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推送有点不一样,我是来给大家讲一个“灵异事件”的,别害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昨天晚上下班在地铁上,我无聊地刷起了公众号,正当我往下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则“灵异”的推送。

是不是都把注意力放在瓶子上了?这瓶子这么绿,难不成是……

不,我觉得灵异的不是这个瓶子,而是这则推送导语中的文字:

营销不带货,背后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对销售成交额公式中的3个核心因子:客流量、转化率和客单价做详…

额…怎么看上去这么熟悉呢?我之前是不是在一篇公众号推送中也写过类似的话?不可能,杨石头老师可是广告圈内知名营销老炮(还不知道他的可以自行百度),怎么会推送跟我一样水平的文章呢?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点进了这篇看起来有点“灵异”的文章……

刚点进去吓了我一跳:

近视眼的我,开始只看到了上面几个大字,揉了揉眼睛,才看到下面的小,发现还可以连起来读。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往下看后,我发现:

天哪!这文章怎么果然这么熟悉?太灵异了吧!很多内容简直跟我一摸一样!看它!

这不就是摘抄自我之前写的一篇《用一条公式拆解:你的营销为什么不带货》嘛?不信你来对比一下:

只看开头这么一小部分,你会觉得:额…这哪里是抄袭嘛?纯属用词上撞车了吧。好吧,那我往下看看:

这……怎么连句式结构都一样了?这么巧,你也喜欢“…各不相同,…千篇一律”这个句式啊?并且,还喜欢同一个公式呢。这个公式确实是零售领域万能的公式,但在每个名词的文字都一摸一样,那真是太巧了:“成交额”你不试着换成“交易额”?“客流量”你不试着换成“进店流量”?

继续往下看:这次还好,在原有句子意思上稍微换了下说法。很棒!

但是,怎么刚夸完,又变成一摸一样了呢?

你倒是很会划重点,把我原本放在段落总结的话前置了:

看到这里,我基本可以100%断定:这就是“参考”了我的文章。不然怎么会举同一个卖梳子的和尚,举同一个卖花场景和同一个玩“食玩”的奥利奥?

看到这,整篇文章也基本结束了。但我还看到一个值得我以后学习的地方,就是杨老师在正文末尾放了一个问题:

别看是个小地方,但是能增加与粉丝互动效果。看完上面这些内容的大家,觉得答案应该选几个呢?

当地铁快到站,我决定关闭这篇推送的时候,手指不听使唤地让我滑倒了最后,还看到了一张杨老师帅气的海报。

怎么看起来,我好像是在帮杨老师打广告似的。不不不,这不是我的本意。

我原本想说的是:哇!杨老师,你卖的课真贵!比那些在什么荔枝微课啊、得到app上卖的在线课程贵多了(怎么感觉又莫名给人打广告了)。

你不愧是智立方董事长、营销圈老炮!

现在做营销的人真是普遍处于知识焦虑中,智商税也太好收了吧!

你用我文章中那么多内容,不跟我说不要紧!我只是觉得,我写的这些内容还成为不了你卖12800元/人/节小班课的的勾子,毕竟我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所以啊,下次你再“钓鱼”的时候,可以提前跟我说一声,我也会更认真准备,争取写出一篇更有吸引力的“勾子”,这样说不定你就可以把价格定到22800元/人/节了呢。

您觉得如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