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免费阅读”APP刚刚诞生之时,很多人都质疑这一模式的存在价值: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网文行业的流量格局和商业模式已经基本稳固了,“免费试读 + VIP订阅”早就成为了主流,现在再搞免费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会不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高开低走、缺乏真实需求的噱头?
现在,不会有人再质疑免费阅读模式成立与否了。用数据说话:根据官方公告,趣头条旗下的米读(含米读极速版),在2019年10月底合计拥有800万DAU;根据QuestMobile的估算,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百度投资的七猫小说拥有约3000万MAU,今日头条旗下的红果小说拥有约1500万MAU。传统网文巨头阅文集团推出了免费阅读APP“飞读”,我们估计其MAU也突破了1000万;掌阅科技则推出了免费阅读APP“得间”。
几乎所有免费阅读APP都还没有盈利,不过商业模式已经很清晰:以广告收入为主,还有一点点会员付费(用于去广告),以及未来可能的IP改编收入。总而言之,与传统网文平台相比,免费阅读就是把“用户付费为主”改为“广告为主”。如果用户基数足够大、用户时长足够长,这个模式至少在理论上是跑得通的。大批PE/VC还在加码投注免费阅读,也是因为相信了这一点。
然而,对于免费阅读来说,现在才进入“深水区”,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内容生态系统?截止2019年,免费阅读的内容主要还是来自对第三方的采购,原创内容占比较低。对任何免费阅读APP而言,只有在建立自己的作家体系之后,才算真正成为了一个“内容平台”。
网文阅读的商业模式是由“消费者/读者”及“生产者/作者”共同构成的。读者选择免费阅读的理由很简单:付费网文对于很多读者(尤其是学生)来说还是偏贵,而且新读者、轻度读者也更偏向于免费网文。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入驻免费阅读平台呢?尤其是那些职业网文作家,早已是当代网文的主力生产者,免费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吸引力呢?
我倒是有一个很有趣、不知是否贴切的比喻:对于作者来说,起点、晋江等传统网文平台更像三大视频平台(爱优腾),而米读等免费网文平台更像B站。两者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和商业逻辑,谈不上孰优孰劣;但是绝不能因为前者成功了,就说后者不能成功。前者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后者,但是后者也做出了根本性的革新。
如果你是一个白金、大神作者,那么传统网文平台可能会很适合你。在那里,你能拿到稳定的流量,能接触到付费习惯最好的读者,IP改编也会很顺畅;经验丰富的编辑会给你量身定做合同。如果你已经写过两本成功之作,那么第三本书可能在VIP上架的第一天就拿到几千订阅,并且很快接到影视公司的邀约。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新作者或小众作者,那么就比较尴尬了:你的第一本书很可能混不到签约,就算签约了也只有十几个、几十个的阅读。如果不上架VIP,那就没有收入、无法实现职业化梦想;如果上架了,又将失去非付费读者的流量。新人的签约常常是在**。而且,由于白金、大神太多,你可能要熬上很长的时间才能进入他们的行列。
对于老作者来说,道路也不一定是平坦的——传统平台的作者体系已经成型,整体市场规模趋于稳定。虽然传统平台也在想办法给垂直、腰部作者导流,但是作者的“等级固化”现象仍然存在;总是有一批成熟优质的老作者难以获得足够的晋升空间。
免费网文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新作者不必再在“流量”和“收入”之间做权衡,签约也不意味着失去免费读者。在这里,你甚至可以以玩票的姿态写一段时间,看看广告收入分账是否超出了预期,然后决定要不要全心投入。你的心态会更像B站UP主,而不是爱优腾的头部大剧制作公司;平台也更加强调新颖、垂直、多种多样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头部内容。在传统平台上难觅出路的老作者,也可以在全新的平台上进行新的冒险,走出一条与传统白金/大神作家不同的路。
爱优腾与B站没有“互相颠覆”。B站通过为UP主提供创作激励、为UP主提供直播等多种变现模式,成功地维持住了内容生态系统;它也有一些对外头部内容采购,但是原生PUGC还是它的精髓。当然,有一些内容创作者翅膀硬了之后会去别的平台追求更高的变现,这并不影响B站长期的成功。如果免费阅读平台能做到这一点,那它们也能取得类似的成功。
