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发了很多短内容,希望仍然汇聚起来,扩大公开象限呀。 一、 做电商,真的比做……C 端产品辛苦很多。 当然辛苦也是不一样的辛苦,做电商是 Pitch 渠道、选品、精细化运营的辛苦, 这些都是确定性过程、确定性结果的事情,干一份精细化运营,有一份成果。 C 端产品的出生与跋涉,更像是一种灵感初现,厚积薄发,经历创新式迸发、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让 C 端产品的资本化价值特别大。 于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想象,如: 1,江浙沪电商行业的小老板特别多,巨富很难,小富极易,有流量、有货,做线上小生意的人多的是; 2,北京的一群 C 端产品 CEO 困顿万分,或者是在研究其他行业,特别是电商行业的时候,总觉得不够快、不够轻、不够毛利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我看了这两类人很多,真的很奇妙。 二、 高阶的商学院,本质都是圈层内的同频碰撞和资源对接。 湖畔大学基础报名条件: 第一,创业 3 年以上的企业决策人; 第二,年营收超过 3000 万以上 RMB; 第三,企业纳税 3 年以上; 第四,公司规模超过 30 人; 第五,3 位推荐人,至少一位是湖畔大学校董或保荐人或历届学员。 湖畔大学有一个阿里系投资人组成的黑衣人面试团,用 3h 左右的时间和 CEO 进行专访式初试。 进入终面的 CEO,将采取互相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拔,每一个终面人均有机会投票,比赛方式是,以「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来做分享。 最后结果,由本届终面候选人、校董、保荐人、学员的投票结果决定。 三、 「回顾中国三代创业者,任正非、柳传志都生于1944年,都是在40多岁时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 马云在35岁时创办阿里巴巴,李彦宏31岁时创办百度; 而**中,张一鸣29岁创办今日头条,程维29岁时创办滴滴,王兴31岁创办美团。 吴世春承认年轻人越来越优秀,创业时间在提前。」 妈的压力好大。 四、 今天和合伙人讨论,怎么做到群响资源生生不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我说我想起了之前做 VC 的时候我 sourcing 做的 3 件事儿,真的只做 3 件事儿。 第一,问那些优秀的人,给我推荐一个和你一样优秀的创业者! 第二,问这些优秀人,有没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帮到你! 第三,持续不断地见人请教、见人请教、见人请教。 屡试不爽,这样的路径如此明确,但又如此不容易实现。 Pitch、拜访、提要求、对话、产生互动、产生更深的互动、信任、转介绍,形成的良性循环是群响势能扩大的循环。 今天再次强调它。当初靠这个方式,也是前老板交给我的方法,拜访了 1000 多位创始人。 五、 我和一位管理上的前辈说,我真的看不懂王慧文说的那些车轱辘理论,绝望之谷和愚昧之巅。 她跟我说,她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这个比喻是一个绝佳的 CEO 提醒, 作为 CEO 要不断地勇敢、坚决地把团队的业务负责人推向绝望之谷。 告诉他们,你必须要做到这些东西,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要做到。我只提要求,但是你必须要做到,做不到想办法也要做不到。 做到了就留下,做不到那继续,或者自己离开。 从员工角度来讲,CEO 变得冷血无情的资本家,但是团队的裂变和成熟也是由此形成的。 作为老板要当人不让地提要求,持续不断地提要求,成为那个「**」老板也许是一种必经之路。 六、 现在学会了每次想要对团队发脾气的时候,先把我不满意的第一、第二到第 N 点都写下来,直到明天第二天再说。 忍住我的情绪喷薄,但是一定要在业务上高要求自己和别人。 七、 收到了去年开公司招聘带的第一位实习生的礼物,用 2 天拼起来的挖掘机玩具,我说 JJ 真的会投其所好。 合伙人说,你又不喜欢这些。 我说,一个实用主义最宝贵的礼物就是他的时间。 八、 看到我们私董会笔记,说他们也不确定视频号有多大的机会,但是目前流量红利稍纵即逝,不做就可能会错过。 所以他们在用矩阵的方式在做视频号,目前效果不错。 我在反思,我在公司的流量获取业务上是不是太过好逸恶劳, 躺平在一个封闭的路径中,而缺乏扩大舒适区的进取心和好奇心呢? 谁说群响就不可以干知乎,谁说就不可以干抖音,谁说就不可以干视频号呢。 