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滴滴拼车改名为“青菜拼车”正式官宣上线。

 

“滴滴拼着打,只要白菜价”的宣传语特别抓耳,一方面直观出经济实惠的产品服务,另一方面阐明了“青菜拼车”与滴滴的关系。这是滴滴的一次充满战略眼光的品牌升级。

 

青菜拼车的操作有点秀

1、年轻化的多维营销

打开滴滴APP,青菜拼车的开屏广告分外亮眼。炫彩夸张的界面,蓝绿相映的撞色,朱正廷、黄明昊两位新锐明星品牌大使一左一右。全新的双代言人形式也使品牌更显活力,是张扬的青春,是年轻的味道。

 

“青菜拼车”听上去更像是“青桔单车”的姐妹,这个极具互联网基因的名字是滴滴品牌边界的进一步延展。全新的品牌标识很萌很可爱,甚至还有青菜拼车的同款青菜周边,会玩,拼车买菜不是梦。

 

青菜拼车这个名字看起来改得很随意,除了易传播之外更突出了拼车的价格优势:便宜。网友们也都脑洞大开,爱是一道光,绿到心发慌。

 

点开青菜拼车的页面,头图即是“拼拼乐”的活动介绍。这是一款伴随新品牌推出的互动游戏,拼拼乐的马甲,消消乐的本质。通过消除可以得到拼车优惠券,参与优惠活动的互动抽奖。页面UI设计延续主logo的卡通风格,非常讨喜。

 

2、游戏互动社交

青菜拼车品牌升级的优惠力度的确挺大,酬宾活动滴滴很下本:全月拼车一折券、拼车券、现金奖励,但只有通过参与游戏通关后才能得到。

 

拼拼乐游戏还是通关打怪的节奏,分为4站,每一站都有现金、拼车券不同的奖励,难度递进。还推出了代言人的同款盲盒,在终极pk的环节获取。

 

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本人作为消消乐业余爱好者玩了几局拼拼乐,第一关游戏体验不错。但是第二关当我冲击拼车5元券时,直接来个下马威,查了很对步才能达到目标的消除数额。要想获得更多步数,就要分享给好友,否则这一关真的很难过(我尝试了近10次都没有过去,而且原始的步数才完成一半)。

我想可能是我水平菜。找了一个消消乐大神的朋友帮忙试验,大神试炼了一晚上终于不分享的时候过了第二关,她的理论是拼拼乐的消除除了技巧还要靠点长时间的运气。然而第三关难度竟然比第二关翻了3倍还多。想赢1折拼车券不是运气与技巧的事了,关键是要分享给很多个好友!

 

果然套路很深,以游戏之名行分享之实,社交连接的助力传播也更容易将青菜拼车这个新品牌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拼拼乐的游戏本质增加了互动性与趣味性。越努力越幸运的优惠分发方式参与感至上,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优惠券,这个手段,我服气。

 

 

3、拼车年轻化,白菜价后的野心

对准年轻人的品牌战略,不是没有道理的。

 

去年11月29日,滴滴拼车媒体开放日上,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表示,滴滴拼车上线到当时为止,累计服务29亿人次,过去一年累计行驶45亿公里。滴滴拼车的用户90后和00后占40%的用户群。年轻群体对共享经济的消费方式更接受,并且是滴滴增值业务的未来用户。

 

而通勤出行,也是拼车的主要场景。早高峰难打车的情况下,拼车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不想挤地铁的年轻人更青睐于拼车。一口价的定价也作为定心丸给了拼车更大的价格优势。拼车的年轻化战略,是滴滴品牌模式的一次升级,与此同时更能刺激拼车业务的增长,打开新的长线增量市场。

 

滴滴拼车的前世今生

2015年12月,滴滴上线了拼车服务。

 

拼车自带共享经济属性,定价灵活,优势为环保便宜,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出行方式。从滴滴拼车的官方数据来看,目前滴滴拼车业务已经覆盖全国235个城市,仅北京市,就有30%的用户愿意在通勤时段接受拼车。

 

滴滴拼车是在快车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由快车司机和快车车辆提供服务,系统将路线相近的乘客进行匹配,共享座位,从而分担车费。在拼车产品上线后,用户可在快车页面勾选“接受拼车”再发单,也可在拼车独立页面提前发单。

 

“发挥[共乘]价值,通过新拼车让乘客拼成价格更实惠,让司机收益感更强。”这也是拼车业务的商业逻辑所在。

 

可以说,滴滴拼车一方面节省了用户的出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交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拼车是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兼具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也是滴滴品牌护城河中很重要的组成。

 

滴滴的战略野心

2020年的滴滴,动作不断。

 

3月,树立“0188”的三年目标,上线“滴滴跑腿”业务;4月,进军货运领域,旗下青桔单车获得超过10亿美元融资;5月,注册国际旅行社公司,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获得超5亿美元融资;6月,签约王一博为品牌代言人,顺风车业务在广州重启。

 

滴滴“0188”的三年目标提到,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7月,滴滴拼车正式更名为“青菜拼车”,纵向一体化改革意图明显,战略升级大刀阔斧。

 

滴滴蓄力已久,在2020年逐步接连实现自我突破。随着5G技术的日渐成熟与自动驾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不知滴滴后续会在出行领域搅动怎样的变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