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老湿的第81篇原创
01
这两天的爆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中提到,美团 app 背后有一个智能外卖调度算法,美团的算法工程师曾在 2019 年 ArchSummit 深圳架构师峰会上对此做过分享。当时,我就在这场分享会的现场。
(这是当时美团算法工程师的PPT)
作为工程师,我非常钦佩优秀的同行们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人的行为可以被预测,配送中的各个变量尽在掌握,算法成为辅助骑手们提高效率的最好帮手。我相信,这的确是算法工程师们最期待的效果。
(美团的算法非常复杂,有兴趣可以放大看看)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算法成了鞭子,一下下的狠狠抽在骑手们的后背上。骑手们被一个虚拟的巨手指挥着逆行、闯红灯,在「超时」和「违法」中被迫二选一,变成了算法的奴隶。
算法的意义,在于根据变量,智能的快速计算出最优路线。然而目前显然不完美的算法,则出现了 2 个严重的问题:
1. 算法的目标,变成了最大限度的压榨快递员配送时间,间接强迫骑手冒着人身风险加速送餐,提高了平台的市场竞争力。受益的是平台,成本却由骑手承担。
2. 不完美的算法,在很多时候成为了累赘,反而让骑手们本已紧张的配送工作更加左支右绌。例如一场突发的降雨,就能让算法完全失灵,蜂拥的单量会轻易冲破骑手的工作极限。此时,因单量超过工作极限,骑手往往还会因派送超时而收入降低。
一个旨在提高效率的算法,变成了资本压榨骑手血汗的工具。资本充盈的平台、名校毕业的算法工程师、在血泪中讨生活的骑手,在这一刻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高科技、低生活」,这就是 21 世纪中国的赛博朋克。
02
饿了么莫名出来挡枪,让「资本用算法压榨骑手」这件事,有了新的内涵。
看到这份声明时,我就笑尿了。
加了个「我愿意多等 5 分钟」的按钮,玩了个乾坤大挪移,就把平台的责任转嫁到用户身上,以后骑手迟到了扣钱,平台还能甩锅给用户——「因为用户不愿意等你」。
要问我愿不愿意点那个「多等 5 分钟」的按钮?
我不愿意。
并不是因为我缺这 5 分钟,而是因为如果饿了么真心想让骑手们有更宽裕的时间来进行更安全的配送,完全可以在整个系统内给所有订单全部加上 5 分钟,而不是把成本转嫁到用户头上,还玩了一出自以为是的道德绑架。
既不愿意让出一点自己的利益,又想出来立牌坊当好人,妄图靠一个按钮就能解决外卖平台上扭曲的生产关系,结果还如此轻易的就被人看出背后的那点小九九……饿了么,是不是可以称为年度最蠢鸡贼?
03
在算法驱动的劳动中,骑手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劳动者变成流水线中的一环。由于骑手们是整个食物链中最缺乏议价能力的部分,于是他们将不可避免的在每一次利益争夺中失败,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底层劳动者正在离利益越来越远,离牺牲越来越近。
而围困劳动者的,远远不只是外卖平台的算法。
你以为自己比骑手们幸运?只不过你站在食物链稍高的位置而已。我们所有劳动者,都面临同样的生产逻辑——
在精心设计下,一条条生产线浮出水面,把每个劳动者规训成号称「专业人才」的齿轮,有的是「骑手齿轮」,有的是「算法工程师齿轮」;这些齿轮一旦进入生产链条,就互相驱动,互相钳制,互相提供动力,绝无可能自主停下来。
(我们一直没能走出卓别林《摩登时代》的那种困境)
仔细回忆,你上一次成功的拒绝工作中的某些任务,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拒绝加班,是什么时候?上一次你免于被同事催促或催促同事,又是什么时候?
明明整条流水线都由齿轮构成,但这些齿轮完全没有对生产和劳动最起码的控制权。因为这架机器有一个叫做「资本」的总开关。如果不能触达这个按钮,那么身为齿轮,你将永远不能停止,一如雨夜中疲于奔命的骑手们。
困于系统中的,岂止是骑手?
骑手们被无形的算法推向工作极限,其他劳动者不也被无形之手推到 996 甚至 007 的生理极限吗?除了科技大佬们纷纷出来给 996 站台,最近餐饮企业西贝的老板贾国龙,就堂而皇之的号称自己员工实行「715」——每周 7 天,每天工作 15 小时。这是把人往死里用啊!
「系统」是一个门窗焊死的绞肉机,没人能逃出去。
04
中国的科技企业走到现在,唯一领先世界的,就是提前实现了科幻小说中才存在的赛博朋克世界观——
明明有着先进的技术,却不用以让人类更自由,反而将技术力量用于压榨人口红利,用高明的科技手段去欺负最缺乏议价能力的弱者,使自己成为智能化、电子化的奴隶主。
这就是中国科技企业在短短 20 年间迅速崛起的真正秘籍——人血馒头,的确是最补的东西,这些大公司吃起来有点上瘾,停不下来了。那台批量收割人血馒头的机器,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它叫做「系统」。
「系统」这个名字很精确,「系统」代表了冰冷、理性、无情、甚至残忍。和我们每天要面对的工作一样,「系统」不在乎你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只要你完成你的工作。它还会想方设法激励你、威胁你、恐吓你,让你做更多,如此便可以像挤牛奶一样,挤出你更多的血汗。
那些理性到极致、绝不姑息任何弱者的「系统」,我们则称之为「算法」。
以人血为润滑油的科技企业,本质上只是效率更高的绞肉机
05
今天,在我们的「系统」中,有无数「高科技镰刀」每天收割着人血馒头:永远逃不掉的钉钉,给拉屎计时的「蹲坑计时器」,环卫工人手上的「监控手环」……
(环卫工人的「电子**」,把中华赛博朋克提升到了新高度)
科技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把蛋糕做大,在于让更多的人活得更自由。如果科技仅仅成为了更严酷的压榨劳动者的工具,那么这样的科技有何意义?这样的「国货之光」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性吗?
有人认为,科技企业的崛起必须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我认为,谁支持这种观点,谁就应该主动报名成为「代价」。毕竟,求仁得仁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公正。
不让任何一个同胞成为「代价」,就是我们作为人类最起码的底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