米读在近日宣布推出“平民英雄”计划,未来三年内,将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资金及流量资源,重点挖掘、扶持一批优质的潜力作者,持续强化原创、独家等内容建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米读CEO杨骥表示,“内容一定是最核心的壁垒”,“投入的方向是建立更强大的内容体系”。事实上,米读现在已经有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签约作家,虽然数量还无法与传统平台相提并论。
许多新作者兴奋地发现:免费阅读确实能让他们赚钱、实现职业梦想。以“洛长天”(现在米读最火的签约作者之一)为例:此前在其他平台尝试过写长篇,但是单本收入仅有数千元;在米读写了仅半年时间,单月就突破了10万元,2020年3月,单月稿费突破20万元。另一位新晋作者“沧海刘阳”在米读创作10个月,已有两个月的单月收入突破十万元。对于刚刚走上职业化道路的90后写手来说,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这还是米读原创大量优质作品的创作初期,据沧海刘阳介绍,按照目前的趋势预估,在他们的一个作者群里,单月破十万的作者能达到近40人。据了解,米读平台上,目前已有作者仅创作了50万字,就实现了单日到手收入破5000元,部分作者单日到手甚至超过万元。
如果网文作者群体能够持续扩大,垂类作者的收入能持续提高,新作者能够顺利进入职业路径,那么网文的读者群体就也能扩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整个网文行业都是有利的,就像B站、抖音、快手通过PUGC激活了整个视频行业,从而也有利于爱优腾等早已存在的巨头。虽然网文行业的历史很长,但是在庞大的互联网市场中还属于比较狭窄的细分行业;把蛋糕进一步做大仍然是整个行业的重中之重。
对于新作者来说,米读这样的免费平台还可以在两个方面提供创作上的微妙帮助:
-
由于读者群体更轻度、更多元化,也就不存在太多的思维定式、套路,可以与作者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而且,免费阅读的读者没有付费门槛,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评论等反馈活动的数量,刺激作者提高作品质量、探索创新思路。
-
免费阅读的运营方往往是具备强大算法和数据积累的互联网公司,例如米读背后的趣头条、红果背后的今日头条;数据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海量、高质量的数据可以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视角。随着网文内容数量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编辑人工推荐和孵化是不现实的,数据和AI必须发挥作用,尽管目前还刚刚开始。
在理想的状况下,网文平台的“数据/算法推荐机制”应该不仅限于本平台,还应该包括尽可能大的客户群体。例如,如果免费阅读平台能够利用母公司旗下的多款应用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那么从获客、内容孵化到推荐,无疑都将受益匪浅。这个机制将会很复杂,成型的速度不会太快,因为网文本来就是比较“慢”的长内容;但是一旦成型,肯定会进一步拓宽网文的疆界,甚至彻底改写既有的游戏规则。
无论如何,“付费阅读”与“免费阅读”两大模式会长期共存下去,传统付费网文平台也会大力扶持自己的免费App。免费阅读可能跑出一套完全不同的用户和内容体系,从而给历史悠久的网文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这绝对不会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类似“爱优腾”和“B站”之间的互补性、良性竞争。
我关注网文行业至今已经有十七八年了,当年也曾经在大学宿舍里写过书。除了起点、晋江、掌阅,我还记得许多资格很老的名字:百战、天鹰、明扬、爬爬、幻剑、龙空……在这十七八年里,网文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变成了一个比较能赚钱的行业,诞生了至少三家上市公司,并且为影视和游戏行业输送了一批经典IP。有时候我会想,网文行业或许已经老了、太成熟了,将会进入存量市场甚至衰落。
不过,每当看到新人、新作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我就会感叹:网文行业岂止没有日薄西山,简直还是旭日东升的状态。我看到初次写男频的妹子单月更新60万字,单日人气突破4000万;我看到40岁大叔大器晚成,在以90后为主题的“爽文”圈杀出重围;我还看到小学六年级辍学的00后作者,依靠网文实现了18岁买车、20岁买房。当然,在这些成功案例的身后,还有更多至今仍在默默耕耘、希望实现职业梦、大神梦的写手,他们是网文行业活力始终不衰的源泉。
过去几年,很多被认为“早已饱和、缺乏变化动力”的互联网细分行业,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历史悠久的网文阅读是其中之一。免费阅读就是要通过形成自己的作者生态,帮助这些写手更好的圆梦,然后这些写手就可以为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造梦。这个伟大的事业,想想就令人激动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