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六年前,我第一次开始正儿八经的健身,因为我觉得再不健身就有垮掉的风险。当时我下载、使用、研究了很多健身APP,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都经常使用。我也买了健身房会员,还请了私教,但这还不足以覆盖全部需求,有一个可以随时参考的APP还是很重要的。Keep是这些APP当中最著名、使用人数最多、功能最完善的,也在我的手机上一直停留到了今天。
我问了很多朋友,他们对健身赛道怎么看,尤其是对于Keep这样的健身垂类App怎么看。在这些朋友当中,有投资人,有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还有健身教练,以及一般的健身爱好者。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回答高度一致,如出一辙:
“Keep这个产品做的很不错,但是变现难啊。”
“同类型APP当中最好的,在商业化方面的探索还不算特别成功。”
“它主要依靠内容引流,然后卖货赚钱,这不就是快消品模式吗?”
“垂类应用的共同问题是商业化和用户黏性,我尚未看到Keep如何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大家都认同这个产品,以及产品当中提供的内容。与此同时,大家又都对它的商业化前景比较谨慎,甚至悲观。归根结底,目前国内整个健身产业的商业模式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皆是如此。垂类APP本来就难以变现,健身产业也难以变现;那么,作为健身垂类APP的Keep……是不是注定命运多舛?
过去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又得不出答案。或许正如我那几个朋友所说,健身APP只能依靠内容导流、卖货赚钱,这种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而且卖的都是同质化商品。直到我最近一次打开Keep,发现首页最显著的位置留给了“直播免费周”——10月19日-25日,全部用户皆可免费练习直播课程。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Keep有直播提供。有趣!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方向:既然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都走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那么健身直播为什么不可以呢?

-
通过智能手机或健身设备自带的APP,向用户提供健身直播课程。直播课程一般是从公司自有的健身中心开播的,不过在疫情期间,也可以从教练家中开播。 -
为了参与直播课程,用户需要购买Peloton研发的健身单车或跑步机——根据最新官网信息,新版单车(Bike+)售价为2495美元,旧版为1895美元;高端跑步机(Tread+)售价为4295美元,低端为2495美元。 -
用户还需要支付12.99美元到39美元不等的月度会员费,以接入直播课程;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暂停和恢复付费。上个季度,Peloton拥有109万月度付费会员。
-
1.0阶段,以结构化内容为主,即简单的、标准化的内容拼接,用户只要跟着视频或者图文资料练习即可。 -
2.0阶段,智能测试+课程匹配形成了“智能训练计划”,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匹配,更符合用户的个性需求,能够实现较长时期的健身规划。 -
3.0阶段,直播课程流行起来,形式更鲜活、互动性更高,向用户提供了实时的、人格化的运动内容;直播教练成为了互动的抓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