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早已不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的问题。我们必须搀扶彼此,才能保证稳定,才能让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放心去工作,去守护我们。

作者 | 馆长

出品 | IC实验室


今年春节我和许多在外的武汉人一样没有回家。作为半个媒体工作者,在疫情期间总在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

最近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大家被关在家里好几天后,最终爆发了一些地域仇视与骂战。#浙江人拒绝空投#成为了微博热搜,我所在的上海,各个群里也有人指责武汉人带来了病毒。

我一向认为「责难无以成事」,互相谩骂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决定聊一下这场事关整个湖北未来发展与生存的信任危机。

 

我前两天朋友圈建议疫情结束后武汉本地自媒体应该对其他省市的人表达一下感谢,正是出于这个想法:

 

网上现在流传着很多关于讥讽湖北人、武汉人的帖子,我试着还原了一下传播始末。

 

1 月中旬,武汉爆发疫情的信息开始在全国扩散。那时候,大家对于武汉的遭遇还是持同情态度,毕竟天灾面前八方支援是惯例,主要的苛责也是集中在责怪相关部门职能低下上。

从武汉宣布封城开始,舆论产生了转变。23 日凌晨 2 点武汉宣布 10 时封城,此时仍然有大批没有睡觉的人在刷新闻,这条信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网络。

从 2 点到 10 点,中间就有了 8 个小时空档。正是这 8 个小时空档,让不少人离开了武汉,这其中包含了逃难的「本地人」以及回乡的「外地人」。

 

23 日前后,武汉的疫情状况已经让不少其他城市感到担忧。以我所在的上海为例,最流行的说法是这些逃命的武汉人主要去向就是上海,毕竟这是离武汉最近的一线城市。

许多上海本地群也开始转发各种武汉人在上海的去向和行踪,谣言四起、真假参半。

比如武汉卫健委领导带病临阵脱逃到上海、武汉人一家三口发着烧去迪士尼、带着发烧的孩子开私家车直奔瑞金医院等等,更加激发了上海本地居民对于武汉人的排斥。

其他城市也大体类似,这种逐渐蔓延全国的「恐鄂」情绪,在 26 号达到高峰。导火索是有一班从新加坡回杭州萧山机场的飞机上载有 100 多名武汉人,他们因为封城的原因无法回家,最终只能留在杭州。

这其中又有两个人发烧被确诊,导致浙江人民开始恐慌,强烈要求浙江不再接受武汉人。微博上也开始把这种因乘坐飞机无法回家滞留当地的行为,称之为「投毒」。

 

大概是这些言论刺激到了武汉人,武汉网友随后开始反击,发表了许多不理智的言论,进一步惹怒了浙江人,于是演变成武汉人和浙江人之间的骂战。骂战持续到今天,上海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好似一夜之间武汉人变成了过街老鼠。许多地方「闻鄂色变」,开鄂 A 牌照的车会被劝返,用武汉的电话号码会被调查,持武汉的身份证住不进当地酒店,互联网上充满了对武汉人的谩骂和歧视,甚至连疫情前归乡的学生,也会被老乡们曝光个人隐私和身份信息,以至于最后官媒不得不出来劝阻。

 

这两天来随着骂战升级,也有许多相对理性的自媒体出来为武汉人平反,希望大家理解他们。不过这些自媒体都没提到一个关键:「理解应该是相互的」。在恳请其他省市的人民理解武汉人时,我还想以一个武汉人的身份,希望武汉人也理解其他同胞的焦虑和恐慌。

 

为什么我说要道谢呢?你要知道互联网是会放大情绪的。诚然网上有许多针对武汉不太友善的言论,但在实际行动上,这些省市都在努力帮助武汉对抗疫情。

以矛盾最为激化的上海与浙江为例,这两地都派了当地具有相当水准的医护人员前去救援武汉,民间也自发捐助了善款与医疗物资。

与此同时,两地的疑似和确诊人数也在增加,浙江甚至一度成为仅次于湖北的第二大疫区。他们的医院也在面临人手不足和物资缺乏的危险,在自己困难的同时,依然选择了向武汉伸出援手。

