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像扬州的存在感依然不是那么强,很多人既不知道扬州吃什么,也不知道扬州玩什么。
事实上,扬州扦脚、扬州擦背、扬州早茶,全都是值得你来扬州玩一趟的关键。
再加上扬州市区小交通方便,扬州瘦西湖美轮美奂,还有国宴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淮扬菜…
为什么不来扬州玩一趟呢?
正好扬州快通高铁了,我作为小半个扬州人,感觉应该稍微宣传一下。
(前面都是一些细节,如果想直接看“扬州应该怎么玩”这种结论性的内容,请直接拉到最后看第七部分)
1,扬州早茶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因为经济条件好,本地盐商逐渐形成了一种吃茶文化。
早上在茶楼里,就着点心不紧不慢地喝茶,也是一种闲情雅致。
扬州的早餐茶社众多,比如老字号的“富春”、“冶春”,还有现在备受欢迎的“花园茶楼”、“怡园”、“蒋家桥”等等,各有各的特色。
但是我在扬州的长辈们,现在提到扬州最好的茶楼,脱口而出就是“趣园茶社”,我舅奶奶更是很激动地用扬州话说“趣园,是现在扬州茶社的头号牌子”。
恰逢最近“趣园茶社”和广州白天鹅饭店联合搞了个“羊&扬美食节”,同时能吃扬州早茶和广州早茶。
双茶合璧,为啥不去呢?
所以我们就去了趣园吃早茶。






