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们先看下面这个标题,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
“女大学生从直升机上跳下”
这几个字极具冲击力。
看了以后,
是不是以为这个女大学生遇到了什么人生困难想自杀?
是不是疑惑为什么直升机上没人阻拦?
是不是立马脑补了一出大戏?
我是的。
然而,当我点开这则新闻以后,看到的内容却是:
翼装飞行员从直升机上起跳,进行翼装飞行。
翼装飞行,简单的说,就是穿上特制的衣服,从高处落下,然后像蝙蝠一样滑翔。
就像下面的视频一样:
具体说来,这应该算一项危险度很高的极限运动,从山崖或者直升机上跳下的翼装飞行员,并不是想轻生。
回到澎湃新闻的标题。
“女大学生从直升机上跳下”,显然没有很好的展示这一新闻内容,反而对读者造成了巨大的误导。
就算这位翼装飞行员,真的是女大学生,那也不是这件事情的主要矛盾,无需强调,更别说她进行“翼装飞行”,也不是“从直升机上跳下”。
类比起来,如果翼装飞行可以被当成“从直升机上跳下”来报道。
那滑雪可不可以说成是“从雪山上滚下?”
潜水就是“小伙落入海中,一小时没浮上来。”
伞兵只能是“惨烈!美军挨个从高空坠下”了。
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我相信澎湃的编辑们也知道,这个标题和内容毫无关系,然而他们在仔细斟酌以后,依然起了这么一个会引起歧义的标题。
为什么?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标题中有“女大学生”的话题比较吸引眼球。如果还有“女大学生”轻生的暗示,就更吸睛了。
——大多数媒体最多到“女大学生天门山翼装飞行”这一步,还算尊重新闻事实。而澎湃则已经在第五层了:
我们就是要标题党。
这件事,初看只觉得可笑。
但细想起来,又觉得可悲。
如果是博主、自媒体标题党也就算了,但这可是澎湃新闻啊。
澎湃新闻,已经是国内最专业的新闻机构之一,背后是上海报业集团,怎么都算大半个官媒了。
什么时候起,这样的官媒、这样的大机构,也开始用标题党污染我们的互联网环境了?
难道我们的互联网信息环境还不够差吗?
02
昨天河森堡在他公号里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他看论文的时候,发现秦国有一条规定,说是没被阉割的公马,不允许驾车。然后他就上网搜视频资料,想看看没阉割的公马驾车会怎么样,搜到了下面这个视频:
结果视频里就是这大哥拉着马走了两圈,然后旁白就开始说“大家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欢迎留言”。
于是河森堡就愤怒了:
我就感到奇怪,题目里说的那牵马大哥让公马镇静下来的招数呢?视频没提啊。一个文不对题的视频,啥都没说,也无内容,也无美感,摆上来用意何在?
也确实应该愤怒。
而且这不是个例。
如果你常刷视频网站,会发现这种随便选一段网上的视频,加上两句话以及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标题,然后就上传上来的视频多如牛毛。
那些内容机械的不像是人做的,多半是包给兼职工作人员,几块钱一条配音,或者干脆就是机器AI自动配音自动上传的,目的就是薅平台流量补贴的羊毛,赚取利润。
整个视频,没有论证、没有资料、没有画面,完全可以用“航母的螺旋桨会杀死很多鱼”这样一句话来说明,硬是被这位叫“优秀的小编”扩充成了一段一分多钟的视频,讲了大几百字的废话。
不夸张的说,这些多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的“垃圾”内容。
然而,因为这些视频多,这些人又懂得搜索优化,导致很多搜索引擎搜出来,靠前的还真就是这些视频,加上这些视频,都喜欢用同一个配乐,于是有人总结出:
不管是你想查资料,还是想看看某件事情的最新动态,只要你点开那个视频,Axero的Trip一响,你就知道,8成你在这个视频里找不到想要的答案了,这或许才是真正的: “此曲一响,爹妈白养”
很显然,这阻碍了人们获得真正需要的信息。
当然,也不只是视频领域,文字领域更是重灾区,甚至有人做了一个营销号生成器:
营销号体是怎么回事呢?营销号体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营销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营销号体,其实就是营销号的体裁,当下十分流行,大家可能会很惊讶营销号体怎么会流行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这就是关于营销号体流行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只要你用中文互联网,就不得不被这样的垃圾信息环绕,就不得不想尽办法去过滤这些垃圾信息。
让人愤怒,也让人无力。
03
除了这些机械重复的垃圾信息,还有一个重灾区,是互联网上关于国外的谣言。
有的是翻译错误。
比如之前的新西兰枪击案。当时铺天盖地的报道中,都有这么一条信息:



但这是一个实打实的错误翻译,翻译者把magazine翻译成了“杂志”。
然而,magazine不仅仅是指杂志的意思,他还有另一个意思是“弹匣”,所以其实是凶手带着很多弹匣….

还有的,则是恶意造谣。














专业媒体,不应该拥抱信息乱象。
不应该用放弃美誉度的方式去追求点击率:
来自某某日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