出于道义,我们武汉人也理应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我们恐慌的同时,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也在恐慌。基于这种恐慌心理,无论是逃难的,还是拒绝入境,都只不过是普通人在危机下自发的保护行为。每个人都很委屈,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委屈,无法理解对方的委屈,那么争执就是死局。

我们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是既定事实,不能将伸出的援手当做理所当然。无论如何,不可以让帮助过我们的人寒心。

我也说一下作为在外的武汉人碰到的实际情况。我现在租住在上海的小区里,居委会给我打了两个电话,询问我最近是否有回到武汉。他们的态度非常友善,并未出现歧视行为。

 

同时我身边的上海朋友也挺关心我的遭遇,询问我大年三十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太孤单,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年饭——当然非常时期我只能拒绝了。还有许多朋友都在跟我说,不要太在意这些歧视言论,这事儿放在哪个城市大概率都会造成这种状况。

 

确实在很多群里会看到有人骂武汉人,但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是在帮忙组织如何将医疗物资送到武汉当地一线人员的手上,谩骂的其实也是无所事事的。

而且多数人是保持了相当程度上的理智,会为武汉人的情况帮助辩解,他们是广东人、湖南人、北京人等等。即使是谩骂的人,通常也会在宣泄情绪过后补充一句不针对那些大多数选择留在武汉的市民,特殊时期希望理解一下。

 

我想,对于那些千里驰援的医护工作者,帮助组织、联系医疗物资的同胞,为武汉人辩解的朋友们,向他们道一声感谢,总是不为过的。

 

要感谢其他城市的另一个原因非常实际,也非常功利。

 

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疫情总会过去。当一切时间尘埃落定,武汉的经济一定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如何重获同胞的信任,绝对是很重要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武汉这样的城市正处于抢人大战中,哪个城市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年轻人,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想一想,如果在这次疫情里武汉真的给人留下了「蛮不讲理」的印象,到时候即使是坐拥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留下呢?

 

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招商环境,许多城市的衰弱都是因为失去了资本的信任导致的。如果我们不能重建这种信任,本应选择在武汉进行投资和发展的公司,可能就会考虑其他城市,这对武汉未来的发展会是相当大的打击。不仅如此,前往外地工作的湖北人、武汉人也可能因为口碑问题做不成生意。

 

如果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太远的话,那就想一想,自己的房价会不会跌吧。

如今一座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武汉这样的城市,是必须仰仗和依赖外地人的帮助的。

我自己的工作涉及到公关与传播,深知对一座城市的固有印象是多么难以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决不能让自己被贴上负面标签。这与疫情过后,我们未来生活在武汉的人和在外生活的武汉人,都息息相关。

 

理解其他城市的恐慌,应该让其他同胞看到的是湖北人的勇气和大度,而不是做无谓的争吵。

 

除此之外,我也想向外地的朋友介绍一下我目前了解的关于武汉的情况。

 

首先,针对人员的外流,当中不全是武汉人。武汉是一座人口流动很大的城市,今天刚公布离开武汉的 500 万人中,大部分是在汉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是学生。他们只是回家,不是逃离武汉。有 900 万人选择了留在武汉,不出去给人添麻烦,他们才是大多数。

 

还有滞留在外的武汉人,他们是在封城前出去的。我有些在外地的武汉朋友,其实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回家,然而根本没有办法。普通人在天灾面前过于渺小,只能听从「安排」。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其实不想降落在除天河机场以外的任何地方。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在如此困难的时刻,回家,是深刻在国人血脉中最朴素的愿望。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口热饭吃,一个落脚的地方。

 

身在武汉,坚守这座城市的人,其实也做出了非常多,非常勇敢的自救措施。

 

封城的第一天,恐慌迅速占据了整座城市,各大医院都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市民,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难以想象。

 

市民迅速自发组织了车队,负责接送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战士,还有许多酒店免费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馆免费送去食物。这些人当中还有我的家人、同学以及朋友。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平凡生活里的大英雄。

 

要知道,生活在疫区中,留守在武汉的人依然保持着秩序,没有发生骚乱,没有发生哄抢,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自己的父亲作为系统里的一员,此刻也坚守在岗位上,我只能担心,却帮不上什么忙。

 

我能做的,只是传播一点信息。

 

