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视频了:
这个视频拍摄于澳洲的南澳大学。
视频里,一群香港学生里有一个女生在喊:“HK STAY STRONG”,另一边一群内地男学生用国骂回应“CNMB”。
我承认,这确实是看得很爽的一个视频。
“敌人”只有一个人,而“我们”有一群人。
“敌人”的口号复杂无力,而“我们”的口号简单直接。
“敌人”的声音软弱无力,而“我们”的声音浑厚嘹亮。
这种敌弱我强的状态,以及力量上的悬殊差距,让很多人大呼痛快。很多人看了这个视频,觉得把这些天看香港新闻的憋屈都发泄出来了,把大陆网友无法影响香港发生的那些事情的无力感全都发泄出来了。
找到了组织,所以爽快:
我也一样,在看了香港两个月以来的种种新闻之后,总觉得心里憋了一股气,觉得看了这个视频完全发泄出来了。
但我还是想说,这其实是不对的。
无论如何,都不要以集体喊CNMB为傲,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妥。
你仔细去想,会发现无论是香港在发生的那些游行,就算发生的那些**,所有人一起喊的口号,也一定是有明确诉求的。
事实上当我们进行游行的时候,就已经身处一个讨论问题的空间里,这时应该去喊有明确诉求的口号表达自己。
你可以喊“制止港乱”,你可以表达“香港是中国的”,你可以表示“他们都在造谣”,甚至像这些学生一样唱国歌,表达你们自己很爱国也行。
这都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意思,传递了信息,有助于第三者理解你们的逻辑。
但显然,“cnmb”不在其列,它没有表达诉求(毕竟这个词表达的诉求是非法的),而且也并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02
一方面,用夹带**的辱骂代替辩论,往好的理解,是你没有素养,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缺少这种能力。
往坏的理解,这种失语就变成了一种不占理的反证,你无法用事实和逻辑来说服对方,只能用脏话代替。
无论哪种,都不是啥好事。
另一方面,游行示威和公共场合集合,说白了就是游给别人看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是希望获得更多支持的。
但“cnmb”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能让对面固执的“港独”分子屈服吗?不能。
这有助于双方的理解和交流吗?不能。
这能让围观的外国人支持我们吗? 恐怕也不能。
这只会增加更多的误解。
尤其是这句话被翻译过去的时候,会让第三者产生中国大陆在霸凌香港的错觉。
比如加拿大媒体在对这件事的报道中,对“CNMB”和另一个视频中大陆留学生大喊“叫爸爸” 进行了英文翻译。
看到这个报道的第三者,恐怕会觉得一个**游行的“讨论空间”被一声声“CNMB”扭曲成了“力量空间”,产生强大者在欺负弱小者的认知。
如果这个视频真的被一些人解读为霸凌,那我们才是真的陷入了香港一部分港独的圈套之中。
而现在这句“CNMB”已经进入了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
大陆留学生在公众场合用夹带着**的粗鄙之语表达自己的诉求,进入被编入国外词典,你很难说这是一次正向的文化输出。
而在推特上,有人说“中国学生有多**”,“这就是香港人拒绝接受大陆囧教育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想通过这一系列行为支持中国,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这个问题,那显然“cnmb”不是一个好的口号,它既无法表达清楚我们的观点,也无法争取到更多“沉默的大多数”。
但如果你像微博上很多评论说得一样,“骂得爽就完事了”,“骂只是为了自己开心”,那只能说这件事真的越来越像一场狂欢了。
03
这种狂欢,正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
在加拿大,留学生们开出超跑轿车上街游行,大骂香港人“穷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