比如微博上大家都在吐槽7月3日早高峰6号线拥挤,此时可以通过各渠道通知用户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来缓解压力和节约用户时间:
广州:广州地铁 最全能
主色调为大红,设计风格也是拟物化而非流行的扁平化。从功能和黑科技上来说,算是最全能的一款App了。
1.智慧安检
从介绍来看,只要网上申请通过后,在指定的站点就可以用脸部识别快速通过安检。
从微博上看,这个黑科技是18年10月份就开始试行了。但实际上,讨论的人很少,而且如果带着个包就无法使用该通道,大幅降低了实用性。
这也是一直到现在只开通了4个站点的原因吧。看来想让黑科技普及,还需要更加接地气呀,不过敢迈出这一步真的是够胆!
2.站点信息
和上海地铁做的差不多,拟物化的风格倒是在现在遍地扁平的App里让人眼前一亮,有点复古的感觉。信息呈现的也很简洁明了,干净清爽。该有的也有了,还是蛮好的
3.爱心服务
提供出行关爱的服务,除了特殊出行需求可以提交需求清单以及提供了服务电话外,还有个很全面的功能,就是依据服务设施来查询支持的车站,比如专用电梯、盲道、母婴室这些去查询哪些地铁站有,很方便。
4.失物招领
类似上海地铁的功能,但更全面,展示的信息更多,我都可以根据失物描述来分析是不是我的,很赞很赞!很有爱心
小结:
广州地铁App功能相对更全,数据化也有一部分场景,比如地铁线路拥挤度。近一年更新12版,但比起上海地铁来说修复bug、更新数据、升级功能为主,加上功能层级相对更深,体验和易用性上偏弱了一些,这使得整体评分比上海要低。
另外,广州地铁App在App Store排行榜排名大幅低于上海,询问了广州友仔后,发现当地人更多用实体卡,羊城通,因为有优惠:
北京:亿通行App 最优惠
作为我偶尔会用到的地铁出行App,亿通行功能相对简单,也相对简洁。然后官方的累计优惠也在App上得到体现,很方便:
(左到右:乘车码里累计优惠入口、累计优惠详情、累计优惠规则)
另外,它也尝试了不少变现的玩法:
1.会员钱包
尝试把用户转为会员,提供京东周卡、支付宝大礼包等限量权益勾引用户长期活跃。对于长期乘坐地铁的用户来说,自然是值得的,我原先也买过类似的周卡,每次乘坐都能有部分优惠。
2.首页考虑各类变现逻辑:
比如和交行合作办联名卡,积分兑换各类优惠券,小金库做理财服务,还有推荐蹦床馆想做订单转化。
小结:
亿通行设计理念也挺不错,首先服务好用户的核心场景:二维码进出站、换乘查询,然后基于长期使用的用户,联合京东、支付宝、银行等推出优惠服务,吸引用户加入会员和购买,然后会员可以购买一些福利,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其他产品的优惠券。还有用游玩、金融服务,尝试额外对流量做转化。
是一个产品形态比较轻量和聚焦,思路比较清晰的地铁App。京港地铁有香港地铁出资,而香港地铁我记得之前是唯一盈利的地铁线路,所以在商业逻辑上有更多的尝试也是理解的。
深圳:深圳地铁App 最隐蔽
基础功能只给8分的原因前面说了,乘车码页面没有自动调整为最高亮度,这会使得一定情况下打开乘车码闸机无法识别。标配的功能没做,只能扣一分了。
另外说隐蔽,是因为乘车码入口只是首页里的一个小按钮,然后地铁线路图实际上是可以点击的,但是样式上容易让人误以为只是展示用,这个有些无语。
杭州:杭州地铁App 最懒散
打开后我都怀疑是不是没人维护了!
首先是进入首页,莫名其妙的来了个提示:未查询到站点信息。然后运营内容好几个月没更新了,发现页面最新的内容是3月份的,主题活动更是去年的了。。。给个最懒散没什么问题,几乎没什么维护了。
武汉:Metro新时代 最偷懒
这个是真偷懒,换乘功能没有提供,只提供了一张地铁线路图。这使得整个App价值大幅下降,整体排名也掉到了后半段。然后其他延展服务也只是提供了很少的信息,比如时刻表,乘车指南。
青岛:青岛地铁 最敷衍
基本和杭州地铁一个样,不同的是线路网支持换乘查询,只是做的入口太深了,体验也很一般。
然后很多内容都是嵌的H5,比如生活圈里的内容打开一看是公众号链接-,-首页推的“帮你省”,也是直接整块嵌入的H5。
整个App延展服务基本都很轻的用H5嵌入,简单,也相当的敷衍
(从左到右:首页、线路图、“帮你省”H5页面)
南京:南京地铁 最简洁
简洁到极致,进来就是乘车码,打开App就扫码进站,别的什么都没有,干净!!!最简洁实至名归
(从左到右:绑定了支付宝后的首页、截图后提示不要外传乘车码)
成都:成都地铁 最悲催
这是体验众多官方地铁App里,唯一一个没有二维码进站功能的产品。。。
然后整个页面设计感,让人无语啊。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延展服务的。比如车站信息,实时地铁流量、列车位置等等。
问了下成都朋友,可能是因为:
坦白说,地铁App里最刚需的功能就是刷手机出入站了,这功能要么是用软件实现,要么是用NFC实现。前者适应性更强,只要是个智能机就可以满足,所以也是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
那如果官方App提供不了这必备功能,使用App的人数必须急剧下滑,甚至你可能吸引不到用户。。。
补充:还有支付宝也可以快捷刷码乘车
其实支付宝也提供了部分城市的地铁乘车解决方案,首页搜索“交通出行”,选择服务,切换城市即可,目前支持杭州、宁波、西安、南京四个城市的快捷扫码乘车功能
总结:
从评分和体验测试中可以看出,北上广三大城市做的官方地铁App相对更优,其中上海、广州提供的服务更全面,更人性化,更接地气。
基本上各大城市的地铁App都支持了扫码进站的功能,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出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体验完这么些个地铁App后,我也有了一丢丢自己的想法,对于地铁App,首先自然是抓住用户的核心诉求:扫码进站和换乘查询,其次可以针对用户场景去设计入口,服务用户让他们得到更好地体验,比如:
-
我要上厕所—》给最近哪个站点有厕所,厕所在哪里
-
我丢东西/捡到东西–》失物招领列表,及给一个联系电话
-
我是残疾人—》给我爱心服务电话,或者给我一个哪些站点有特殊设施的列表
-
特殊情况告知–》地铁故障、地铁限流实时的push给到用户,节约用户时间并做其他换乘引导
-
。。。
因为地铁首先是公共设施,保障大量用户的出行便利,服务好他们,再考虑别的。
你所在城市有地铁了吗?App好用吗?通常在地铁上你都做什么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