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仍存、辉煌不再。
▪ 日本电子产业已衰落到什么程度?
▪ 造成日本电子产业盛极而衰的深层原因
▪ 兴衰背后的启示

● 公司层面,以松下、索尼、夏普三大巨头为例,这三家公司在2012年宣布其赤字总额达到了16000亿日元左右,亏损、裁员成为这些昔日辉煌的电子厂商的常态。
● 产值层面,日本电子产业在2000年达到最高,约为26万亿日元,之后便急剧下降,到2013年时,该数值变为11万亿日元,减少了一半还要多。1970-1985年的15年间,国内电子产业的产值增长了5倍,而1985-2000年的15年间则只增长了1.5倍。日本不得不依靠电子零部件出口的增长勉强维持贸易顺差,但最终依旧无法挽救颓势,在2013年出现了贸易赤字。
● 产业层面,日本在电视、通信、计算机、半导体等电子产业细分领域全面败退,不仅1985年前辉煌的历史变得黯淡无光,而且也显著落后于中美韩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半导体领域为例,日本的尔必达公司和瑞萨科技在2012年年初就陷入了经营危机,后来尔必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并被美国美光科技收购,瑞萨科技则决定接受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和汽车公司的援助。








● 第一,作为市场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应该主动拥抱新的分工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要义。
● 第二,企业应当在生产的过程中寻求创新,而不是寄望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这样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
● 第三,如果发现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时,不要陷于以往的成功经验而不能自拔,而是要与时俱进、突破自我,这样才能始终立于行业发展前沿,从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