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看了一个网帖,说的是厦门国际银行一个新入职员工,在公司遭遇的“劝酒文化”。
他只是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喝酒,事前也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就被领导边扇耳光边进行人身攻击:
事后,该银行表示确有此事:
仿佛在说:
“哦,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啊!”
“那我自罚三杯,不成敬意了!”
实在是劝酒陋习下,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为什么这个我们看来很严重的事情,能被该银行以这种不痛不痒的方式打哈哈过去,实在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
不只是企业中,领导对下属,甚至学术圈里,都屡见不鲜。
比如浙大那个曾经要向全中国证明“学术圈不是女人的地盘”的冯教授:
去年冬天的时候,就也表示过:
\”要想来我这读研究生,至少喝半斤50度以上的白酒”:
网上搜搜,还能看到更多例子:
一个大学教授,能把劝自己不能喝酒的学生喝半斤高度数白酒的事情,以一种非常骄傲的语气说出来。
可见我们的酒桌文化,到底有多么深入人心。
02
劝酒文化已经进入到中国的方方面面,可能现在民企外企好一点,但更多的部分,你总会碰到强行劝酒的人。
经历过中国式酒桌文化的人,应该体会过那是怎样一种感觉。
你坐在桌上,想不喝酒。
但是你的旁边的同事起哄要你喝,你不喝。
你的同事附和着要你喝,你不喝。
最后你的领导说不喝就是不给他面子,铁青着脸看着你,你还能不喝吗?
再不喝会怎么样,其实上面的例子已经能说明问题了。最后只能收起委屈,把酒和泪一起往肚里咽。
让你难过的,并不只是酒精,更多的是无法主宰自己的无力感。那是一种如坐针毡,仿佛被权力碾压的感觉。
——不要怀疑,你确实就是被权力碾压了。
王尔德曾经说过“所有事情都和性有关,但性本身不是,性关乎着权力。”
其实这句话改一改,可以用在方方面面上,方方面面,都有权力的影子。
对于大多数酒局来说,对于大多数男领导男下属来说,其实领导也并不是爱看你喝酒,你喝酒他们也没啥好处,他们只是希望你听他们话,服从他们而已。
强行劝酒文化,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我们都知道,酗酒、过量饮酒、不由自己意愿控制的饮酒、明知道不能喝了还非要继续喝是有害身体的。而这些心里没数,热爱逼人喝酒的大人物,还就爱逼不能喝酒的人喝酒。
他们会说。
“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喝多少酒,就有多少感情。”
“男人不喝酒怎么能算男人?”
“女孩子不喝点酒,不讨喜。”
总之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只要你不喝,一个个大帽子就往你头上扣过来。
他们不知道过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吗?
不知道喝多了酒人会做蠢事,会难受,第二天会会头疼吗?
不知道对于不爱喝酒的人来说,白酒就像**一样难以接受吗?
他们喝了这么多年酒,怎么会不知道?
这些“大佬”就是看你愿不愿意为了他,放弃心中的原则,观察你能不能为了他的指令,伤害自己的身体继续饮酒。
如果你愿意,说明你对他是服从的,这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权力欲,因为让陌生的,拒绝服从的年轻人顺从,是最能彰显大佬们的权力欲的。
另一方面也测试了顺从性,只有100%服从的人才有“诚意”,才能“为我所用”,才是“自己人”。
就像当年赵高在朝廷上牵来一只鹿,然后硬说这是马。全场说是鹿的都该死,只有说是马的才是自己人——他们不是蠢,他们只是完全服从了而已。
这在下层军队关系中说得通,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很多军队里的人,确实喝酒喝得非常凶。
这在政商界的商务合作中,或者过去那种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中,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企业培养自己心腹可能有一点点道理。
毕竟大家一起醉过酒,互相看过对方最丑的样子,也算是一种投名状,而这种投名状,可以保证大家未来一个信任度。
——虽然可笑,虽然扭曲,虽然荒谬,但这至少有一点点道理。
但当这种文化,变成一个全社会的共识,从基础员工到学术导师,甚至连现在一些大学学生会,那些装模作样的“学生领导”,也会逼着新进来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喝酒。
那就太可笑了不是吗?
03
上面我虽然说理解这个,理解那个,但我更希望的是不要有劝酒文化。
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学术界,都不要有。
因为酒精,说到底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自己爱喝也就算了,最好不要劝别人,或者强迫别人喝。

这些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并不少,酒精进入身体很快就会分解成乙醛,然而乙醛却无法分解,会在身体里大量累积。乙醛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刺激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 表现为眼球结膜充血、咽部充血和呼吸系统损害。
所以喝酒会上脸的人,劝他们酗酒,也等于是在伤害他们的身体。
2018 年 8 月全球医学顶级期刊 The Lancet (柳叶刀)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显示:即使是最少量的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损伤。而长期,严重的酗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里面在横跨26年,研究了195个国家近亿饮酒人群的资料后,得出如下结论:
当你观察各国不同年龄和性别平均饮用的酒精时,就会发现大多数因酒精致死的疾病都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在 50 岁及以上人群中,酒精引发的死亡病因主要是癌症;
在 15 岁至 49 岁年龄组中,酒精引发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传染性疾病、暴力和自残等故意伤害,以及交通事故和溺水、火灾等其他意外伤害。
饮酒是全球第七大致死因素。
2020年8月20日,贵州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君品谈》节目里说:
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他们没长大。
就算他说的是真的,我也希望二十年后,当大家都长大了,是发自肺腑地爱上喝茅台酒本身的味道。
而不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喝茅台,或者爱上喝茅台里权力的味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