扬州干丝是扬州早茶的代表杰作,分烫干丝和煮干丝两种,口感有很大区别。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中,“千丝堆细缕”,说的就是扬州“加料干丝”。
而朱自清先生在写《扬州茶馆》时,也提到:
“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
“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一个“清”字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写出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2,扬州搓澡。
在扬州生活,有一句话叫“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中国很大,就连搓澡也分南派北派。扬州则是南派搓澡的扛把子。
这次有幸体验了一把扬州号称“非遗级别搓澡”的一家店,确实不太一样。
具体流程如下:
1,洗澡: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一人一间,不怕尴尬。
2,泡澡:泡在充满了花瓣和中草药的浴缸里,单独的浴缸,不怕脏。把身体泡热乎的同时,还能闻到自己身上的花香和药味。
从脖子开始,顺着经络一寸一寸往下搓。
在肌肉多吃力的地方比如大腿,师傅用的力道就大一些,大开大合。
在脆弱怕痛的地方比如手腕脖子,师傅则会温柔很多,耐心地一点点擦拭。
关键以往搓澡我十多分钟就完事了,在这里光一条腿我就搓了有5分钟。
反复来回,搓完正面换左侧面,搓完左侧面换右侧面,最后再搓背——一整套下来,我感觉每一寸皮肤都被搓了至少五次。
不知道是因为花的时间多还是因为确实顺着经络搓,总之搓得干净但又不疼,手法我不知道如何描述,但和我之前经历的搓澡都不太一样,确实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4,后护理:搓完了澡,师傅会给你背上打上海盐、鲜奶和蜂蜜,然后进行简单的推拿放松。结束之后皮肤会很光滑。
5,烫背:师傅往你背上盖上7条毛巾,然后一大桶一大桶往你背上浇热水。热水通过四条毛巾渗到背上,你能渐渐感觉背上的温度一点点升高,带来微微有点烫的爽感。
7,敲背:师傅在你背上盖上一层带热水的毛巾,然后用手掌在你背上有节奏地击打,发出清脆响亮的“pia pia”声。
声音会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你会感觉师傅仿佛在用爵士鼓演奏音乐,而你就是那个鼓。
一曲奏毕,你却一点都不会觉得痛,仿佛你和师傅完成了一次合奏。
非常神奇的体验,我不知道是所有师傅都这样牛逼,还是就我那个师傅有音乐天分…
8,前护理:翻身,师傅在你前面打上盐奶蜜和沐浴露。并且会用毛巾帮你牵引颈椎放松脖子,拉动肩周,搓揉肚子促进消化以及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
牵引颈椎的时候很舒服,可能因为我颈椎不是特别好。
9,冲洗:就是冲洗。
10,干身:师傅帮你擦干的时候,还会帮你揉背捏肩放松斜方肌。
到这,一整套搓澡就结束了。
搓完澡,看看地上冲洗下来的死皮,黑皮重,白皮轻,死皮许多而你身上绝不见红,会有种刚刚卸下了许多重担的感觉。
非常神奇,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八轻八重八周到”,不但要让人洗完澡干净,更要让人舒服。
关键这样一整套下来,连洗带搓带放松还有花瓣浴,还送你小水果和茶水,一共不到200块钱。
扬州搓背,值得体验。
3,扬州扦脚
厨刀就是淮扬菜,淮扬菜处理精细,非常讲究刀功。比如南京江南灶的侯师傅就号称“淮扬刀客”,如果有幸吃到他亲手做的菜品,一定会被其精湛的刀功震撼到。
这个下面会写。
理发刀我还没体验过。
而修脚刀,说的就是著名的扬州扦脚,号称扬州修脚刀共有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扬州三把刀之修脚刀途各异。
其实也好理解。
古时候的扬州,是商贾云集之地,南北往来者众多,那会儿又没有现代交通工具,自然会有各种脚病。
有病就有医,有医就会有技术传承下来,有道是: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先【修脚趾甲】,把脚趾甲剪短磨平,中间你不会有任何痛感。
再【刮脚趾间】,就是用钝刀子在脚趾中间的刮,刮的时候微痒微麻非常舒服,远胜一般足疗。
然后用热毛巾敷着【捏脚】,可惜这一步我没体验上。
最后用【锉刀锉脚底死皮】,同样会痒痒麻麻的,很舒服。
给我们修脚的这位老师傅对他的手艺非常自豪,他说:
“我在给人修脚之前,用萝卜和肥皂练了很久很久,然后又修了很多年脚,才能像现在这样。”
然后又半开玩笑的说:
“这样修一套下来,你就像长了一只新脚一样。”
确实很好。
而且还挺幽默。
4,汪曾祺宴
汪曾祺先生是高邮人,他不但是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
他的文章里,充满了各种生活闲趣,也经常提到一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家常美食。
因为高邮是扬州下辖的县级市,所以有家饭店,就专门研究了汪曾祺写过的美食文章,再添上许多高邮、扬州地区的名吃以及主厨自己的创意,配成了一套“汪曾祺宴”。
从高邮双黄鸭蛋到高邮汪豆腐一应俱全,很有意思:
店家还专门找了汪曾祺的儿子要了授权书,也算是很有版权意识了:
我们因为人比较多,所以在汪曾祺宴的基础上,还加了一份“鲢鱼吐珠”以及淮扬地区传统的“三头宴,然后还给每个人加了一只4两重的大闸蟹。
吃了个爽!
最后的菜单是这样:
容我一道一道来介绍。
这张图里,分别是双黄咸鸭蛋、猪头肉、姜米莴笋。
其中【双黄咸鸭蛋】用的是高邮咸鸭蛋,难能可贵的全是双黄蛋,在家常中多了一丝讲究。
《端午的鸭蛋》因为入选课文,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篇汪老散文了,里面写道: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说的就是这道菜了。
这张图里,分别是盐水鹅头、腐乳炝虾和油炸凤尾鱼。
最好吃的是【腐乳炝虾】。
这道菜虾壳极薄,一口就能咬碎。咬开虾壳后,虾的鲜甜、豆腐乳的辣鲜、以及酒的滋味一股脑全都涌上来,当真是鲜爽可口,想再吃一个。
“王二的熏烧摊每天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除了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
不过这是广式茶点。
上图里的,是【咸菜茨菇老鸡汤】,他们会在你面前料理,汤用的是炖了很久的老鸡高汤,加入茨菇、鸡蛋、咸菜做成汤品。
鸡蛋鲜美茨菇脆实,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汪老在《故乡的食物》里写过: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
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
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 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
—“这是什么?”
—“茨 菇。”
— “茨菇是什么?”
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 “洞子货”(温室所产) 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说的是茨菇,但里面满满都是乡愁。
这道菜,叫【传统高邮汪豆腐】。
在汪老的散文《豆腐》里,对这道菜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多添笔墨了:
“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我想给家乡的厨师出个主意:加入蟹白(雄蟹白的油即蟹的**),这样雪花豆腐就更名贵了。
上面这张图里,是我当天最喜欢的三道菜。
最上面的【芙蓉高邮河虾仁】,蛋片洁白如芙蓉花瓣,加上鲜嫩的白色虾仁,佐上绿色点缀,不但能连吃几大勺,而且还特别好看。
中间的【咸鹅浓汤炖冬笋】,清脆的冬笋在咸鹅的腊味中逐渐变得鲜美,再加上冬笋切得大份,嘎嘣嘎嘣大口吃起来很有满足感。
最下面则是【淮汤海参焖四宝】,这是一道我另加的菜,和汪曾祺宴无关。其中四宝,分别是鲍鱼、海参、裙边、山药。都是我最爱吃的食材。
都不用我描述,你们应该能想象那种胶质满满,又弹又脆的口感。
这两道菜,上面是【雪菜鲜笋烧麻鸭】,这个味道一般。
下面叫【传统大烧马鞍桥】,讲起来文绉绉的,其实就是红烧鳝鱼。
因为鳝鱼烹煮后曲缩似拱桥,所以得名“马鞍桥”,而把鳝鱼段与猪肉合烹,汤汁浓醇鲜美,极为下饭,就是所谓“传统大烧马鞍桥”的做法。
汪老在《鱼我所欲也》里,唠叨过一种全鳝宴:
淮安人能做全鳝席,一桌子菜,全是鳝鱼。除了烤鳝背、炝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烧。鳝鱼烫熟切丝再炒,叫作“软兜”;生炒叫炒脆鳝。红烧鳝段叫“火烧马鞍桥”,更粗的鳝段叫“焖张飞”。制鳝鱼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后撒胡椒,不厌其多。
马鞍桥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汪老也不是第一个提到这道菜的。
虽然不像文思和尚做豆腐那样有名,但也算是历史名菜了。
看了这么多雅的,我们来看个俗的。
上面这些菜和汪曾祺先生没关系,这是我另加的一套本地传统演戏,叫【三头菜】,指的是用拆烩鲢鱼头,配上红烧狮子头再加上红扒整猪头组成的菜品。
三头菜的制作发挥了淮扬菜制作精细、娴于炖焖的特长,保持完美的外形,酥烂而无骨,黏韧、柔滑、鲜嫩而卤汁胶浓。
当然,如果要比精细比高雅,这三头菜肯定比不上其他淮扬菜,但如果逢年过节全村一起吃,或者对饿了许久年末开荤的人来说,应该没什么比这些更能满足人的了。
大雅大俗一起,才是完整的淮扬味道。
图九是【时蔬】、【鲢鱼吐珠】和【虾皮韭菜炒饭】。
其中鲢鱼吐珠也是我另加的,选用多年的大鲢鱼,鱼身做成鱼圆,和鱼头一起炖汤。白汤鲜美,鱼圆嫩滑,也是经典淮扬美食之一。
上面这些菜,由“汪曾祺宴”、“三头宴”和“鲢鱼吐珠”以及“淮扬烩四宝”共同组成,算是扬州地区比较有特色的大菜集合。
这样一套下来。
汪曾祺家宴288元一个人。
三头菜700块,鲢鱼吐珠200块。
家常的做法,很多种不同的味道。
我觉得还是很合算的,推荐尝试。
5,高级淮扬菜



