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位小朋友,模仿学校班主任的表演。
你们看完是什么心情?
佩服孩子的演技卓越,一镜到底,是标准的斯坦尼表演体系?
感叹孩子模仿得惟妙惟肖,平时一定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还是一拍大腿,觉得这演得太好了,我老师也这样?
我三者都有。
然而到了网上,硬是被一些网友的脑回路给弄懵了。
他们把这叫做“哗众取宠”、“侮辱老师”:
还上升到,说要覆灭中国五千年文化:
我寻思着,这如果都算侮辱老师的话,那当年大家调侃六小龄童的梗又可以拿出来再用一次了。
“钟美美侮辱老师。”
“他怎么侮辱老师啦?”
“他把老师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如果你觉得钟美美的模仿,让你不舒服,让你觉得侮辱老师了。那真的应该被苛责的,是那些个让他耳濡目染,每天每日观察的对象。
不然你还真以为他是影帝,没有生活基础,也能把细节都表演出来?
如果说上面这算事实判断,还算好的话。
真的让我不舒服的,还是这些网友,给孩子的定性:
哗众取宠!
我估摸着,如果拍几个模仿老师的搞笑视频,都能被定义为“哗众取宠”的话。
那到底什么行为不会被定义成哗众取宠?
一个所有网友都认为罪大恶极的人,有律师为他辩护,那指定是“哗众取宠”了。
一件所有人都认定的事,有专家出来摆数据讲道理说了相反的观点,那肯定没跑了。
在所有人都陷入到一种情绪中,谁出来讲一句“事情可能不是这样”的,那不但是哗众取宠,甚至可以算是有罪了。
最夸张的,是之前我喜欢在公众号里配radiohead的音乐。
然后我收到了这么一条评论:
他不管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这首歌。
也不管这首歌是不是真的好听。
他不想和你争论这些,也知道这些可能争不过你,而是直接来一句“你这是哗众取宠”,直接杀死对话。
这是最让人愤怒的。
说到底,所谓的“哗众取宠”,是一种对动机的判断,是从根本上侮辱你做一件事的动机。
用一句古话来说,这叫“诛心”。
换成其他事也是一样。
他们就期待钟美美们,能乖乖做个好学生,无论老师说什么话,都能听着,无论老师做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能受着。
像全世界绝大多数学生一样。
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他们就期待着每个在舆论上被定罪的人,就是有罪,就不要经过审判也不要有任何人为TA辩护。
你不要为他说话,有道理也不行。
否则就是“哗众取宠”。
你们躲在人群里,或者说你们就是人群本身。
你们希望世界每天都一样,日子每天都一样。
柏拉图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洞穴人”的故事。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 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各种事物的影子,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
但如果这个自由了的洞穴人,回去把这一切告诉他的同伴们,会怎么样呢?
柏拉图认为,他的同伴们会觉得他在胡言乱语,会觉得他在哗众取宠,觉得他在装逼。
如果可以,甚至可能杀死他。
两千多年过去了,人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