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走者,地图用距离和方向,来定义人的所在和所往。 未来,市场新的营销增长点在哪?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期待有一份“数据地图”能越过物理界限,用数据的眼光去洞悉消费市场、链接营销行为。 12月5日,巨量引擎联合WPP和第三方数据公司发布《新线营销价值白皮书》,试图用一个新概念来描绘此间的地图。 这份白皮书为所有品牌和广告主定义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新线。 当经济增长面临更多复杂性,营销行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新线”试图从消费行为和增长趋势中的共性中进行分类,为行业提供一个可以闭环的营销地图:可见的未来,红海时代中的蓝海机遇在哪里,以及船在哪里。 何为新线?新线市场有哪些特点?这份报告核心价值体现在哪?本文试图帮大家节约时间,理清重点。 地理概念VS消费概念 新线市场到底指什么? 说“下沉”,太简单。 这两年,“下沉”是营销的热门词汇之一。我们说“世界是平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拥抱下沉市场已是多数品牌和商家的共识。 在谈“新线城市”之前,首先排除一个思维误区:新线并不等于下沉。 2018年,全国共有18个省份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消费方面来看,只有111个主要城市消费增长态势显著,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占比65.7%。 在整体增速放缓的同时,我们发现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相对发达城市,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且坚持汇聚人才,充分利用政策、地缘、产业基础等,仍然保持较高速度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贵阳、南充等原有欠发达城市,也能立足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各类特色经济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已然成为国家整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传统的按城市级别划分市场重心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经济环境下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科学判定,需要“新线城市”的概念解决营销问题 2019年3月,巨量引擎提出“新线城市”概念,旨在根据当下国内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找到新的消费前线城市。这也为“下沉”布局策略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所谓新线城市,即“新的消费前线城市”。 消费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并在近年来处于首要驱动作用。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必然将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随之增长,不难预见,经济增速加快的城市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争相抢夺的核心战场。 基于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具有一定市场体量、居民消费增长突出、达到一定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基础的四项标准,共有101个城市入选“新线城市”。 敏锐者会迅速发现“新线城市”概念的不同之处。虽然大多企业、品牌和广告主都明白,下沉市场意味着增量市场,但下沉市场的消费理念和商业逻辑往往和一二线城市相距甚远。 如何在数量庞杂的下沉市场立足?营销应该怎么踏上下沉的江湖? 《中国新线市场营销价值报告》提供了一个小切口:从全国209个主要城市中, 筛选出101个高增长潜力的新线城市进行研究分析。 “新线”这个概念很巧妙地定义了营销新增长点。 对于品牌营销来说,这份白皮书试图告诉广告主,并不是说新线比固有渠道更重要,而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增量视角,重新定义了一片新蓝海,它代表着未来中国消费力量的新趋势。 “新线”概念的抛出,为品牌做广告、做内容营销,提供了三个全新视角: 一是细化消费差异。以目前移动互联网的触媒环境,当我们在面对复杂市场去做内容营销的时候,缺乏聚焦点。而新线城市的人具备消费能力,聚焦到新线人群的研究,能够细化人群的消费差异。 二是不满足于现状。