牛肉软烂入味,回味悠长。
推荐。

【猪油渣芋艿羹】咸鲜口味,猪油渣很香,芋艿羹带来属于碳水的满足感。
推荐。
【橙香排骨】用橙子和柠檬代替了糖醋排骨中的部分糖醋,做出的一道“糖醋排骨”。
在糖醋口的口感味道上,多了水果的香味。
好吃,我一连吃了五六块。

加入了白胡椒提鲜,更是鲜上加鲜。

纯粹是食材取胜,推荐。

【xx脆鳝】名字记不得了,和我期待的脆鳝还是有差距,不够脆。但味道也不差。

推荐。

同时这里高汤舍得用料,丝丝缕缕的豆腐不但好看,更为整道菜提供了富有层次的口感。
推荐。

当然,很多人看不上松露油就是了…
到这里已经7300字了,我相信你们也懒得看具体的菜品分析了,所以直接看图吧。



这里的扬州炒饭,是@美食作家** 视频里那种做法,用包括海参在内的十几种配料,另外鸡蛋做成蛋丝,最后炒出了肉松的质感。

就冲这炒饭,这一顿也值了。
最后这顿饭四个人十四道菜吃了2000块钱,人均500。
不便宜,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最推荐的地方,毫无疑问是扬州迎宾馆。

也不仅仅因为扬州迎宾馆挨着瘦西湖景区,去瘦西湖玩方便。
而是因为扬州迎宾馆自己就是一个景点。它每一号楼,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这不但能看到古典江南园林设计,还能看到新中式、现代、甚至日本设计风格的景观。
酒店里面除了国际品牌会有的健身房spa馆餐厅之类的东西,甚至还有诸如乒乓球室之类的娱乐场所…
你甚至都不用出酒店,就能欣赏到最美的扬州。
下面这些设计风格迥异但都很好看的图,都在扬州迎宾馆内。











置身其中,我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个老牌国营饭店….
这还只是8号楼一圈,事实上整个迎宾馆里面有十几号楼…(但好像不是每栋楼都能住)

凤来仪、荷塘情趣、长寿福桃。
如意锁片、翡翠烧麦、太君酥饼、元妃雪团、白雪红梅。


可惜这次我没吃到,图片来自“开动吧餐桌”、“见山博物”和“扬州旅游局”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