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侃山小组卧谈会,我是眼镜。我没有想到第一期视频的内容就这么沉重,要聊一聊N号房间事件。
如果你还不知道N号房间事件,请看下方科普视频:
本期内容主要是解读和分析,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你可以直接点击下方视频观看,也可以阅读下方文字版:
文字版:
N号房事件发生在一个名叫Telegram的社交平台上。Telegram很像QQ或者微信,只不过更注重保护聊天者隐私。
N号房间是在Telegram上的一种特殊的聊天室,在这里人们上传了很多奴役女性、剥削、性侵女性的视频。目前已发现的74名受害人中最小的只有11岁,受害者们遭受**役的视频会在聊天室内被传播、销售。
01
为何N号房间的主谋
可以牢牢控制被害者?
N号房间的三任主谋都有极强目的性地选择了这样一群人:涉世未深的女性,其中很多是未成年。她们社会经验相对缺少、防范心理和思考能力不够强大。
施害者会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薪水很高的兼职工作,但受害人并未产生怀疑,或者怀疑程度不深。
我们细想一下什么样的兼职工作,能够一个月获得合人民币1万块钱的收入?对方所说的援助交际,真的没有风险吗?他说钱过几天就给,这是真的吗?
而当对方要求透露地址、联系方式,拍摄有**性的照片、胸部**的照片、更加过分的行为的时候,受害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都意味着什么,被人掌握这些资料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涉世未深的人往往思考不了那么深入。
我绝对没有“因为她们涉世未深所以活该被骗”的想法,恰恰相反,通过我接下来对施害者手段的分析,很能理解为什么受害者们会陷入泥沼不能自拔。
施害者采用的手段可以简单总结为:引诱与威胁,这两种手段在铺设陷阱的每一步都被反复、多样使用。
在网络上发布过裸照、**信息的女性,是他们常见的目标之一。
通过蛛丝马迹找到这个女性的联系方式,然后冒充警察谎称有人正在用她的照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就是引诱。
撒谎是为了让受害人陷入恐慌,无法冷静思考问题,冒充警察这类权威形象,则让目标在如临大敌的情况下把施害者当做一根救命稻草。
随后他们会发给这个女性发一个链接,其实是伪装过的病毒,当链接被点击时,就能通过黑客技术获取这位女性大量私人信息。
随即从引诱转为威胁,类似于:如果你不乖乖配合我,我就把你的裸照/**信息发给你的父母、老师和朋友,让你身败名裂。
在网上寻找兼职的女性,是另一种常见目标。
迫切的金钱需求和施害者提出的高额回报,形成了一种引诱,施害者一开始不会吓走了在陷阱旁徘徊的小鹿,他会一步一步加大要求的尺度,持续通过高额回报引诱受害者。
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会不会意识到事态不对,能够及时脱身呢?
很难。
正如我刚刚所说,涉世未深的人思考能力偏弱,也许会意识到,但有可能为时晚矣,已经有太多的大尺度照片视频掌握在对方手里。
这时,施害者会一把撕开自己的伪装,露出獠牙说出一模一样的魔鬼诅咒:如果你不乖乖配合我,我就会怎样怎样。
然后再威胁受害者的亲人,比如用女儿的被**役视频威胁女孩的母亲,用姐姐的视频威胁妹妹,甚至威胁受害人被逼无奈跟他们共同犯罪。
施害者通过引诱获得隐私信息,再用这些信息胁迫受害人,对受害人进一步施加侵害,一步一步把受害人推向深渊。
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旁观者都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这是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02
为什么事件曝光后
社会上某些男性的反应十分冷漠?
长久以来提倡保护女性权益的努力从未停下,这次也不例外。
N号房间事件被曝光后,一时间无数的愤慨和声讨涌现出来,许多内容呼吁女性为自己抗争,呼吁男性保护女性做出努力。
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有些男性对此事十分冷漠。
这些来自男性的冷漠,让女性深感失望。
比如N号房间的参与者说:我就是看看而已/我就是传播了几个视频而已/我就是通过卖视频赚了点钱而已,我做错了什么?
这种冷漠来自他本身的劣性吗?不一定,也可能是社会塑造。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提出,二战的大屠杀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科学技术和官僚体制的理性精神,使得**对犹太民族的清洗,成为一种工业性的流水作业。
简单来说那些执行命令的士兵所完成的只是大计划中的一小步,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手头的工作与杀人扯得上关系。分工把人变成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管做什么,不问为什么。
回到N号房事件中来,每个人都只是N号房巨大产业链条当中的一环:有人负责控制受害者,有人负责侵害奴役受害者,有人负责录制视频,有人负责传播,有人负责收钱,有人只负责看。
在巨大的产业链中,人们或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但理论上的分析并不是他们无罪的理由,他们的共同行为造就了人间惨剧。
另一种言论是有的男性说:我自己日常尊重女性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让我站出来为你们抗争?