网上有许多段子,笑话武汉人吃野味,吃蝙蝠,带来了这场灾难。其实武汉人并不吃蝙蝠,之前视频里的蝙蝠汤之类的,也并不是武汉的,吃野味的人其实是少数。你要相信,现在没有比武汉人民,更痛恨这些吃野味的人了。

 

我希望大家分清什么是少数,什么是多数。吃野味的人是少数,但他们让多数人遭殃。逃难和隐瞒发热的是少数,但他们让多数武汉人蒙受不白之冤。谩骂武汉人的是少数,但他们让武汉人、湖北人和其他省市的同胞产生了隔阂。

 

我们真的永远要为这些少数人埋单吗?

 

我不是一个喜欢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人。但是此时此刻,我们确实需要互相理解,理解我们双方都是普通人,我们都害怕。但是要看到,大多数的平凡人,都具备着不平凡的勇气。

 

在此,也向那些帮助武汉的外地朋友,和坚守在本地的武汉人,致以敬意。

我还看到新闻里说,在疫情发生后,日本第一时间捐助了 100 万个口罩,甚至在日本本土针对中国人对口罩和消毒液进行打折,并挂上了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牌子。

与之相反的是,台湾人第一时间禁止对大陆出售口罩。

 

只有在困难时期,我们才能看到哪些地方是真正具备人文关怀的。正因如此,我们才理应自省,不要做「亲者恨,仇者快」的傻事。武汉人需要自省,需要学会尽可能不麻烦他人。保护自己,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帮助过自己的同胞。

 

同时也希望外地的朋友们,不要将湖北人、武汉人视作瘟疫。大部分武汉人其实都非常听话地留在家中,不想为其他人添麻烦,他们不该被一小部分人代表。

 

呼吁互相理解,其实也是从现实方面考虑。因为恐惧最终只会加重隔阂,让冲突升级,把事情引向最坏的结果。

 

正如我前面所说,武汉是一座人流量非常大的城市。离开武汉的不仅有武汉人,还有许多归乡的外地人。当他们看到武汉人的待遇,或许也会恐惧到隐瞒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南京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模板,前几日同样是从国外飞回,无法前往武汉天河机场,不得不在南京停留的飞机。南京市政府迅速联合多个部门前往接机,将发热病人带走,其他乘客隔离,诊断结束以后送往家中,没有产生矛盾。

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只有公开透明。这个疫情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正是由于遮遮掩掩。只有双方坦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湖北人、武汉人也切勿害怕,不要再用退烧药隐瞒发热症状,要对其他同行的人负责。相信同胞,他们只会帮你,不会害你。

外地的朋友也不用恐惧他们,只要各部门妥善处理,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到家。

这两天河南的「硬核防疫」火了,也有很多人说,因为这次疫情对河南人看法有了改观。但我想说的是,本来就不该有那么多对河南的地域歧视。不要把对河南人的正常看法,变成施舍一样。

做了这么多年公关传播方面的工作,我很清楚一篇文章是说服不了所有人的。我只希望更为理智的人看到以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好:我们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只有病毒。

此刻的我们只是灾难中的普通人,恐惧、焦虑、愤怒,都是正常的。如今疫情情况还未好转,正是需要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同舟共济的时候。

这早已不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的问题。我们必须搀扶彼此,才能保证稳定,才能让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放心去工作,去守护我们。

所以不要让争吵和谩骂占据了公共资源,也希望各路媒体不要在这种时刻为了博取眼球故意放大冲突。

不过在恐惧和压力下,确实也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既然互相谩骂最后只能带来更多的仇恨和不理解,所以我决定把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和公众号后台作为出口。各位有什么想骂的可以直接骂我,我不会还口,如果能稍微平缓一下你的情绪,也算是我帮了一点小忙。待到疫情结束,我请大家去武汉吃小龙虾。

27 日凌晨,伟大的 nba 传奇科比·布莱恩特因为直升机失事不幸去世。一连串的突发事故,让悲观的情绪充斥了整个新年。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跟大家讲:

命运确实无常,2020 的开头确实艰难。但如果你认可曼巴精神,就更应该不对命运低头,不对困难服输。我想对 2020 年说一句 ** u!你 TM 绝对整不死我们,我们会更坚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