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影评的原则是
不剧透
请放心读文章
经过几个月的纠结,《少年的你》终于上映了,我昨天也第一时间去看了电影。
说实话,电影很不错,如果把它归为“青春片”,那毫无疑问是国内最出色的青春片之一,从豆瓣现在8.7分的评分可见一斑。
具体说说我的感受。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最佳辩手”郭敬明导演,但他在综艺节目上所说的话我非常同意。
能关注到校园暴力的作品,不能说是好作品,但绝对难能可贵。
因为校园中的种种霸凌行为,实在是太严重了。
昨天看完《少年的你》,网上有差评说里面校园霸凌的情节太夸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怎么可能欺负到这种程度。
还有人说现在讲校园霸凌的作品太多了,都在输出负能量。
我告诉你们,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不信电影,可以看看新闻。
这是西安一所初中传出来的视频,是不是比电影里夸张多了?
2018年6月8日,广西柳州发生校园欺凌:两男子用铁锁狂砸踢打女生。
是不是比电影里夸张多了?
2018年3月29日,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轮番殴打,边打边问“错没得”。被打女生始终没有开口说话,也未还手,直至被打翻在地上,围攻9人依然不放手。
是不是比电影夸张多了?
这是发生在广东的事:
这是发生在郑州的事情:
这是发生在焦作的事情,女初中生被逼用嘴叼垃圾桶中的冰棍:
还有这种:
是不是都比电影中夸张多了?
这些都会给当事的受害者造成非常非常大的生理、心理创伤,其中甚至会造成孩子想不开,自杀:
然而法律管不了他们,别说因为校园欺凌导致人自杀了,就连大连那个故意**、**、抛尸的13岁杀人犯,不也没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然而有的老师,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严重的事情。
比如上面那位逼女孩下跪在垃圾桶里叼冰棍的,校长是这么说的:
那么,那些被霸凌的学生,惶惶不可终日的痛苦,他们如同活在**中的憋屈,又向谁去诉说呢?
用我微博上一位网友的话来说。
“宛若地狱!”
所以我觉得像《少年的你》这样讲校园霸凌的电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如果能再多出几部这样高质量的校园霸凌电影,打动每个老师、每个家长,让每个成年人都能意识到校园里正在发生的这些恶心事和学生的成绩一样重要。
让每个家长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会被欺负、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会遭报应。
那才是真正的大好事。
高考
“我们身处沟渠,却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这句话来自奥斯卡·王尔德,一位因为**被判入狱的英国天才作家。
这也是电影中,被校园暴力困扰到崩溃的女主角,写给一位同样和她一起挣扎的男同伴的话。
如果说校园暴力以及女主角家里那些烂事,是困顿她的**的话,那她仰望的星空,向往的光明,就是高考。
事实上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把我震撼到了:
一个有点破旧的教学楼,镜头从上往下扫过,扫过在唰唰做题的学生,扫过步履匆匆的老师,扫过一块又一块像这样的横幅:
最后定格在一块电子板上,而那块电子板上写着:
虽然我离高三已经过去8年多了,但那种高三特有的窒息感依然扑面而来。
这是这部电影最真实的地方。
以往的青春片,总是衣着靓丽的俊男靓女,化着妆、谈着恋爱,然后人生最大的困难是自己怀孕了或者男朋友和自己分手了。
——这可能是一部分人搞艺术创作的人的青春,或者他们想像出的青春,但大部分人的高中生活其实就只有两个字:
高考
为了让你集中在高考上,老师会告诉你,高考完了就好了,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家长会告诉你,只要考一个好学校,以后工作随便找。
社会媒体会告诉你,985学校的都是天之骄子,以后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电影里,女主角一直在重复。
“我要高考。”
“我要考600分,考到北京去,我要离开这个小地方。”
“我要冲出去,我要离开这个**。”
“我要高考。”
虽然可能她上了大学会发现,大学其实一点都没有比高中轻松,即使上了清华北大也不一定就有光明的未来,但至少在这一刻,高考是她心中唯一的光,是她的救命稻草。
同时,高考可能也是许多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学生心中的救命稻草。
你可以说这种“一切为了高考”的机制畸形,但这确实就是中国大多数高中学生的现实。
所以每次无论多大的事,大家最多只是在网上喷一喷,但只要一涉及到教育不公平,或者高考不公平的新闻时,家长、老师、学生立马就上街了。
因为高考要公平,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底线。
如果你也高考过,应该会喜欢这部电影的。
演技
周冬雨不谈了,我一直觉得周冬雨是新一代女演员中间演技最好的之一,尤其她那张脸,虽然比我还大了一岁,但演18岁的高中生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我以前没有见过易烊千玺演戏,但这部剧里易烊千玺实在太惊喜了。
虽然易烊千玺出现的镜头没有周冬雨多,但他把他那个角色塑造的非常立体、形象。
你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从小生活在鲜花和阳光下的idol,能塑造出这样一个在**里打滚的社会边缘角色:
在电影后的采访中,易烊千玺说自己18岁前做了决定,以后想做演员:
然后说他28岁的时候,可能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有成就的演员了。
我觉得他走这条路还是挺有前途的。
吐槽
虽然上面这些看起来像广告,但其实写这个我没收一分钱。
没收钱的好处就在下面了,就是可以说一些电影中不合常理有瑕疵的地方。
(剧透警告:下面这些有剧透,你们可以看完电影再来看。)
1,虽然说校园暴力立意很好,但是电影说这校园暴力发生在高考复读班,就有点扯了。
高考复读班的学生最没空搞这些了,大家既然都来复读了,哪有空搞这些…
很多高考复读班连手机都不让带,大家每天就是学习学习学习。
2,既然都是高考复读班了,都最后冲刺20天了,居然还有体育课玩排球?
3,同样是上面那个霸凌三姐妹,实在有点刻板化了,总带着点美式霸凌姐妹花的影子。
尤其是中间那个老大:
她神出鬼没的,总是在需要她出来作恶的时候出现,而且除了最后一段,其他时候基本都毫无畏惧,没有共情,见到警察还能镇定自若的扯谎。
这是一个完美的恶人形象,是一个不掺一丝杂质的恶人。
如果不是她长得好看,我差点觉得这是《小丑回魂》中间的“IT”
4,周冬雨第一次碰到易烊千玺的时候,易烊千玺正被一群人暴打,理由是易烊千玺打了为首的那个人的弟弟。
那些人不依不饶,**一直说着“敢打我弟弟”。
结果易烊千玺奋起反击,打了为首那个人几拳,然后又被打翻在地,失去抵抗能力以后,为首那人居然就走了…
边走边说“你给我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
明明现在就可以啊。
5,虽然不能说抄袭,但电影包括原著,实在有太多影子和东野圭吾的作品类似了。
可能原著作者是东野圭吾的狂热粉丝吧:
(剧透警告结束)
但总体来说,电影瑕不掩瑜。
还是值得一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