对于这种想法,解释起来就要追溯到千百年来男女的社会地位。
漫长的历史中,女性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男性从内心上将女性整体视为男性整体的物品。
为了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秩序,巩固男性的统治,他们 不断将女性“物化”,将她们看做物品而非人,由此产生了“厌女症”。
厌女症有3大表现:
1.将女性描述成擅长欺骗、狡诈,易堕落等负面形象,不断灌输女性比男性低级的思想。
2.将女性视为生育的机器,或者是男性的玩物。比如N号房间中将受害女性蔑称为“XX狗”,或者“来月经的东西”。
3.将女性的牺牲精神奉至神坛,要所有女性顶礼膜拜、模仿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夸一位英雄母亲,但是那种“如果不成为英雄式的母亲就不是好母亲”的思想,就要警惕这可能是厌女症。
现今社会女性地位不断上升,女性开始作为独立的个体与男性产生竞争,当工作机会、人文关怀等社会资源开始向女性平衡时,厌女倾向会更加严重。
他们受到过的“男女平等”的教育让他压制这种倾向,但最大程度做到的只能是不伤害,再多一点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强人所难”。
03
社会该如何安抚与接纳受害者?
N号房中的受害者,她们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信息都随着视频在聊天室里肆意传播,这意味着聊天室里的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切入到被害人的现实生活。
一位愿意接受采访的受害者说:“我产生了躁郁症和忧郁症,有一段时间不敢出家门,感觉一出门就会被跟踪。出门的时候会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让谁都认不出来,即便是夏天”。
为了应对这一恶劣影响,目前韩国政府正在加紧为N号房的受害者变更身份证信息。
目前已经有上百名女性律师提出,愿意为受害者们提供辩护。
但是这只是社会、政府、善良正义的人们能做的,很少很显性的事情。
真正困住受害者的,除了被侵害过往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有社会为他们编织的无形大网。
这张大网其实网罗着每一个人,只是在没有受到侵害时,人们常常意识不到原来这个世界可以如此荒唐。
有些人会指着路边一位女孩说“那小姑娘穿那么骚是要勾引谁啊”,这种人往往当他得知某位女性被性侵时,会说“穿那么骚活该被X”,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羞辱”。
然而性侵真的与穿什么有关系吗?
几年前,有人在比利时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What were you wearing》,展出的是18套曾受侵害者在被伤害那天的穿着,有泳装、睡衣、衬衫、牛仔裤。
穿着不是遭受伤害的原因,而即使暴露的穿着让邪恶之人**顿起,错的也绝不是女性。而我们对女孩说穿着保守是为了自保,是因为我们无法阻止恶,迫不得已。
除了**羞辱,还有一种更常见却不太明显的,则是异样对待。
比如一个男孩说:我也觉得这个女性很可怜,愿意去帮助她,但是我绝对不会和她这样的人结婚。你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心里不太舒服。
贞操、**情结这种早该被丢弃的糟粕,即使是现代社会也无处不在。
比如我记得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一段,邕王妃暗中叫人掳走了荣飞燕,然后丢到了大街上,人们说:“荣飞燕这样恐怕是活不成了”。
一个女性只因为可能被人玷污了,就活不成了,你以为只有古代人这么想么?
你听没听到有人说那些遭受性侵的女孩子“多么好的姑娘啊,这辈子就这么毁了”。
而如果受害者能自我开解,走出阴影,所有人就会热情地祝福和拥抱她吗?
答案是:不会。
一位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自己受侵害的经历时说:我知道错的不是我,我不需要感到羞耻或自卑,但我害怕因为我没有哭泣,没有耿耿于怀放在心上,就被人们认为我随便,不够纯洁、不够认真地看待自己的身体。
还有我们别忘了,会受到侵害的不只有女性。
对于男性受害者来说,许多国家至今没有保护男性的性犯罪法条;
男子站出来说自己被性骚扰,会受到一群人的嘲笑;
男性被侵犯后还可能被人调侃:运气多好啊?连出去鬼混的钱都省了。
的确经过这么多年,我们有进步了,但你看我上边举出的例子,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我希望此刻在看的你能把这期视频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思考N号房背后的人性与社会。
同时也请记住并告诉身边的朋友,如果遇到让自己慌张的事情,一定要向许多专业的人求救,不要轻信某个人。
而如果直觉告诉你现在有危险,务必立刻抽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