这和市面上被炒得火热的“下沉”概念截然不同,新线人群具备消费升级意愿,他们对“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同时,也具备“真金白银”的购买力。 通过GDP和消费支出速度等维度筛选,新线人群在中国属于“想买,也买得起”的人群。消费增长能力超过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一二线城市。 三是城乡趋同性。这里可能又存在一个思维误区,目前,大多数营销理论在讲“下沉营销”的时候,往往告诉品牌和广告主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但这份白皮书的数据和研究表明,即便是生活在县城、小镇和农村的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还是深受他们所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 比如,一个安徽阜阳周边的小镇青年,他对品牌广告在北上广深玩的营销套路——那些时尚案例和高级梗,可能完全不感冒。但他一定看得懂,也会受到阜阳或合肥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消费的影响。 所以增量市场如何布局?可以利用重点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比如城郊、县城、小镇和乡村进行辐射影响。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渠道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市区发力,实现更高效的营销。 新线,便是影响广阔增量市场的最前线。 新线的营销价值在哪? 七大区域定点分析 新线既是一个市场概念,又是一个消费概念。 既然讲到消费概念,那么探寻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进而把握消费机遇就成为营销的重中之重。 《新线营销价值白皮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此。“新线”城市遍布于中国七大区域板块,白皮书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七大区域入手,引入生活观点和财富观点等因素,给各个区域做了一次性格定位。 对新线城市的生活观念和财富观念做出分析,得出新线七大区域营销机会点,这比过去简单按照“几线城市”分类更精准。 这些特点中蕴藏营销机会点,为品牌和广告主的内容营销描绘了一张“营销地图”。 1. 东北新线:回归线下购物,喜爱室外运动 东北可能是中国网民最熟悉的地方。天气寒冷,盛产网红主播,网上有段子调侃东北“轻工业靠直播,重工业靠烧烤”,这让很多人误认为东北人喜欢宅。 但白皮书的数据表明,从日常购物的角度看,即便在网购的冲击下,东北新线消费者更喜欢线下购物场景,他们享受逛街带来的体验式消费。尤其在大卖场渠道的熟悉和认知率(73%),高于全国七大区域平均值(69%)。 东北新线还崇尚传统运动锻炼,更喜欢推广室外运动活动。平均71%的东北人每周运动三次以上,高于七大区域均值。 但是,喜欢运动的东北人,并不热衷于去健身房,这个比例低于七大区的平均值。东北人更愿意进行传统的室外运动,如如足球、广场舞和骑行。 这些特点都为品牌营销提出新的思路:东北人购买商品时会更多考虑“是否实用”,更容易受到价格因素,比如优惠降价促销的影响。 这意味着,对广告主来说,如何巧妙地设计和发放优惠券,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营销解决思路。 2. 华北新线:偏爱国风,喜欢“老派”情怀 华北地区坐拥中国四大城市群的京津地区,文化政治底蕴深厚,人们的生活观念趋于“传统”。所以,华北新线消费态度上喜欢“老派”情怀,近42%的人更愿意购买本地或国产品牌的商品,均高于七大区域的均值。 “中式”和“国产”标签已成为华北人选择生活用品的重要标准之一。近38%的人会选择国产车,55%的会选择国内大牌的家具,且56%的会购买国内传统品牌家电。 从拥车和拥房角度看,人们更愿意将资产花费在稳健的固定资产上。 这样的性格图谱告诉我们,品牌在华北新线做内容营销上,可以多打“国风”“传统”的情怀牌,如果一味追求新潮时尚,可能效果并不好。 3. 华东新线:追求时髦,积极拥抱医疗健康领域 毕竟包含江浙沪皖地区。华东是中国“最早富起来”的地区,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48%的人更愿意购买进口或者国际品牌的商品。拥房率在七个区域中最高(89%),60%的人愿意进行二次购房,愿意花更多钱的去改善家人的居住条件而不是进行投资。 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代名词之一。你看,华东新线人颇爱运动,平均每人半年的运动频次为88.4次。 他们还积极拥抱移动医疗,在追求健康上赋予更时尚的定义。华东新线人群非常注重健康,近半成的人追求“绿色有机”的饮食。 显然,华东新线的消费者是追求先锋时尚和健康生活的人群。 品牌营销上,可以选择更时髦前卫的方式,比如KOL投放、网红直播和短视频带货等。 因为华东新线人注重科学前卫的生活方式,营销理念上需要更多的和“美好生活理念”“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 4. 