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要 点
-
多位投资人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超SARS时期。
-
严峻挑战当前,企业降本增效、保持对现金流的关注最为重要。
-
主动向园区、物业争取相关优惠,也是度过危机的可行方法之一。

影响或超一万亿

-
社会恐慌心理造成的损害远大于实质性的疫情损害,基于恐慌,社会消费和经济活动收入将大幅下降,整个社会消费水平降低,将打断或冲击很多原有经济链条。
-
一些行业的一季度甚至半年收入都会下降,但如税收、房租、人员工资等刚性成本不会降低。
-
很多人将时间全部用在群防群控上,过度的社会动员将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费。
-
疫情过后,国家如没有大幅降税、大幅减租、银行保持持续的续贷的“猛药”,整个社会经济可能有衰退风险。
-
受疫情影响,融资市场短期极度看空,三个月内融资事件将减少。整个A股将进入相对低迷状态,甚至可能重演千股跌停。
-
中期来看,融资市场谨慎乐观,能验证自我生存能力的企业会迎来一波较好的融资机会。

-
以餐饮、零售、航空、旅游、影视、出口等主要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产业的基础市场规模分析,假设疫情在一季度基本结束,其对中国GDP的影响至少在1万亿以上,对应100万亿左右的GDP大盘,约为1-1.5%的影响。如二季度反弹得好,损失可追回一些,但如疫情持续至五六月份,影响还会更大。
-
受非典影响,2003年二季度GDP相比一季度下降2%,非典对2003年全年GDP影响大约在1-1.5%之间。彼时中国经济增速区间是10-11%,因此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就是10-15%。但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已降至6%左右,如此次疫情对GDP影响在1%左右,相对于5-6%的正常增速,增长率被影响的幅度会达到15-20%;如果达到1-5%,增长率被影响的幅度会达到25-30%。
-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GDP逐渐进入低增速区以及进入老龄化社会,提速越来越难,因此业已形成的增长惯性非常重要,此次疫情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惯性产生直接伤害。

活下去最重要:现金,还是现金

-
“一专”,由HR牵头,成立疫情专项小组,及时解决员工问题;
-
“两收”,对外收集各地疫情、当地安全情况、员工返岗等情报,对内利用调查问卷或其他便捷化工具收集信息;
-
“三管”,集中会议、远程管理及考核、明确管理协作方式既规避风险又因地制宜和合规。

自救外,行业呼唤帮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