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2020财年第四季度(3月1日至5月31日)亏损高达50亿人民币,被迫裁员;
麦当劳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8.77%,计划在美关店200家;
吉野家本土市场3-5月累计亏损40亿日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店150家 ;
无印良品美国子公司负债6400万美元,已申请破产;
Burberry美洲市场销售额下跌70%,预计全球裁员500人;
销售额持续下降,维秘母公司将裁员15%;
……
2020年以来,亏损,裁员,关店,破产等字眼几乎成了品牌动态的主旋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今年真的太难了!
不论是街边小摊,还是成立数百年的知名企业,几乎无一幸免。娱乐行业、旅游业、餐饮业等更是首当其冲。在此,我門挑选了上半年“倒下”的8个知名品牌,共同探究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思考。
中国出境旅游O2O第一股:百程旅行网
年初,疫情首先在国内蔓延,原来的旅游旺季,突然变成“冰封期”,全国旅游行业遭受重创。在2月份的最后一天,“中国出境旅游O2O第一股”百程旅行网发布《关于公司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的通知》,表示“疫情爆发后,旅游行业陷入停顿。百程旅游深受影响,资金不能维系公司继续运转,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目前,百程官网已无法打开,公司停止营业。
百程旅行网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为出境旅游O2O服务,从事在线签证办理业务、旅游度假服务等。2011年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在新三板挂牌,在2014年获得阿里巴巴与宽带资本CBC的2000万美元B轮投资。但自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百程净利润持续亏损,2019年7月,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疫情之下,由于出境人数的大幅缩减,百程最终宣布关闭并启动清算准备。
澳大利亚第二大航空公司:维珍航空
维珍航空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航空公司,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航空旅行需求暴跌和自身的高负债,维珍公司进入自愿托管程序,以进行资本重组并改善财务状况。这家公司成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冲击下倒闭的最大航空公司。事实上,维珍澳洲航空此前已在倒闭边缘苦苦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在在疫情爆发之前,维珍澳洲航空就负债高达近50亿澳元。
幸运的是在7月15日,维珍公司宣布获得维珍集团、达美航空在内的股东以及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启动法院支持的资本重组计划,7月20日期重新开始运营客运航班,预计将于2022年重返盈利模式。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全球航空的客运量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IATA目前预计2020年的航空客运量将同比下滑63%,虽然2021年需求将有所改善,在客运量较2019年比将仍将低36%左右。IATA的数据还显示,6月份的全球航空客运量依然疲软,同比下滑了86.5%,仅比4月份的同比下滑94.1%略有改善。
全球租车巨头:Hertz(美国)
美国5月22日晚,全球知名租车公司Hertz迫于经营压力,申请破产保护。从2014年底,Hertz股价跌破100美元后,Hertz股价一直处在下跌的状态,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Hertz股价已下跌约85%,股票下跌到20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Hertz已有大约190亿美元的债务。其中包括43亿美元的公司债券和贷款,以及特殊融资子公司持有的144亿美元汽车担保债务。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游客大幅度减少,4月其全球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3%,股价也随之下跌75%,受破产消息影响,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再跌7.5%。
同时,美国另一共享出行巨头Uber也遭遇了史上业务首次下滑,据财报显示Uber财报今年第一季度乘车总订单下降了5%,4月份用车业务收入同比暴跌80%,至今Uber已经宣布裁员近七千人,并称将关闭或整合全球约45个办公室,减少多个非核心业务的投资,包括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实验、自动驾驶业务等。
新西兰汉堡王
4月14日,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汉堡王新西兰业务已被破产管理公司KordaMentha托管,其在新西兰全国运营83家连锁店因疫情而关闭,归因于其所有者欠款超过6500万新西兰元(约合2.78亿元人民币)。
此次被托管的只是汉堡王在新西兰的业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并不受影响。目前新西兰汉堡王门店已经重新营业,开通Drive-through、预订和取餐等非接触式的方式提供食物。
餐饮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另外几家快餐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据麦当劳2020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麦当劳营业收入为84.76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8.77%;净利润同比减少44.09%。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情况,第二季度下滑幅度进一步增大。因此,麦当劳计划今年将在美国关店200家。
另外,据百胜餐饮集团披露,二季度迄今为止,该集团全球同店销售额较上一季度下降19%,其中,肯德基下降26%,必胜客下降10%,以及TacoBell下降11%。
维多利亚的秘密:英国公司
维密英国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维密在英国开设了25家门店,疫情以来所有门店都处于关闭状态。截至疫情大规模爆发前(2月20日),维密英国公司的运营亏损已经达到1.7亿英镑。目前正为其寻找买家或重新协商店铺租金。同时维密英国电子商务业务将继续正常运行,破产只影响英国门店业务,并不影响维密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市场的业务。
维密的颓势不仅只显示在英国市场。根据维密母公司L Brands公布的财报数据看,今年第一季度维密销售额为8.22亿美元,同比降低45.6%;第二季度维密销售额下降约40%。为了尽可能减免损失,L Brands希望通过裁员、关店等削减成本的措施每年节省约4亿美元。
此前L Brands已经计划2020年在北美永久关闭约250家维密店铺。截止至5月2日,L Brands直营的维多利亚的秘密门店数量为1070家,较上季度降低了22家店。
无印良品:美国子公司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头无印良品(Muji)的母公司良品计划宣布,其美国子公司已申请破产,负债6400万美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3月17日起美国所有门店被迫暂停运营,美国业务持续亏损。无印良品于2006年进驻美国,在当地设有19家门店,只是过去三个财年中一直处于亏损中,去年美国子公司亏损已达1000万美元,营收仅占集团2.5%。
美国维生素零售商:GNC(健安喜)
美国已有85年历史的维生素零售商GNC(健安喜)也已于6月下旬申请破产。GNC在美国各地经营着5800多家门店,目前计划关闭最多1200家门店。
2013年,GNC的营收和利润达到高峰(26.3亿美元、2.65亿美元),但此后开始显现出颓势,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跌。2015年之后,利润方面更是出现了几年亏损的情况。近年来,GNC借了大量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早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况,资产负债率曾高达110%。今年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冲击,GNC的净亏损高达2亿美元,几乎是往年全年的利润/亏损水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
加拿大当地时间6月29日,足已与美国迪士尼相媲美的世界级文化品牌、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的母公司太阳马戏团娱乐集团发表声明称,已正式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虽然盛名在外,但疫情发生前太阳马戏团就已负债累累,支付的利息已远超公司的利润。2017年-2019 年,太阳马戏团分别亏损1000万美元、71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财务状况恶化。疫情将危机推高,今年以来,太阳马戏团已被迫取消了44场演出,并于3月19日裁员4679名,占员工总数的95%。
宣布破产之后,太阳马戏团的债权人团体提出,向太阳马戏团投资3亿美元,并减免其9亿美元的债务,以换取太阳马戏团的全部控制权。目前,据悉太阳马戏团的董事委员会已经接受债权人团体提出的方案,随后将进行重组。
除了上述8个知名企业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在疫情中“倒下”的品牌。
透过这些品牌的跌宕起伏,我们看到,疫情并不是最强力的导弹,可对于某些积弊已久的品牌来说,只是一个稻草,也足以让它再无还手之力。这场天灾也并不只有让人扼腕叹息的一面,在这背后,它让更多品牌意识到企业的沉疴宿疾,带动新一轮的改革创新。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