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镇,叫做文宫镇,交通便利,离成都市只有 20min 的最短车程,到成都市中心也只需要 1h 车程。
四川省的教育,第一是成都,成都的极限是四七九和实验外国语之类的,走精英主义的精品路线;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我们的小镇上,在高中的时候我去跨市报考了成都和绵阳的自主招生考试。
15 岁的时候去绵阳中学,我清楚地看得到教育水平地差距带来地学生素质差距。
绵阳中学每年输出北大清华 40-50 个,一本率 50% 以上。
因为绵阳中学的培养,因为高考的制度,因为高考分数之后的北大锁定邀请。
我之后的经历,北大毕业、北京工作、北京创业、搬迁杭州,这些都有一个故事的起点,就是我的被教育之路。
高考之前,我去了四川最好的普适性最强的高中,接受人海战术的做题方法论培训;
高考之后,我去了全国优秀同龄人最密集的地方,去见天地和世界。
然后突然有新闻告诉我,在山东,居然有一个人,不,还不止一个人,平时成绩就很牛逼,然后高考突然落榜。
愤怒至极之外,感到无力、感到庆幸、感到悲哀,然后真实地流泪。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我对教育改变人生这件事儿感同身受,本身也是亲历者。
然后你告诉我,读书可能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有一群体制内 KOL,看中你的名位和成绩,可以就这样突然顶替。
老子都他妈三观崩塌了好吗……
以及,我十分想吐槽苟晶的同学们,妈的一个一个的小市民犬儒。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不懂得钱理群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什么,我以为作为受益者的北大学生,要是不报效国家去体制内可能都算是吧。
于是我自己因为在意现金,选择去了体制外的创业公司,去了的 VC,去了私营的大公司,然后自己创业。
但当我读到苟晶的同学看到苟晶在杭州混到人模狗样的时候,说,
说他们「何不食肉糜」完全不够啊,这群人就是道貌岸然的中国小市民的代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连同情和愤怒都不会有的。
还有一群人,觉得广袤的中国大地,人情社会上天天有这个事儿,怎么可能处理的过来,怎么可能鸣冤得过来……
还有一群人,觉得不止是山东,何止是山东,中国的很多地方,在 80 年代,甚至在 00 年之后,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属于典型意义的偏题,发现一个,揭露一个,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作为旁观者,最好的态度是同情、转发、呐喊和愤怒。
我诅咒这些顶替者,偷写了别人的命运的顶替者,你们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通透,也绝不应该被原谅和遗忘。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群响会员,加入顶级流量操盘手社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