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体,想用各种干货、金句、清单、关键点的组合,加快你的认知升级,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充电提升模式,打造一个金句版的小百科。

既有校园辩论的内容,也有周边的口才、沟通,更有商业科技的犀利分析。可能不是每期都对你胃口,但是拜托给点耐心啦,请等待下一期。

1

四辩一定要深入立论的全程


立论不是教练或一辩的事情。

立论不是教练或一辩的事情!
立论不是教练或一辩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有的队员都必须深入立论的全程,立论一定要围绕实战

那么如何做到呢?答案只有两个词:

A、头脑风暴,穷尽一切双方可能的思路和信息。

B、左右手互搏,当A完成后,把双方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很自然就会发现比赛中的交锋点,再试着从不同的点深入下去,不断地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基本上你很快会发现一些“背后的、深入的要点”。

这里又有第二件重要的事情:

一定要同时想双方,想对方不光是陪练的事情!

只要能够做到以上这一点,那么在比赛开始之前你对于交锋要点是有预判的。这个预判未必全面准备,但比傻呵呵上去打已经好了很多。

2

利用四辩的位置优势

在以往的各类赛制,四辩在自由辩以前的起立是较少的,即使有四质询一这样的设计,但因为四辩有绝对的打断权,所以问题不大。那么实际上,在自由辩开始之前,一个四辩是有着充分的时间观察和思考的。

观察和思考什么呢?

A、验证你的预判,对方的切点是预料中的哪一点,接着双方的争议实质在哪里?

B、一定要一直观察,很多队伍喜欢藏论,二三才会图穷匕见,我也见过当自由辩才冒险亮招的。

C、预判对方的战略战术。战略的核心就是对方会紧抓的点,战术则是他们怎么紧抓,用逻辑推进还是例子追问或者类比数据。

D、此时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那就是当对方出现一个完全彻底的奇论,之前完全没有预判到。这时候队长有义务组织大家做一个选择,用一个核心点去打他,还是因为这个东西太奇怪讲不清楚而根本不去理他

招聘海报戳上方详情

3

灵魂开始出窍

当1和2完成的时候,四辩就应该进入一种状态,那就是拥有了赛场上的“第三只眼”。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能跳出比赛的一方,视线悬浮在赛场的上方,冷眼旁观比赛的进行。

甚至嘴角会微微冷笑:

呵呵,我说嘛,又是这招。

呵呵,也就是这两下嘛,比赛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结束了。

基本上到了这个境界,你就开始有一些感觉了。那么在赛场上其实是要做几个抉择的:

A、我方最核心的点是什么?

B、对方最核心的点是什么(未必是论点),我方对其最强烈的压制是什么?

C、比赛的气势是怎样的,自由辩最后三分钟的心理局面是怎样的?

而这时最大的问题是要避免干扰,这种干扰往往来自于:

A、反驳对方某句话的冲动,结果听哪句想反驳哪句,到最后忘了要反驳什么。

B、干掉对方所有论点的冲动。

C、被对方抓住辫子或羞辱后的急。

D、寸土必争的执拗。

……(先列举这么多)

所以四辩常常的角色是控球后卫,也可能是在赛场上给出终局一击的人,发言不多,每言必爆。

可以参见99西交的比赛,基本都是樊登抛问题、郭宇宽类比归谬快反、路一鸣用概括性的一句话做最后审判。

4

结辩的击穿

在这里非常建议看一些经典的四辩总结,以下几位水平不分先后:

路一鸣、林正疆、黄执中、胡渐彪、邓哲、罗淼。

专门提出这几位,是有原因的,要的是你去对比和分析,而不是模仿其一。

很显然,到了最后结辩的时候,四辩必须面对一个状态,就是大多数评委心理已经有数、或者头脑一团乱麻,而大多数观众已经想要离场。

这时候最关键的毛病是,很多四辩喜欢进行最后的逻辑演绎推导。

这是要不得的,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听!你自由辩前干什么去了!

这时候大家要的是什么,是“结论性的观点”,是一拳打倒的感觉,是要彻底地对一方失去信心。

这也是我推荐大家去看以上几位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能做到在最后观众疲劳的时刻让大家提起兴趣,并且真的让人感觉我去太狠了太带劲了,不论是林正疆的停顿5秒还是路一鸣的一击必杀甚至连环杀又或者胡渐彪从各个层面拆对方的两个前提。

这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概括+凝练+强烈的舞台效果,是自信如神的气场加上真理一般的声音。

简单的逻辑就是:对方的观点是……,荒谬在于……,而我们说……。

但是具体的变化很多很多,参见上头诸位的录像。

会说帮详情戳上方海报

5

练习再练习

那么以上的能力怎么形成呢?短期只要一个办法,高强度模拟

分享一个数据,我在母校和其他学校带队时,模拟次数一般在30-40轮,如果无法全模,那么质询、自由辩、结辩是一定要模拟的。

一个有一定基础和天赋的辩手,在这样的强度下,大约会在第二场到第三场之间,找到我说的1-4的感觉,特别是大二到大三的辩手,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走向真正的成熟。

所以别想着抄捷径,练去吧。

长期的话,概括、归谬、气场……这些都是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你阅读的书,你见过的人,你每天的习惯,你的不断反思总结。

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能力,一旦形成之后应用空间远远不止辩论。很多人说的结构思维、概念分析甚至源思考能力,其实都可以从中产生。

6
回答一些疑问

“自己觉得很重要的标准问题评委觉得并不很重要,而一些评委觉得没打清很想听的点,自己又觉明明已经说清楚或者不是很重要。想请教怎么抓住比赛中交锋的重点呢?”

永远记住,评委是有可能心证的,即他认为这个比赛就该这么打、就这个重要,你和他想的不符合,打得再好也是渣渣。

这就和古代带兵打仗,皇帝觉得该这么打,你没按他想法打赢了也得杀头(当然皇帝事先会说、评委不会)。

对于这样的评委,我只能说,遇到是你的不幸。

那么你能做什么呢,记住下面的话:

A、能让评委觉得你抓的是重点,也是一种能力!
B、能让评委觉得你把这个点说清楚了,也是一种能力!

明白吗,这就是注意力控制和不断洗脑的过程,评委肯定有他认为的重点、以及他认为算说清楚的标准,当双方不统一时,你就得设法让他相信你抓的是重点、并且说的足够清楚了。

在这里先提醒一句:

重复!
重复!
重复!

不要以为一个点说到了就算得分了,只有一个点有效重复对对方形成压迫、并且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你才算是真正“说到”了。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技能,你得判断对于评委和观众而言,说几次、说的多狠,他们才会认。

有没有觉得辩论能让人学的东西好多呢。^_^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13385698365。

如果你对“四辩抓住交锋点”有其他的见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好友,发送“进群”就可以进入阿辩读者群哦~

关注“阿辩论”公众号,

发送关键词“大礼包”

可获得辩论礼盒哦~

END

责编:谨诺

审核:平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