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题准备的纠缠细节我真是体验太深刻了,并且十多年来一直与它作斗争。
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确实非常容易陷入细节的纠缠,结果绕了一周的东西场上只出现十秒钟。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一、建立节奏,不迷茫
一般来说,不太专业的辩论队(特别是院系队)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立论细节的纠缠,一个星期有5天半在绕,一天准备辩词,一天模拟辩,就这样草草上阵了。
甚至很多队伍,到临上场时还没绕清楚。这样的准备精疲力尽,赢了侥幸(结果错误的方法延续下去),输了很可能让人耗尽心力、再也不想忙什么劳什子辩论了。
所以,一个队伍首先要建立一套正确的准备机制、计划和节奏,这是队长或教练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本人带队为例,基本建立框架只需要一天半,接下来三天是一边模拟一边完善框架(这个好处后头说),第四天完成全部辩词,接着是高强度模拟,确保上场前30轮左右,质询和结辩的单环节演练要更高。
当大家的目标变得明确,并且因为时间而紧迫时,就会好很多。因为对细节的讨论常常是会“上瘾”的,很多人越绕越来劲,结果半天过去了发现什么都没准备出来。
目标明确、要有产出物、效率意识,应该植根在辩论队的准备基因里。

二、寻求更好,不内辩
为什么一个辩论队常常纠缠细节呢,我们设想这三种场景:
场景一
小队员们忙了一天,想出好几条线。这时候老队长来了,听完不屑地一笑,阴冷的目光扫视全场,接着果不其然他开始发问,如果按你这么说,请问……
场景2
队员们讨论了一天,谁都说服不了谁。队长和她的死党提出了一个观点,马上就被另一个高冷的男生噎住了。又提一个,又被噎住。又提一个,又被……还真来劲了,你行你上啊,你说说怎么立论。男生也提了一个观点,果然……也被噎住了。
场景三
立论差不多快出来了,可是有一个地方老说不清。教练刚想休息下,一个男生皱着眉毛说,这里是不是有矛盾?教练解释了下,那男生沉思了半天说,我还是觉得有矛盾。开始出辩词了,那男生摇摇头,有矛盾啊!
这都是讨论中非常常见的情景,你们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说白了,辩手都是“好斗”的,放在实践中就是准备比赛的“讨论”常常变成辩论,队友常常变成对手,就事论事常常变成意气用事,甚至很多人会很享受在讨论中狂虐队友进而炫技的快感……
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怎么会不陷入细节的纠结中呢?
所以首先得明确,讨论的过程不是和队友分输赢、而是要一起解决问题,讨论从来都和个人权威、政治战队无关,而是实打实要直面即将到来的大战。
队长和教练要做出表率,不要总是把别人的质疑当做对个人权威的挑衅,说错了的地方要勇于承认、坦诚自己的不足。
认错认输,开诚布公,对事而不是对人。
所以讨论中尽量少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评价性词语,比如“你这个观点太荒谬了”、“这个观点完全是错的”,一定会激发人情绪的反应。
讨论中,最好不要评价“对错”,而是要寻求“更好”。大家的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在想哪个办法在场上会更好。

三、围绕实战,不务虚
很多时候,讨论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争议,特别是脑洞大开的新人们(要珍惜他们哦),会讲出很多令你匪夷所思的逻辑,找出各种拐弯抹角的漏洞。
这时候,你哪怕试着去听懂他们说什么,都会付出巨大的精力。所以很多队伍里,那些思维怪异的人让人爱恨交加,又喜又怕。
这时候,如果教练也跟着去绕,很可能会一下子绕进去,不仅全队的思路都跟着晕了,而且时间会大把的浪费。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你直接问他:“如果是在场上,对方会怎么说呢?”
不要小看这一点,你会发现很多纠缠不清的小点到了实战中根本没有价值,你讨论了几天,结果场上只出现19秒,或者甚至都不出现,这个决策力低下令你捶胸顿足。
所以,直接问“场上会怎样呢”,一切围绕实战,就会好很多。你会发现很多超过三句话的所谓漏洞,到了场上根本绕不清,即便有人愿意去绕,观众也根本不想听。
这个办法的另一个好处是,提出异议的同学会不断完善这个纠结点的表达,那么一旦完善到真的能威胁你的场面,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而这个办法用到立论中就是“一边模拟一边完善”,所有的立论过程都和实战结合,一上来就考验操作性。一切脱离了实战,去评价哪个立论好哪个立论low,最后都会陷入空对空的莫名状态。

四、搁置争议,停下来
然而不可避免地是,除非教练异常强大,否则队伍难免还是会陷入点的纠结之中。
甚至可能教练不在的时候,大家说好了练自由辩,结果你到了发现他们一下午荒废了、还在绕点。人的自觉性有时候…………
而题主之所以会“害怕”,其实是因为这些点没有真正解决掉,因而大家心虚不踏实,影响了士气。
那么这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整个队伍要建立正确的心态。
辩论赛场常常是注意力和议题争夺战,这就是常说的战场,简言之我们要“说更有道理的”“更有道理地说”。

