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赵宇
编辑|依民
 核 心 要 点 

▪  受益于多年来的发展,张江高科被冠以“北中关,南张江”的称号。

▪  从“没钱、没地、没资源”到初具规模,张江高科经历了艰难草创期。

▪  瑞士罗氏制药的入驻是张江高科发展的转折点,其建设由此提速。

▪  为回归高科技本质,张江高科经历了产业定位和运作模式的迭代。

▪  “医”产业集群和“E”产业集群是张江高科目前的两大主攻发展方向。

▪  通过战略招商和股权投资等措施,张江高科正在加快卡位智能产业。

从上海最繁华的外滩向东南直行九公里,上海内环以西、浦东新区罗山路以东,龙东大道以南、华夏中路以北,这四条路围成的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地块,便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张江高科)。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位置(百度地图)
因为高科技企业聚集,张江高科之于上海,就如同西二旗之于北京,提及时总是离不开对格子衫、电脑包、黑框眼镜工程师的调侃——“张江男”甚至拥有自己的百科词条。

“张江男”的百度百科词条
与中关村类似,张江高科是一个科技产业集聚的园区;不同于中关村,张江高科完全从0到1兴建——1992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成立时,张江高科只是上海市郊的一片荒地。
政府政策引导是其能成立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发展过程中,张江高科在主体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若干次转型,包括重点扶持企业的类别、园区运营方式等。

1994年1月7日,瑞士罗氏制药正式与张江高科签约,成为首个入驻张江的客户,自此张江“药谷”的历史正式开启。而在国内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张江高科及时调整方向,推出系列措施吸引智能制造、物联网、消费升级等相关新经济公司入驻,打造了“医”和“E”两大产业集群。
在政策支持、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和资本助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包括阅文集团、趣头条、盛大网络、沪江网校、111集团、中兴国际、华虹宏力、中国商飞、微创医疗、达观数据、七牛云等在内的众多科技企业都在上海张江落地安家并成长,张江高科也因此被冠以“北中关,南张江”的名号。
2018年9月12日,111集团成为
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域赴美上市第一股
从1992年7月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构筑起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从吸引外资企业为主到大力扶持本土高新技术公司,张江高科已经走过27个春秋,其自身发展本身也是一部创业史:它似一个窗口,浓缩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进化图景。

从0到1,艰难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