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要 点 

▪  宏观层面的成绩,是个体持续努力与时代机遇共同造就的结果。

▪  时代造就个人,个人也反过来推动时代。

▪  乡镇企业家们的大胆尝试,撞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缝隙。

▪  84派把握了中国短缺经济的特殊历史时期,经过强势扩张建立了商业帝国。

▪  92派的成功离不开政策大环境改变造就的历史机遇。

▪  互联网企业家们的最大贡献是引入了创始人、估值、融资制度。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在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变幻的《激荡三十年》中,财经作家吴晓波用这样的恢弘开场,提炼了一个时代的变革。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1949年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普通人感知到的或许是街道更宽阔、家庭更富裕、城市更繁华,但更多的变革在超越普通人认知范畴外的地方发生,并深切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 农业从“靠天吃饭”发展为多种农产品产量持续位列“世界第一”;
  • 工业从部门单一落后发展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
  • 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正带动全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宏观层面的成绩,是个体持续努力与时代机遇共同造就的结果。

身处历史洪流之中,人们往往很难感知时代潮水的方向对个人命运的冲刷和洗礼,但回望起点,却不难看到个体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变迁。

商业经济是观察时代变迁的最佳窗口,它们不只是绚丽的富豪成长史,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你能看到个人选择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影响,也能看到时代趋势对普通个体造就的机遇与挑战。

回溯过往,不难看出:时代造就个人,个人也反过来推动时代。

而身处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幸运儿。

农民企业家撞开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