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产品,无论它是什么形态,什么功能,归根结底就两个目的:拉新和留存。


















数据永远是冰冷的。如果只是每到一个店铺、餐厅,打几颗星,那也只是供给他人参考的工具。真正宝贵的是人,是人们走到这些地方,机场、医院、酒店、餐厅,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他当时的感受。
这些内容和故事沉淀下来,就会让大众点评逐渐走向一个本地生活内容的聚集地。
第二就是,把这些优质的内容,主动推送给用户,而不是让用户被动去搜索。这也是为什么点评在这两年把首页做成了信息流的原因。
「搜索」这个互联网的第一级流量入口在移动时代,其实是被各个App给切割掉了。你在知乎搜问题,在淘宝搜商品,在大众点评搜餐馆/酒店,这些都替代了PC时代百度的职能。百度为什么在移动端活的艰难,正是因为没有内容的沉淀,自己还把百度贴吧废了,最后被动挨打。
如果不把内容做成信息流,大众点评实际上还是一个「本地商户评分软件」。只有主动把内容推送给用户,让用户在首页就能看到其他人的生活方式,譬如在桌游吧、健身房、电影院、各类商超等等,就会转变成「生活类种草社区」。
不再是我想在附近找一家密室逃脱,然后打开大众点评搜索。而是变成了某天在刷大众点评时,看到一家密室逃脱的内容非常有趣,于是点进店铺,翻开评价,最后团购,形成闭环。
社区战争其实非常残酷,即使你自己想守好一亩三分地,你不去进攻,也总有对手把触手伸过来。而社区积累下来的内容,培养出的社区文化,既是防守对手最坚固的盾,也是阻碍自己出圈的墙。
如何平衡盾与墙的关系,是每一个社区想要出圈,追求年轻化过程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我始终认为,好的社区应该相信自己的用户。只要社区不断去拓展自己的领域,把生产的权利交给用户,用户就会自发地给你一片内容天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