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深圳出差,简单写写。

文章里,这位妻子列举了很多细节控诉自己的丈夫。
比如说自己耗费8年青春陪他从四川小县城奋斗至今,过了很多苦日子:
比如不帮她搬家:
比如为了省钱买房,她和朋友逛街从来都不敢买下来,多半看好了回家买淘宝:
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和很多人预想的不一样,文章发出来,大家没有一股脑去骂男方,反而站双方的都有。
支持女方觉得这男人实在太渣了,再怎么说也是结婚三年在一起八年的妻子。现在男人发达了却要抛弃处在最困难时期的女生。
实在太没人性了。
但支持男方的人认为,女主人公既没有生孩子,也没有全职在家照顾家庭影响工作。结果工作了快八年结果工资还是只有7600一个月,所以她所谓为了男方“吃的苦”,其实都是自己没能力导致的。
阿里巴巴加班严重,男方确实没有用自己拼命得来的钱给她父亲治病的道理。女方这时候不愿意离婚,继续拖着,无非是想男方再多赚点钱,夫妻共同财产多一点,等下一期股票行权了,离婚可以多分一点钱罢了。
这事没啥好分析的,真实情况只有他们两个自己知道。
但这件事之所以能在网上迅速火起来,还是因为实在戳中太多人的恐慌点了。
家庭中没收入的那些人开始恐慌自己没有收入,万一未来家庭供养者不愿意继续为他们付出,他们会无法在社会上继续体面地生活下去。
而家庭中收入明显多于对方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从零到一奋斗起来的人,开始恐慌自己的家庭会因为这样的一场大病,回到曾经一无所有的样子。
尤其是看到女方表示两人都是从四川小县城出来,曾经一无所有的描述时,网友们更容易把自己代入进去:
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这一波热潮,让许多从小镇走出来,原来一无所有的人积攒了一笔财富。
有的人在奋斗五年后终于在大城市安定下来,奋斗十年后终于敢在大城市贷款数百万买一套房,想象着以后在大城市安家、生孩子,让孩子在这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从此一只脚迈入中产阶级。
然而这样的生活太脆弱了。
脆弱到直系亲属的一场大病就能让我们上演“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的闹剧。
那时大家才意识到,虽然按照网上盛传的版本,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中产的标准,但我们的父母没有积蓄,我们周围也没有真的能帮到自己的中产朋友周围也没有真的可以无私帮助自己的中产朋友。有的只有一双勤劳的手,以及不断辛苦劳动攒下的点点积蓄。
有个做游戏的策划朋友,从苏北县城奋斗至今收入也算不错了。最近两年,他交了一个家境比他富裕很多的女朋友,有一次喝完酒,丝毫不掩饰对自己女朋友的羡慕。
“有什么风险都有她父母帮她兜底,所以她不怕风险,比我开心多了。”
“但我不一样,我还要养我的父母,我还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我没了那就真的没了,没人能帮我。”
“我女朋友不会,你们也不会,我父母也没这个能力。”
我们知道他是喝多了,但他说的都是大实话。
——当时那一桌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焦虑,只是大部分人会伪装出一个基本的体面,不会真的讲出来。
我们都以为结婚是一个关乎感情的事情,但其实婚姻还有很多时候是一个关乎经济,关乎生活,关乎未来过日子的事情。
这几年,无论网上看到的也好,现实中朋友经历的也好,在大病面前各自飞的新婚夫妻,我实在见过太多了:
别说你们情比金坚,一定不会放弃,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都会陪着对方。
同学的男朋友刚查出来癌症的时候她也是这么想的,但等到真的每天去医院看望他,看着他一周比一周状态差,每次去完医院我同学都非常难过,直到最后还是情绪崩溃,很想分手。
生大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生病状态下的人,会恐惧、暴躁,也许会变得再也不是你认识的那个人了。而你又必须每天去看他,陪着他,同时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也许要把你过去十几年奋斗得来的所有收入包括房子全部投进去。
到那时,很多人就会崩溃动摇了。
说到底还是穷,这些年很多社会新闻,最后说到底,都是因为穷。
为了不让自己的新车翻倒和台风对抗不幸去世的54岁中年人。
为了省200块,捡红米手机,被老虎咬死的中年男子。
为了一个月3000人民币不到的收入,前赴后继,帮富裕的登山客把一大包一大包行李背上8000米的珠峰的夏尔巴向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