在过分追逐精准流量的操作路径下,是不是也为之所困了呢? 在过分讲求团队 ready 好了之后再去做的心理状态下,是不是太过于纵容舒适的创始人心态空间了呢? 在反思。 九、 故事大王又来了,前几天讲的是一个按摩技师小姑娘的故事,今天来讲一个真实的富二代的故事。 身边的富二代不多,只有几个,但是身边的牛逼创业者、年轻的投资人盆友的朋友圈,则围绕着很多富二代。 富二代的一生持续的战斗就是与父辈达成自我共识、自我认同来源于超越父辈,或者取得一些父辈没有过的成就。 于是很多富二代特别爱着重强调自己的学历、学校,因为这是少有能够拿出来干「爹」的地方。 我的一个盆友的盆友,作为一个富二代,年少时也是一种王思聪式的精英。 她 15 岁就去上大学,然后 20 岁快速完成基本的商科教育,开始运营自己的公司, 从美国到中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最后尾巴,通过投资、被并购,成就了自己 1 个亿的小梦想。 就变成了一个 28 岁的中年成功富二代少女,到 35 岁这几年,一直平淡无奇,希望做出些事儿,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 最近突然,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在票圈各种招兵买马, 各种 Call 兄弟们说这个事儿是一个大生意,要一起干啊,各种振臂高呼。 我从没有见过比我还传销的人类。我很困惑,她怎么了。 结果和她姐们一对,说是在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已经让她自动传销化, 心理上离强制治疗只差一步,而在这几年间,一直在寻找方向,寻找Big deal。 她的幸运在于拥有一个好爸爸,给了她见识、启动资金、优越的资源全层和教育环境。 她的不幸就是拥有这样一个爸爸,而且有钱的爸爸总是强势,哪怕再怎么温文儒雅,都会看子女像是如来看孙悟空。 有钱的爸爸缺乏一次打脸,她也特别希望打她老子脸,于是越求越求而不得。 所以是不是富二代的宝宝,玩儿一出伤仲永的人生,过过平凡的日子也挺好? 但是好像那样,就更不自由了。 我曾经和这位盆友聊过,那种一种心理上的巨大暗示,以及周遭盆友圈、周遭亲戚们的明显的眼神, 他们会拉住你,说,别闹了、别跟你爸爸闹了,行吗。 「我他妈哪再跟他闹啊,操」,富二代姐姐喝了好多酒。 叹人生如此多艰呀。 十、 刘瑜说,她远离社交媒体, 是因为自己有系统性阐述知识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不经骂, 以及,希望拥有「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所思所想不同」的打脸自由。 这个人有些妙啊。 刘瑜说要鼓励一种对温和的坚定、对宽容的坚定,深以为然。 然后刘瑜说,民族主义不仅是打打杀杀,民族主义也有爱和认同,深表同意。 多年不见,还是刘瑜。 十一、 我在读前印度的一个领事的分享,他比较几个地区的文化,有意思,记录: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离神越近,下辈子越幸福,所以甘地主义是苦感文化在现代的集大成者。 中国文化是反的,是乐感文化,非常实用主义,要活在当下,要赚钱、要入世, 要往上爬,从古代开始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莫使金樽空对月。 西方是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有罪,周末就要到教堂去赎罪。 伊斯兰国家是圣感文化,它是一神教,阿拉唯一、阿拉神圣,不相信别的神,所以是圣感文化。 日本是耻感文化,认为落后可耻、愚昧可耻、肮脏可耻、道歉可耻。 非洲是悠感文化,优哉游哉,没有着急的事情,哪怕开追悼会,照样是笑声一片。 十二、 迪士尼 CEO 说创业者的十个品质: 乐观、勇气、专注、果断、好奇、公正、慎思、真诚、追求极致、诚信。 十三、 从分享、课程的角度来讲,好的讲者是稀缺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本身满足有货、能去生动演绎的人就是很少; 第二,To 大量人群的输出是一个高密度输出,每一个人半年之内,基本上分享的都会是同一套, 要榨出来新东西,除非自己从事行业巨大变化,要么就是自己持续学习,直到半年后。 所以大会、大课的供应链都是很难的,这也是门槛。 十四、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 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任正非最近的发言,企业成为基础科学理论的先行者,瑟瑟发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