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宣传司司长马黎说动画应更符合童趣而不是成人化。
当年北斗神拳也是作为子供向动画片引进的,现在都在看些啥?
实际上讲话全文说的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去编故事、设计形象,创作孩子能理解的低幼化作品。

前两年佩奇那么火,正是因为润物细无声地教导孩子们知识和道理。
但她代表官方的发言,有意无意地让人联想起曾经对动漫发展管理的各种历史。
0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在抱怨,电视上看不到好看的动漫作品了。

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动画片征服了全世界。那时候除了技艺高超外,还特别会讲故事。

《没头脑和不高兴》会永远成为现实中最佳损友的代名词;
《葫芦娃》里有着爷孙辈最炙热的感情,也有妖精们最苦涩的爱情。

小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学会十万个为什么,学会人生的道理。在模糊影像的电视机前,他们却掌握了很多生活的技能。
人们总能在《七龙珠》里找到它致敬的成龙大哥的《醉拳》的影子,孙悟空和比达谁更强一直争论不休。
残暴的《北斗神拳》,古早的《圣斗士星矢》,挥舞着他们愤怒的拳头。
分不清《魔动王》和《光能使者》的人大有人在,分不清《四驱小子》和《四驱兄弟》的人也大有人在。

哆啦A梦永远在帮大雄解决困难,它自己却从未想过要什么;铁臂阿童木好像也从来不会掉眼泪,不会伤心。

《天鹰战士》里最后一集65秒的画面静止,让多少人以为电视机卡住了。
《数码宝贝》制造着许多人童年的愿望,那就是养一只暴龙兽。
《中华小当家》揭露着美食真相,原来菜做得好不好,全靠镜头的光打得亮不亮。
运动系列三大代表作让我们知道下课后得去打篮球、足球,以及棒球。
蜡笔小新童言无忌,樱桃小丸子唱着海边小曲,美少女战士代表了天上的月亮。
还有“打擦边球”的,《猫眼三姐妹》《乱马1/2》《人鱼之森》帮着打开观众情窦,对于性教育百利无一害。
其实除了日本,我们还有从其他国家引进的《猫和老鼠》《大力水手》《蓝精灵》《变形金刚》。

谁能想到我们还从韩国引进了《奥林匹斯星传》,在那个韩流来袭的时代却让很多人爱上古希腊神话。
我们还和其他国家合制了一些动画:《瑶玲啊,瑶玲》《中华小子》《马丁的早晨》《神秘岛》《魔豆传奇》……
但不论是引进的外国的作品,抑或中外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以日本为主的外国动漫文化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
借鉴了他人的故事架构、技术方法、世界观等元素,我们不断创新属于自己的作品。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邋遢大王历险记》《虹猫蓝兔七侠传》《西游记》等里面,并没有丧失中华文化的特色。
无论是古装和时装,都把故事讲得清晰,雅俗共赏。也没有陷入重复题材,没有抄袭的臭名,仿佛永远都在推陈出新。
在一阵又一阵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佳作数也数不清,如天上繁星。
难怪乎总说,最成功的电视广告,一定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
就像罗大佑的歌曲《童年》唱的:“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其实这首歌更残酷的道理是,等你长大了,才发现很多事情都变了。
只是灰太狼一类的反派们常常死于话多;喜羊羊们又不知为什么突然如有天助。

2005年~2012年,也就是早期的《羊羊快乐的一年》和《奇思妙想喜羊羊》让小孩子看得开心,也引起不少大人共鸣。

2012年的大电影《开心闯龙年》拿下1.66亿票房,小孩子看得开心,大人其实也看得下去。

有人总结,这段时期《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特点是“童趣而不幼稚,启智而不教条”。
后来投资越来越杂,创作也受到越来越多干扰,事情就变了味,剧情质量的下降地比灰太狼的智商掉线还快。
加之2013年,江苏农村两名小孩子被同村稍大的孩子绑在树上烧伤,原因是模仿灰太狼烤羊肉。

人们骂它幼稚,无趣,说它借机毒害了中国动画,毒害了中国儿童。
其实像这样“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整个缓慢发展的行业背锅很合理,也很无奈。
这事起因于2005年开始广电总局不断加强黄金时代禁播国外动画。

