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的北京,用零下12度的气温,深刻教育了我这种穿9分裤露脚踝的南方人。但相比于2018年底的成都,我反而觉得没那么冷了。
我总结了今年关于成长的5个要点,我相信每一次总结,都会有智慧的产生,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当前惨淡的劳动力市场。

1

  还在坚持阅读

今年一共读了21本书,
文学:《中国文化精神》、《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984》
效率:《金字塔原理》、《OKR工作法》
思维:《穷查理宝典》
心理:《社会性动物》、《乌合之众》
产品:《幕后产品》、《用户体验要素》、《结网》
运营:《精益创业》、《增长黑客》
物流:《重新定义物流》、《门到门时代》
经济金融:《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经济学通识》、Level I CFA, Schweser notes: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Economics》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Corporate Finance,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Equity Investment》
  《Fixed Income, Derivatives And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

阅读让我最受益的,应该是:
① 《穷查理宝典》教会我多元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对于运营或者产品这种交叉学科的岗位,多元思维模型太重要了: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芒格
我们常常活在低效的努力之中,就是因为我们把非钉子的Task按钉子的模式处理。多元思维模型不仅能扩宽个体的视野,更有助于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我会将这个理念作为未来几十年的核心认知之一。
传送门:读书笔记 | 《穷查理宝典》
   
② 《幕后产品》是一本非常好的产品书籍,王诗沐作为网易云音乐的产品总负责人,其谦虚、敏锐、好学、勤奋的个人特质确实是劳动力市场稀缺属性的集**。一个做了这么大体量、成功产品的负责人,仍然能用这么平和的语言写下如此多的干货,真是显著区别于利用焦虑情绪大谈概念课程的诸多“大神”。
传送门:读书笔记 | 《幕后产品》
   
③《社会性动物》里描述美国航天因微小部件异常导致发射失败的案例的心理学分析,这个案例是今年管理类联考的论说文材料,对于我这种论说文废柴来说,真是救命般的出现。其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类的问题,对于集体的全力以赴,付出巨大代价的项目,任何不够完备的否定、打断都会引发“努力辩护”,从而容易忽视灰犀牛式的风险隐患。
传送门:读书笔记 | 《社会性动物》
   
④ CFA Schweser notes,尤其是道德准则部分,各种教我做人,送礼不收、高尔夫不打、兼职报告老板、公允对待客户、客户优先交易、软美金处理准则等等,大幅提升了我这种英语废柴的阅读能力。BTW,做一个CFA member,道德水平实在太高了。

⑤ 《重新定义物流》是一本很适合物流以及物流科技相关岗位同学阅读的书籍,水哥不愧是博士大佬,总结非常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这种物流小白提升概念的认知能力。
  

2

   还在坚持写字

2019年写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半年花了不少时间写产品相关的文章,也入选了微推客年度热文TOP30、得到了PMCAFF官方号的推荐
① 微推客年度热文TOP30:你的用户是怎么做选择的?(人人阅读量11万+
② PMCAFF官推:产品设计 | 价格理论与用户体验(PMCAFF:阅读量3.8万+)
首先,我是非常认可俞军老师对在个体需求分析中应用大量中级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我自己写的内容也是这个方向的。
但在B端物流场景待了近4年,发现要为组织设计一款产品/运营体系,除了效用、成本分析,还涉及组织的上下游业务结构、权力地图、角色与KPI、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对更完善的分析体系,对运营同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2020年能总结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帮助自己快速成长。

第二部分,下半年着重写了工作、时政相关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离1000越来越近了。
TOP1:香港是一面镜子(阅读量817)
TOP2:祖国的未来是谁的?(阅读量789)
TOP3:那个没被开除的中年人,是谁?(阅读量606)
TOP4:谈996的看法,资本家变了吗?(阅读量504)

经济下行周期,劳动力市场的撕裂比以往更加激烈了,不论是华为裁员34岁以上的员工,还是网易解雇绝症员工,都突显逆周期下商业“回归本质”的急迫性,资本家的世界没有那么多“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高增长、不理性,已经有点忘记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市场是什么样的了。顺境时多多开店,通过加杠杆扩大营业周转效率,逆境时就努力熬死同行吧。

当初写公众号的原因,是发现“写”是比“看”更深层次的学习模式,非常有助于建立深度思考、避免快餐式阅读。能坚持到今天,我很感激340位粉丝的支持,这个充斥“成功崇拜”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像我这样一事无成的年轻人。可这人海茫茫,能通过文字相见也是一种缘分。不管工作再忙,未来每个月我都会更新一篇。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今年读的《中国文化的精神》里有一段特别喜欢:
中国的人伦关系可以从生物性提升到社会性,又从社会性提升到超越的普世价值。这种构想,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重叠。
个人的部分,是从“修己”领会到自然的个性,人既不能孤立,不也应被孤立,集体的部分,则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应该量力为之。个人理由权利也有义务,人不能被孤立,然而也不是屈服于集体的安排。
这一种个人到集体的延长线是展开的,不是断裂的。与今日西方文明中个人主义的极度高张相比,可以救济个人主义的孤独,也能防止社会因个人主义过度发展而面临的碎裂与瓦解。
对爱国主义的看法、对权威政府的看法,伴随着祖国的发展、时代与个人的发展,激烈地冲撞着。
我们没有办法忽视那些“因为国家跑步前进就被撞到的人”。
我们也无法认同那些伤害、辱骂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那些用群体暴力维护所谓“自由”的人。
我们亲眼目睹了**、Facebook限流、删除揭露香港暴力行为的视频。
我们也逐渐认识到《纽约时报》对华的观点,与《环球时报》对美的观点几乎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没办法,这个存量残杀的时代,装孙子的人装不下去了,装圣母的人也不想再装了,大家各自回退一步,用更加直接、暴力的方式,争夺、卡位,文明的说辞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这可能是我们倒向爱国主义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也想加了那么多班之后,能分到更大的蛋糕。

