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老湿的第24篇原创

1

今天有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卖假货的骗子,联系了深圳一家 MCN 在微博给自己打广告,结果发现流量全无,成交量为零,整个就是演了一场戏。于是卖假货的骗子发现自己被卖假流量的骗子给骗了,写了文章,上了头条。

自媒体行业的流量造假,从2010年以降的微博时代就极为严重,大多数资深网友肯定有所耳闻。网红大V花几十块钱买几万几十万粉,扭头就从小白投放专员那里接几千块的广告,这个账傻子都算的过来。

平台监管失职、甲方有大多数外行,送上门的肥肉,不可不吃也。

2

我之前写过文章介绍虚假运营,但对于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知乎,微博,微信等等),从来不做任何「数据优化」。原因有三:

一、互联网产品做虚假运营,目标是为了形成「真」的效果,最终目标是优化产品。但自媒体的内容和数据,本身就是「产品」,刷数据等于直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二、自媒体数据注水,会导致运营数据失真,给数据运营带来困难

三、绝大多数自媒体并不是媒体,更像是个人品牌 IP 的延伸。给自己的自媒体注水,意味着你的个人信用也在注水

我知道的绝大部分自媒体都在给自己刷数据(例如大部分号称几万粉丝的公众号),大概率真实粉丝只有10%到20%。在这一点上,我满吃亏的,明明心里清楚自己的粉丝数和某些「大号」的真实粉丝差不多甚至更多,但广告投放人员谈起来,人家说谁谁谁有多少多少万粉丝你只是个小号,我心里只能 mmp。

对于公众号而言,浏览量是最不重要的数据,但却是甲方爸爸最看重的数据。点赞数、评论数之间的比例也很重要,但对于一些运营老人,也很容易「数据优化」到一个很合理的比例。

最不容易伪造的就是浏览量、点赞量的「增长曲线」。想做到稳定增长,必须由运营人员非常细心的安排好各个时间段的刷量节奏,需要同时维持十个甚至几十个刷量计划。

像上图这种曲线陡增的情况,在对阅读量、在看量、点赞量的分钟级监测下,刷量情况一览无遗。

3

当然,大多数广告投放方远没有这么专业、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只能通过西瓜、新榜这些第三方数据平台来看,其实相当不准确。

如何鉴别一个号的量是否是真实的、以及是否值得投放呢?

抛开各种数据分析,我觉得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你深度的去读这个号的内容,自己用心去感受,看一看这样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去关注。

如果数字很好,内容却很差,那最好绕路走,否则要打水漂;

如果数字很好,内容也很好,估计价格不便宜,量力而行;

如果数字不好,但内容很好,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流量洼地,你不投别人就投了!


4

所以,像我这样的优质内容号主,其实不太关注总粉丝量的事情,我关注的是打开率(可笑的是,像西瓜平台这样的第三方数据,连打开率的计算公式都是错的,可见其产品不用心到什么程度,强烈建议还在用西瓜的朋友,赶紧「弃瓜」),用户互动率,以及传播率。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产出内容的质量。对文章质量,我心里有数,不需要任何数据。刷数据于我而言,除了损伤了自己宝贵的信誉,没有任何效果。

做内容创作的同学,真心建议不要再用刷数据来掩盖自己内容的低质,多用心提高内容质量吧。你可以在所有时间内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内骗所有人。

喜欢这篇文章?

01

赶紧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和群里

02

点击右下角的「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它!

#推荐阅读#

关注「古老湿」,关于互联网的一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