本意是促进国产动画自我发展的措施,反倒导致低质量、低幼化、低水平,乃至抄袭成风。
这部动画耗费2100万,但实际3D效果粗糙、毫无艺术性和娱乐性可言。
但它却能在中央少儿频道播出,从第1集到最后第30集被骂了个遍。
当时这样恶心人的烂片很多很多,优质动画作品却很少。
靠着不合理的“严管”,排挤掉强大的外国作品,越来越差的“喜羊羊”系列才能霸屏十年,所以它该为整个行业背锅。
自产的好作品越来越少,国外的佳作几乎没有,辣眼睛的动漫参差不齐。
因为它就是当下我国动漫的缩影——在各种无法理解的规则下扭曲生长。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强国产电视动画片内容审查,提出避免恐怖暴力、避免崇洋西化等6点要求。
2015年文化部发布了首批被列入“黑名单”的动漫作品,一共38部动画因违规问题遭到下架,《东京食尸鬼第二季》、《进击的巨人》等被列入。

违法、**、危害国家安全、涉民族宗教问题、扰乱社会秩序、黄赌毒、人身攻击、反道德、侵害未成年人、反历史文明、贬损公安司法、恐怖、毁三观、虐动物毁环境、过分宣扬陋习等。
执行的是人,人怎么说了算,即使是审查者自己也摸不清楚。
于是很多人问,为什么“喜羊羊”中很多暴力场面,比如那平底锅砸人,比如孩子模仿灰太狼烤羊将小伙伴烧伤。
大家骂“喜羊羊”,也是在骂审查制度,骂审查,骂的是它波动太大,没有统一标准。
说一位家长因为动画片《菲梦少女2》里有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这样的片段,向湖南广电进行了举报。

所谓的理由呢,是这种装扮在儿童“价值观导向”上是有问题的。
然后熟悉的流程来了,湖南广电对此高度重视,研究了一下发现确实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停播和整改。

在答复的最后,还不得不客客气气地说一句:
“感谢您对金鹰卡通频道的监督建议,同时感谢您对湖南广电媒体的关心关注!”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整个事情从头到尾,都让人有点不舒服。
首先,家长用一个“价值观导向问题”进行举报就很迷惑,因为这是一个标准非常模糊,非常主观的说法。
很多人也都是看着金鹰卡通的动画片长大的,男孩子爱看奥特曼、光能使者、数码宝贝,女孩子爱看美少女战士、百变小樱、光之美少女,等等。
但大家的价值观也很正常,没有扭曲变形啊。
更何况,你去看一下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其实是很励志的。
这部剧讲的是少女乔可星进入世界一流的偶像学校——菲梦学院,与队友宋诗语、杨松儿结成组合美乐蒂,经过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也许有人会说,你看,就是这种偶像题材的动画片就是会对孩子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会让孩子不思进取,不劳而获,整天就知道做明星梦。
我却觉得恰恰相反,这些少女们是在经历艰苦的体能测试、遭受广告拍摄的意外、经过激烈竞争之后,才一点一点被磨成偶像的,每一集都是血和泪。
与其说这是在造明星梦,不如说这是在叫醒明星梦,这条路没那么好走。
所以在百度百科上,动画片的核心主旨是:
全剧以菲梦学院为主要舞台,塑造了一个个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鲜活少女形象,并通过她们的奋斗经历向观众传达了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正能量。
怎么这么一个积极向上的勇敢追梦故事,到了这位家长眼里,就成了价值观导向问题了?
非要按照这个家长的逻辑来说,很多动画片都应该被举报、停播、整顿。
葫芦娃,袒胸露乳,衣不蔽体,下架。

名侦探柯南,杀人手法过于恐怖,不利于身心成长,下架。

四驱兄弟,不务正业,只知道赛车花销巨大,下架。

大力水手,吃菠菜就大力,事实不符,下架。

不仅如此,四大名著西游记成仙成魔,红楼梦情情爱爱,水浒传打打杀杀,三国演义阴险狡诈,也该停播。
那些电影电视剧的镜头里,时不时有个抽烟喝酒的镜头,都是不良嗜好,应该停播。
明星偶像头发颜色鲜艳,奇装异服,出现在公众视野也应该整顿反思。
这当然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04
但这个事到举报这步还没完,比举报更难以接受的是,举报可以成功。
其实我第一眼看湖南广电给出的回复时,我以为终于硬气了一次。
湖南广电的回复开门见山,拒绝了这位家长扣帽子的行为,直接说内容导向没有问题。