华南新线:热爱探索和尝试新奇事物 从性格和行为图谱来看,华南新线超半数人认为,享受人生比省吃俭用更重要,65%的人表示对没有见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愿意去探索未知。 比如,在消费上华南新线人更能接受电动汽车和行车辅助产品,最喜欢追逐新科技。在餐饮习惯上,也更热衷日料、西餐等“国际料理”。 同时,华南新线是网购消息活跃度和消费力最高的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南新线会不计成本的买买买。根据报告细节显示,华南新线消费者对购物信息敏感度较高,关注品牌(70%)和价格(73%)高于七大区域均值。 在品牌营销上,华南和华东有相似之处,但华南更接受国际化的审美,也更愿意尝试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 所以,在品牌营销和效果转化的平衡上,华南新线的用户可能不会因为一张10块钱的优惠券,就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品牌。 5. 华中新线:非常看重居住,重视子女教育 华中地区横跨长江及黄河两大流域,自古就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以白皮书给出的性格图谱是“传统”和“理性”。 华中新线认为“住”是生活最重要的生活需求,排名七大区域之首。过去一年内,华中地区以平均3.7次的外出旅游频次,高居榜首,而随行的通常也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 华中地区还更关注子女的教育(41%),努力培养下一代。所以,品牌在营销上可以更注重“家庭”和“子女”的概念。 6. 西北新线:崇尚民以食为天,游戏发烧友和科技咖多 在西北新线的性格图谱里,有很多颠覆性的细节。比如,西北新线的人群其实追求时尚,更愿意购买潮流商品。 此外,“民以食为天”在西北新线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67%的西北人认为菜品口味是外出就餐最该被考虑的因素,注重口腹满足感。 还有一项数据令人惊讶,西北新线的游戏发烧友和科技咖,对新兴事物兴趣浓厚,西北有35%的人每个月至少玩一次电脑线上游戏。月均花销在208元,远高于七大区域的月平均花销(148元)。 这样的性格图谱告诉我们,品牌在西北新线做内容营销,恰恰需要更时尚、潮流和科技的元素,如果认为西北人民偏爱民族和传统特色,那可能就南辕北辙了。 7. 西南新线:美食、旅行、娱乐必不可少,对生活满意度高 认识西南新线,必须要知道一个前提,西南地区总人口体量较大,是近些年国内经济增速较快的区域之一。 西南新线的性格及行为图谱表明,西南新线人所接触的消费渠道最多样化(人均11.42个),兴趣爱好最为广泛(人均 4.33个),追求时尚,更愿意购买潮流商品(68%)。 西南享乐达人认为身体健康( 64%)、品尝美食(55%)、定期旅行(48%)是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西南消费者对目前的生活情况满意程度较高(94%)。与其他区域相比,影响西南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产品品质(84%)、品牌(74%)、朋友推荐(73%)和KOL推荐(45%)等。 这样的性格图谱几乎是在告诉品牌营销,所有有趣、好玩、新潮的方式都能在西南新线尝试,包括网红、短视频、KOL推荐等等。 新线奏鸣曲 未来品牌营销的新蓝海? 关于新线城市的品牌营销,这份白皮书里,还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 首先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线城市接触度最高的营销渠道。 新媒体渠道的渗透率跃居第一,图文、新闻资讯及短视频类App渠道占据前列。 而在内容形式上,根据白皮书调研,新线人群也更偏爱短视频和图文的内容呈现方式。 而以图文和短视频为代表,巨量引擎产品矩阵的崛起,正好踩准了新线市场的内容消费渴求。比如,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资讯分发App,以及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等。 对于广告主来说,我们站在营销价值参考的角度,新线城市的“关键共性”决定各大品牌、商家和产品力往何处使,而七大新线区域的“微妙差异”则决定了你和竞品的命运。 换句话说,消费市场的战斗只打了上半场,好戏才刚刚开始,任何产品在不同平台、不同区域去做营销,率先瞄准的应该是“新线市场”的争夺。 我们这个时代,热点很多,经典很少。红利不会消失,但红利在持续流动。 过去几年,“用户迭代”“精细化运营”“内容下沉”“私域流量”“数据驱动”这些在营销领域的热词,无一例外,都指向了甲方爸爸们持续关注的三个问题:流量性价比、投放转化率、增量主战场。 某种意义而言,所有问题的答案可能都藏在“新线”的蓝海里。 诚如此言,你的消费降级,对很多人来说,是正在经历着的消费升级。新线市场,或许才是未来营销最直接的战场。我们也期待更多平台,能够针对新线市场展开更丰富的调研。 最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版《新线营销价值白皮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