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出发,我们去听去问,希望能为未来做充足准备。
旅游前问朋友,那座城市有什么值得看的风景;探险前问前辈,那个地方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
很少有谁想做稀里糊涂、赤手空拳出去闯荡的人。
就像现在,站在学校迈向社会的门槛上,年轻人好奇,想问问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会因社会有哪些改变。
过来人感慨,他们有万语千言想要说,却发现孩子已准备出发,自己去嘱咐和祝福的时间并不多。
年轻人要去行走江湖,毕业演讲是师长最后的一句珍贵叮嘱。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1932年 北京大学 胡适
为写这篇文章,我看了许多毕业演讲。胡适先生的这段话,我觉得最有趣。
在毕业演讲中劝说人要上进的话不少,可是如此一针见血批评(我甚至觉得有点讽刺)的,只见过他一家。
这位先生,瞎说什么大实话。
微博上很火的一个话题是“朋友圈式自律”。
在朋友圈里信誓旦旦立下flag:克制食欲、专心工作、锻炼身体、结交新朋友、走出舒适圈。
然而真正想要做的时候:火锅在诱惑我,哪能克制食欲?电视剧在勾引我,哪能安静专心工作?是剧不好看还是游戏不好玩,为什么要交朋友?……

这并不只是现在年轻人的写照,是人的通性而已。
对一部分人来说,读书做学问不是兴趣而是任务,他既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快乐,也没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然是能不去就不去,即使去了也是不可能心甘情愿。
我们希望成为别人眼中上进的人,于是世俗觉得什么样子是优秀,我们就去怎么做。大张旗鼓地做计划,信誓旦旦地做承诺,以为这样能够督促自己。
最后,还是沦为了“朋友圈自律”。
一种角度来说,这是无法很好约束自己,不能做到身心合一地进取。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大概读书做学问的事情,本来也就不是他们的追求所在。与其把时间花在自己从内心深处抵抗的事情,不如去寻找自己的“命中注定”。
工作会占据你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停。全心全意地找,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
——2005 斯坦福大学 乔布斯
乔布斯的演讲,很多人记住的是“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就在同一篇演讲稿中,我注意到了上述这段话。
不懈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论是爱情、事业还是人生。
虽然可能还没有遇到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事业,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该体会过什么是“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情”。

可能是失去了时间概念,直到朋友好心提醒之后才惊觉,自己竟然从早忙到晚,或者是忙了个通宵;
可能是忽略了身体信号,直到胃已经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像一天没吃东西,已经饿过了好几轮;
可能是不再在乎他人看法,有人反对不要紧,就是要做出点成绩给他们看看的这股子倔强。
我知道这些描述听起来很像是网瘾,但不论爱一个人、一件事都是瘾,颇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悲壮感。
如果真的有幸能找到,不要蹉跎岁月,用绝对的热情、聪明的头脑,在这个领域里开疆拓土。
如果还在寻找和等待,也不必心急,寻寻觅觅的人这么多,大家不过都是普通人而已。
可是……如果爱而不可得,又或者多次寻找无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失败又该怎么办?
为什么我要谈论失败的好处呢?因为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2008年 哈佛大学 J.K.罗琳
所有感谢失败的话都是假的,但凡人能够自己选择,没有谁会选择失败、惨痛、悲苦的人生。
关键就在这了——不能选,失败是生活的必然。
越是听到有前辈安慰,就证明现实中的失败越普遍,把失败的好处说得越美好,就证明失败曾经对人的打击越大。
过来人体会过,面对未知,踌躇满志的年轻人都会心里打鼓:会遇到很多困难吗?失败了怎么办?
受挫的年轻人会迟疑、质疑甚至丧:我一无是处吧?未来是不是没希望了?
所以前辈们循循善诱,试图换个角度看问题,转而说起失败的好处。

逆境使人成长,现实的巴掌打醒沉睡的幻想,登高后的跌重让人不必再为皇冠所累……总而言之——祸兮,福之所倚。
失败不可怕,年轻人,所以甩开步子大胆向前走;
失败不可怕,年轻人,所以一切都只是成功路上小小的绊脚石;
失败不可怕,年轻人,所以受伤之后要站起来啊。
既然不能改变失败,只能改变心态了。
世界上最珍贵的、最深奥的专业绝对不是法学。不是什么“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也不是什么“公司人格否认”,而是一种在精神上理解和获取人生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中间省略)……
也许你们毕业以后会像“疯狂的石头”一样,在车子房子和票子的压力下,迅速陷入心理学上的拜金主义攀比主义。母校希望你们成为富足的中产阶级,但是更希望你们永远都是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法大人。
——2009年 中国政法大学 王涌
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走着就只看见了路,忘记抬头瞧一瞧广阔的天地。
囿于生活琐碎的事情,因眼前的苟且而穷困不已,人太容易忘记初心。
甚至于当未来的某一天,曾经交好的朋友坐在一起谈起“初心”时,会是一阵良久的沉默和叹息,更有甚者,是一阵轻蔑的笑意:初心?就是狗屁。

就像是电视剧里常有的剧情,赤子渐渐失了良知,让人扼腕叹息。
2016年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毕业演讲中说:不迷信,不盲从,不崇拜任何东西。永远对现状不满足,永远想改变世界,也永远拥抱世界上的美好——因为大学培养的是二三十年后国家和人类的领导者和创造者。
如果有一天,我们忘了自己曾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忘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忘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那肯定,也忘了为自己惋惜。
不知道会不会有观众,会为这个悲伤的故事流下眼泪。
你是否曾为一段毕业演讲泪流满面,或者感到荡气回肠?在评论里分享出来吧~

桃李约辩等你来: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
等你来解锁
最新桃李约辩榜
6月积分前三名:
231号笏文:25分
23号薇薇:20分
227号破晓的闪电:20分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