一个辩题立场放在那里,肯定有更有道理的部分,和不那么有道理的一部分,这时候首先是想办法把比赛更多地控制在有道理的地方,说更有道理的。
而对于不那么有道理的部分,则要巧妙“包装”,从而更有道理地说。
所以,绝对完美的立论是不存在的,没有完美的立论只有完美的演绎。
一般而言,如果逻辑推理绝对没问题,则前提条件难免有问题,和辩证的现实常有不符。
而如果前提都做的如现实一般客观全面辩证,则逻辑环节一定存在软肋。
如果两者都能做的近乎完美,那要么是辩题偏向有问题,要么根本来不及在场上说清。
明白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的准备都是有软肋的,就是会有一些悬而未决的细节,即便想出了解法也会感觉不太强,同时教练也必须承认,有时他想不出解法,得求助大家,得让时间给他灵感。
承认软肋,承认不足,才不会陷入到坑里。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停下来,把这个争议记下来后头再解决。就像高考一样,不要一道题目做不好就在那死磕,应该先跳过去,把好得分的题目都搞定、再回过头来清算。
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候停下来记录争议,先解决其他好解决的部分,会好很多。
而对于争议,有时候不是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可以说出来的,也许你一个人静静、出去走走,忽然就有灵感了。
我做的最冒险的一次,12年带队打到决赛,题目太诡异始终想不出,最后在比赛前一天、挤爆的30路车、漫长的行程、污浊的空气中,忽然灵光一现想到了解法,并果断推翻了前面的东西,队伍最终取得了胜利,立论甚至被出题的某大牛哲学老师表扬。
当然这么做对教练的能力和队伍执行力要求都很高,如果你最终想不到一个最有力的办法,那么就用一个“大家最认可、场上效果最好”的办法。
重要的是适时的停下来,按耐住内心想要辩论下去过嘴瘾的诱惑。

五、广开言路,有秩序
那么,是不是当有人仍在绕细节时,就应该冲过去让他闭嘴呢?
如果这样做的话,应该队伍很快就会有人退出,或者渐渐地大家就等着你给答案、没人愿意说真话动脑筋、即使觉得有问题也不会告诉你了。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从民主的低效混乱,到独裁的个人依赖缺乏活力。
所以,一个领袖应该保护和爱护那些敢于提出异议的人,不管他提的东西有多么荒谬不经,因为你对这样的人的包容和肯定,是在给全队营造一个自由思考的氛围。
同时,一个领袖也应该在别人提出更好的观点时勇于采纳,在自己解决不了某个问题时勇于承认,这也是在营造氛围,队长不是万能的,每个人都要努力思考,好的结论一定被采纳并在场上实施。
这样一来,这个队伍不是你个人的传声筒,而是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成长。

但是这样一来又容易陷入混乱中,这时候的关键是建立秩序。
首先是议题高度明确,讨论什么时候就讨论什么,别绕远。
其次是要释放队员的撕咬欲望,你喜欢绕对吧,让你绕10分钟过瘾吧。
再次是敏锐判断争议实质,大家争论的是……,A的观点是……,B的观点是……,要能清晰凝练地概括,如果概括不出来可以问一句,大家刚才争的是?
最后是头脑风暴法,依次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不要评价上一个人的说法,不符合也不批判,就说自己的;最后领袖总结。
有没有看到,依然是不问对错,寻求更好。
六、墨菲定律,要警惕
但是这些纠缠的细节真的是自己吓自己吗?
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一件事情发生,那么他就一定会发生。
有时候在辩论上还真是这样,你说对方不会那么流氓无赖吧,结果对方真用了最无赖的打法;你说对方不会绕这个点吧,结果对方整场都咬着这个点,而且讲的远比你预测的清楚;你说对方想不到那么偏门的观点和例子吧,结果对方真的提了……
所以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每一次侥幸和疏忽都会被对方利用,并在场上加倍地惩罚给我们。
站在这个角度说,所谓自己吓自己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别把自己吓死了、乱了阵脚。
承认问题的存在,保持必要的忧虑和警惕,这都是有益的。
先看看这个问题对方能不能在场上说清,能就一定要直面;不能的话也得在深夜入睡前自问,如果对方能说清呢?
很煎熬吧?是老大就自己扛起这份煎熬,每天把微笑和信心带给大家,先议题明确地解决好解决的部分,再回到这里……

七、建立防线,重复战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你最不希望对方纠缠的点,他真咬着不放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
比较糟糕的办法是,整场都跟他打这个点,把你准备的ABCDE思路全用上。
然而由于信息量太大,观众一个思路都没记住,反而对对方的点印象越来越深,并且有了“你方用了ABCDE5个思路还挡不住对方一个点”的感觉。
同时,对方纠结的点常常是对他有利的,你在他有利的地方打,自己的点统统打不出,还占不到半点优势。
那也不能就一味地逃、强推战场啊。
这时候正确的办法是,由老大确定一个“核心说法”,即所谓的防线(ABCDE中最有力的),然后只要遇到对方打这个点就重复这个说法,伴随着越说越清晰简明,还可以一句话卡位后立即拉回。
这就是重复的意义了,我在《我们曾是辩手》中曾经专门说过:
【辩论赛中的重复战术】
重复要简洁有力,旗帜鲜明,从容不迫,真诚自信,不是理屈词穷的搪塞,而是满怀信心的强调。
用灵活的表达去重复一个核心的逻辑,而非简单地重复某句话。配合的基础就是重复,一个辩手说一个点,其他辩手要跟着说下去,只有这样——主攻和助攻整合起来,才能形成联攻联防!
进攻要在对方最痛的地方撒盐再撒盐,防御要在对方攻击的位置卡位再卡位,用从容不迫的重复瓦解他们进攻的信心。
关键时刻的一击必胜,其实就是找准那一句话,其余就是重复!
这里大家看一个例子吧,《美是主观感受、客观存在》99国辩,当时的西交对于“心灵美”这个点是怎么做联防的。
岚星前辈在《辩论通论》中也有非常详尽的分析和阐释。
最后,不要怕吓,辩论这东西,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心不跳,哈哈。
本文案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桃李约辩等你来: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
等你来解锁
最新桃李约辩榜
6月积分前三名:
231号笏文:25分
23号薇薇:20分
227号破晓的闪电:20分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1338569836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