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的小圈子,都开始关注这个视频。

儿时春晚的不动C位主持人倪萍,和年轻人对话,谈论什么是成熟,什么是活得通透。

倪萍谦虚地说到成熟与年龄无关,即便是60岁的她,依然受到成熟的人深深的感召和吸引。

这番真诚的言论让人心生好感,也让人深思。

正如视频里所说,当下的世界很难懂,让人琢磨不透。

经历了2020疫情以来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我们会发现,那些安然无恙的,并不是网络上抗拒活得通透的所谓废宅青年 ,而是——

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却很成熟的人。

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世界的复杂性,那些不想通透的年轻人,终究是会真香的。

02.


我问过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都说不想活得通透。

觉得通透就等于油腻、处事世故。

没有个性,是被社会磨平了楞角,一点也不做自己。

他们推崇佛系,喜欢即时行乐,以摸鱼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

「丧文化」成为了这些年轻人的行为指南。

「爱谁谁,大不了就躺下随嘲咯,能拿我怎样。」

他们看缘分求职,不做企业研究海量投简历,过不过无所谓。

工作有的是,大不了回家啃老。

谁在家还不是个宝宝了。

 

他们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被老板骂了就快意辞职。

美其名曰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至于更大的世界在哪,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渴望爱情却迟迟迈不开步伐,遇上喜欢的人也怕麻烦,懒得去互动。

主动是不可能主动的,错过就错过。

反正一个人也能活。

 

他们“看起来有钱”,吃穿用度紧跟各大主播当季推荐。

买到就是爽到,现在开心就行。

盲目消费又怎么了,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这些行为的背后,本质上都是逃避现实。

将无目的的盲从等同于“命运自有安排”, 短视且不成熟,不是解决对现实不满的方法。

一时摸鱼确实爽,一直摸鱼就不可能一直爽了。

《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扮演者高亚麟在综艺节目中说过,“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许多年轻人能够得过且过的资本,来自于家庭的供给。

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代替他们抗下了那些本该面对的困难。

父母老去后,当墙颤颤巍巍无法支撑时,这些缺少长远规划又未曾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年轻人,必须独自面对现实时,又该如何是好呢。

年轻时的丧也许很酷,而人到中年时的丧,却只剩下苦了。

所以,不想通透的年轻人,终究会明白,面对生活,逃避是没有用的。

与其人到中年无力抵抗风险,不如现在开始,未雨绸缪。

通透并非油腻世故,真正通透的人,会直面现实,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活得通透呢?

03.


就如倪萍在视频里所说的那样,真正通透和成熟的人,心中生成的反而是朝气和赤诚。

在她眼中,活得通透是一种成熟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世界的复杂性,年轻人需要看见更大的世界,聆听真知灼见,在追求通透的路上,让自己的脚步走得更稳一点。

以年轻人中备受追捧的李诞为例,不少年轻人以为,崇尚“人间不值得”的李诞是丧文化的代言人,但恰恰相反的,他是一个活得极其通透且积极的人。

 

在新一季脱口秀大会第一期上,李诞的一句「我低估了2020」背后,浓缩了他上半年所经历的一系列突发状况和变故。

 

年初受疫情影响,脱口秀线下演出全部停滞,李诞旗下艺人又频出状况:池子出走,卡姆被拘、思文和程璐离婚……很多人说笑果只剩下李诞这个卖点了。

然而,然而。

很神奇对不对,这个节目居然还在,这个公司居然也还在。

最神奇的是,今年的脱口秀大会还发掘出一系列新鲜面孔。以天赋异禀选手李雪琴为代表的新鲜面孔,一路闯进决赛,一扫过往比赛中因老选手过多带来的审美疲劳。在鲶鱼效应推动下,老选手们也使出浑身解数,使得脱口秀大会节目在一众综艺中脱颖而出,再次成为现象级综艺,风头一时无二。

李诞,作为笑果文化的首席内容官,他又一次在嬉笑怒骂中成功了。

他善于用自黑的方法,让观众卸下心防,获得共情和信任。

而这风生水起的背后,是他对讲话这门学问的探索和追求。

他和何炅学共情和控场能力;和林桂枝学文案创作;和大张伟交流逗乐观众这件事背后的逻辑。

他读书,创作,是的,李诞,还是一位诗人呢。

对于这样的李诞,你还觉得他是简单丧对人生吗?

比起“人间不值得”,我更喜欢它的上半句“活得开心点”,这和活得通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话连起来,并不是在让大家放弃生活。

而是希望大家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年轻并不是逃避、放纵的资本,年轻人更需要在年轻时开拓眼界,听见专业声音,走向成熟,才能更加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变故。

当足够成熟且通透时,我们便能选择自己所爱,在纷繁的信息环境中拓展视野,看清自己,做好决策。

04.


我最近滑了好多天雪,接触了一些人,发现就算只是滑雪这件事中间,都有完全不同追求的几拨人。

有人追求对身体的掌控力,目标是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有人追求花哨的动作,看他们滑雪,仿佛在看一场街舞表演。

 

有人只是希望穿上美美的滑雪服,有人则只是想看世界各地不同风景……

 

你看,光在滑雪这件事内部,就有这么多种追求,更何况人生呢?

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没什么可耻的,商业可以带来很多很多东西。

有的人活着,则想帮助他人,救死扶伤。

有些人想提升磨炼自己的技艺,无论滑雪、骑马还是打游戏。

还有人,他们的一生就在钻研中度过,希望在人类的知识灯塔上添一块砖,加一块瓦。

等等等等。

人如果想通透,至少得明白自己的人生是为了什么。

而如何看清自己,我认为,可以借助他人的真知灼见,拓宽视野,从大量的信息中去判断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

视野越开阔,人也就越通透了。

今天的年轻人,拥有着超越以往任何时候的丰富资源和便捷渠道,你完全可以在审视他人的人生中,获取自我的认知。

比如今日头条创作者郦波,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他对诗词的解读让我体会到中文之美与力量。


比如中国防疫专家曾光教授,他对疫情的追踪解读,让我们了解现象的同时,还能明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比如Kai博士,从大数据和统计学原理的角度,帮助我们看清纷繁的世界。

 

评分不是电影的全部。现在的我已经习惯了在去电影院之前,先看一眼头条上的电影烂番茄对电影多维度的拆解,查漏补缺,有时也能省时省钱。

 

这些创作者从他们专业领域出发,给了我很多向外看世界的角度,也让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

现在有太多人还没有真正地懂得,在身体面前,一切都不重要,而张之瀛大夫会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变成我们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让大家在常识上多花一点精力,这样就可以在医院少花大把时间。

 

得益于互联网,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各行各业专家,都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会其中的真知灼见。

科技、财经、健康、娱乐、文化历史……

你想了解的每个领域,在今日头条,都有创作者发出专业的声音。这些不同领域的大牛,随时提供专业、实用、高效的干货内容,汇聚成互联网中一个成熟群体的精神角落。

更通透一些的人生是什么样?你可以读书、可以与朋友对谈,也可以听专业作者的解读和见解。上今日头条搜索“活得通透”,就可以听到更多专业作者的声音。

放在过去,这样的便捷,是难以想象的。

对未来的迷茫更多时候是现实缺乏认知,在2020年这样的节点,如果能静下心来看清自己和世界,可能便会少一些惶恐不安。

条条大路通罗马,至于选哪条路,全凭自己的意愿。

总之别怕,一路上总会有人为我们领航。

那么,就出发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