每个人都是欲望的囚徒,难以挣脱人性的桎梏。

4

    走到清华门口

2019年终于来北京了,最大的愿望就是申请清华的MBA,认识更多大佬。
尽管我的年龄、收入、职位都离平均水平有不小差距,但我在提前面试的时候就先告诉了面试官这一点,并引导他们重点考察下我的潜(che)在(dan)能力。这个策略是很奏效的。
拿到offer那一刻应该是我这十年来最激动的几个时刻之一(媳妇儿我用词是很准确的),感恩大学校辩论队的经历,那认真扯淡三年的时光没有白费。
当然,最要感谢鹏哥、Jane愿意推荐我。
尽管联考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备考期间已经认识了很多大佬,比如:可以直接提需求的微信产品大佬、阿里、百度、头条大佬,智商极高的VC大佬。都说你平时接触最多的5个人决定了你的水平。这一下子来了几百位大佬,对我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大家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超强的执行力、组织效率、认真努力、乐于分享,即使是那些优秀的学神同学也不会封闭高傲,反而非常乐于助人,这对我这种知识贫困户来说,是一种“精准扶贫”。

早已耳闻清华经管院学风严谨,作业硬核。希望联考作文老师大发慈悲,让我明年能有机会与大佬们一起学习,共同为祖国再健康工作五十年。

5

    管理思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愿意在团队身上花比较多时间的人,因为对于互联网企业,劳动力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管理杠杆直接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
管理方法,延续了2018年的体系(传送门:关于团队建设,2018我的工作总结)。
今年加强规范了业务规划体系、OKR设计质量。把事业部目标→运营中心目标与整个运营化的Scrum相结合,“目标变更控制”、“Deadline控制”相比一年前有很大的提升

2019年年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核心短板是“体系化思维”。所以,今年的重点在迭代自己的体系思考能力。
没错,如果我只是一个有逆向思维、仅善于使用低纬归纳法的人,很难去做一个称职的业务规划者。经过半年多的打磨,我认为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逐渐上道儿了。

我一直在坚持的两件小事,都对我管理团队有莫大的帮助:
① 1V1:每个月不管多忙,都会和每个同学1V1,基于大家的反馈梳理一份“管理诊断书”,主要用于评估当前团队的状态以及我管理缺位的地方,并罗列改善TO-DO。在下一期的诊断书中,我会反馈改善TO-DO的落实情况,向团队汇报。这个事儿对于团队及时止损、提升沟通质量、解决团队的切实问题非常有效,当然前提是你自己罗列的改善TO-DO,你需要按期交付(对于管理团队来说,更要求“行胜于言”)。
② 读书会:读书会是典型的群体影响个体的模式,效果类似宗教的互助会。当人人都看书、分享的时候,你很难做异类。
通过团队氛围培养成员阅读、写字的习惯,以提升整体成员的综合能力。今年我们团队一共读了7本书,产出57篇读书笔记,我公众号的很多内容都来自读书会的输出。

最后,我想说下关于“选择”的逻辑。
① 选上级
选一份工作,你的上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是一个没有心胸的人,尤其是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最好早点走,这种人只会把你逼得一样无能。
这种人的特点是:逃避失败、对人不对事、非常自负、封闭进步慢。还是那句话,你接触最多的5个人决定了你的水平,建议你远离这种人。

② 选人才
1. 有两种人是非常可怕的,
  • 认为自己什么问题都没有的人,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
  • 对上对下态度差异很大的人,对上很Nice甚至有些舔狗,对下态度极差,经常欺上瞒下。
这两种人对团队价值观的影响是极坏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应该直接清掉,管理者不能寄希望于用团队的时间去尝试改变人的价值观,价值观问题是没得谈判的。

2. 有潜力的年轻人,会有些共性:
  • 敢于质疑。
  • 高度自律。
  • 执行力强。
  • “要性”很强,大家都往后躲的时候,他/她能站出来。
  • 在试着往本质思考,而不是归纳表面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很有想法、审美很好、也很优秀,认识他们是倒逼我“要继续活在非舒适区”的重要原因。

算一算,即使每年总结一次,离退休前也就还能总结三十多次,人生真是短暂。希望2020年,还能继续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拥有的生活。要继续做嫦娥同学的称职摄影师,带她去世界更多的地方。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还要重视防控脱发的风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0年见。

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
想活在非舒适区的双子座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