紧接着从现实问题入手,说明染发只是帮助分辨角色,并非提倡,还在括号里标出了经典动画《我为歌狂》作为例子说明。


注意,这个举例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还是有点内容的。
因为《我为歌狂》这部青春题材动画片,在2001年风靡全国之后,像《菲梦少女2》一样,受到了很多家长投诉。
理由不外乎就是不务正业,染发着装、早恋倾向等问题,但当时总导演胡依红死死**了上面“建议禁播”的压力,愣是把这部剧完整播完了。
后来接受采访时,总导演对于当年的坚持很自豪,因为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这部剧开始在学校里组建乐队,挥洒青春。
所以我真的以为,这次的《菲梦少女2》会像《我为歌狂》一样,不要低声下气委曲求全。
但声明里话锋一转,说动画片忽略了对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第一时间停播整改。

你仿佛能看到一个受到**对待,满身伤痕嘴角带血,眼瞪得和铜铃一样的人,不屈不挠,但最终还是一点点低下了那颗头颅。
认错、道歉、感谢监督。
其实看看这几年的新闻,因为举报而下架整改的国产动画片不在少数。
《神厨小福贵》 这部动漫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小福贵的爷爷被下毒害死,而小福贵成为了御用厨师,和敌人斗智斗勇,就是因为结局过于灰暗而下架。

《虹猫蓝兔七侠传》七侠对战魔教,斗智斗勇,因为血腥暴力,还有暗示的早恋元素被下架整改。

《熊出没》因为里面有“臭狗熊”等粗话,以及暴力元素,被下架整改。

《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为暴力元素,教唆早恋元素也被举报,下架整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因为这样各种看不懂的处理方式,所以很多人对开头马黎说的“动画应更符合童趣而不是成人化”很有戒心。
他们怕,又来什么操作,把本就脆弱的动漫产业弄得更加风雨飘零。
扭曲生长说的是,在严格管理下,在禁播日本动画下,国产动画的竞争力没有丝毫提高。
因为不能早恋,不能死,不能妖魔鬼怪,诞生不了我们自己的《千与千寻》。
妥协的结果并无起色,迎来了刷屏的“幸好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口号。
于是经常有人问:当年还有《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娃》《大闹天宫》等精品动画,为何到了现在却成这样子了?
为什么你们这么在意一个动画人物的头发呢?全是黑色不好吗?
还有人愿意站出来,这样回答: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有人这么在意游戏中血液的颜色?”

最高赞回答来自触乐的祝佳音:
“因为血是红色的。“
当然,把行业发展缓慢的责任全推给制度不行,推给“喜羊羊”烂也不合适。
在知乎,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发问:儿子都19岁读大一了,为什么还喜欢看动画片?
还有法制节目曾以“《名侦探柯南》教导孩子如何犯罪”为由,大肆抨击这部动漫作品。
公众对动画的心态不正常,觉得动画片是给智商没发育完全的孩子看的。但很少人知道,国外的比如日本动漫是适合6-40岁的人群看的。

分级可以让尚缺乏辨别是非的小孩子不学坏;分级可以让成人向的动漫更有利于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然而这样的提议,小则两三年,大则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动静。
不止如此,就像很多人呼吁的,应该加大引进国外优秀动漫的力度。
我们的电影已经证明了“国产保护月”,保护的只是电影的数量,保护不了电影的质量;
反观韩国电影,在与美国大片的日常厮杀中走出了一条血路。
香港漫画也在日本漫画的压力下,出了《封神纪》等很多优秀的作品。
“国产保护”让温室里的花朵太多娇嫩,无法抵御外界的风险。
佳作往往全是靠创作者呕心沥血制作,谈不上可以推广的工业化生产。
动漫内容可以很热血,但是产业链必须冷静、客观和扎实。
只是暂时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得勇敢寻找而不是温室溺爱才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