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老湿的第94篇原创

持续输出内容——例如写公众号,是一个特别累的事情,没尝试过的朋友,就别去尝试了,今天听我讲讲就行了。

写公众号,有两个选择:输出知识,输出情绪。

输出情绪,我就不多说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贩卖焦虑」这个词,那些无论是让你开心还是让你惶恐的文章,都是这一类。这种文章我也写过,但我不喜欢写。

输出知识,则是一条绝望的、没有尽头的路。知识的摄入,是细水长流,有限且缓慢;而知识的输出,则是开闸放洪,无限且巨量。以有限支撑无限,那必然要面对「脑力不支」的命运,要么日复一日的反刍自己大脑里那点有限的信息,要么沦为「热点追逐器」,每天的工作就是扫描各大平台的热榜。

再说,看公众号的人,有多少为了看「知识」呢?公众号作者的 KPI 是流量,不是「知识含量」。

其实,不仅仅是公众号没啥「知识含量」,自称「知识平台」的知乎,也一个德行。

知乎还在内测的时候,我就注册了。当时的知乎,基本都是程序员和各种技术问题。我有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在这种纯技术社区里面,写一点政治学的内容,也算自己大学四年没白学。后来的确也写了一些,还获得了几个赞。众所周知,早期知乎用户完全是在用爱发电,没有任何经济收益,我有限的输出也是如此。当那些早期的回答被删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也终于明白,知乎这个社区,并不需要我的那些知识。

(我是知乎第37972个用户,非常靠前了。2019年1月,知乎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2.2亿)

后来因为做了程序员,我又开始分享一些技术经验,重启了知乎之旅,收获了2万个粉丝。但于我而言,知乎糟糕的变现能力,不足以给我充分的动力持续输出,至今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写一些东西,至于能否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关注,则完全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

(曾经的我打死都想不到,我一个文科生,靠回答Python编程问题吸引了快2万粉)

我曾经下过一个断言:任何一个自媒体平台,都有一个绝对指标——平台大V们能在这个平台上赚到多少钱,决定了平台能走多远。如果连大V都赚不到钱,那这个平台就没有前途。以知乎为例,几年前,知乎曾闹过一次很严重的大V出走潮,如葛巾等知乎早期名人纷纷「脱知」,表面上看是喷子把人喷走的,本质上却很单纯,就是大V们付出过多却迟迟得不到回报、反而天天被骂,当然走人算球。如果知乎一年给我100万,随便喷子怎么骂我,我就赖着不走了爱咋咋地。

再后来,知乎开始加速商业化,才挽回了一点颓势,却又面临着社区内容注水的困境,当然这是后话。

我猜肯定有朋友要嘀咕,怎么你张嘴闭嘴都是钱钱钱呢?

其实在写作这件事上,我不在乎钱。我有个写了10年的博客,虽然更新不勤,但一直没停,每年还要给域名和主机续费,今年甚至还升级了一下主机。我还做过游戏播客,以骂为主,和朋友们一起骂行业内的脑残。这些事情,都没给我带来过一分钱的利润,还带来而一些麻烦,我坚持下去,只是因为我喜欢,它们带给我的快乐大于带给我的负担。

(博客地址我不公开,知道我博客的都是关注我近10年的老粉了,我要保留这块自留地,博客是老粉们的特权。)

但作为内容创作者,「钱」终究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没有钱,当然也可能有优秀内容,但不可持续。想要稳定的、持续的、优质的内容,就必须为之付费。我的公众号时不时会发个广告,这就是支撑我写下去的动力;读者们不用为我的原创内容付费,只是因为广告商们替大家付过费了。所以下次大家看到我推送广告,你就这么想:广告商又来续费了。这样,咱俩都心理平衡了。

钱说完了,再回到写作上。

持续的写作,意味着脑子停不下来。写作不是一项每周坐在办公桌前2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年累月的知识储备,以及全年无休的「脑内劳动」。啥是「脑内劳动」呢?就是外面看上去该吃吃该喝喝,其实脑子里一直在工作。一个文字工作者,即便在玩,脑子里也时时刻刻会有个小人提醒着他,「快到下一期推送时间了,赶紧找选题」!所以这样的工作,看起来干的事情不多,实际上思考量很大,写出一篇文章的背后,往往是四五个甚至更多选题的尸体。

当然,读书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写得多了,脑子里会形成一些条件反射一样的定式,这些定式有时候会加速思维,有时候却成了思维的阻碍。举个例子,今年年底的美国大选,很多人由于对美国政治不够了解,所以一上来就做出了一些违背常理的判断,什么川普必胜、什么美国要内战等等。这种思维,用我一位老师的话来评价,就是「不值一驳」,意思是说,错的过于肤浅、就像指着煤球非要说那是白色一样,以至于不需要辩驳。因此,往往有些很不错的选题,就这么被我「不值一驳」的忽略掉了。

但读书人脑子里的「常识」,和普通人的「常识」是不同的,很多学者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与老百姓的认知之间往往有着深刻的鸿沟。这也是我做自媒体的初衷之一,放在 10 年前,叫做「普及常识」,但现在我不敢这么说了,你们肯定要骂我「公知」,我就说,我只是在「为知识的流动做一些微小的工作」。

写公众号,真挺难的,赚钱不容易,好不容易赚钱了还被喷广告太多,文章影响大了甚至还要被大公司起诉。这肯定不是最优质的的商业模式,但和其他平台比起来,也不算很差。况且,但凡写起公众号的人,都有点表达欲过剩,我也是这样;做着满足自己愿望的事情,还能顺便赚点钱,理论上也不应该抱怨太多了。

所以我现在的15000个公众号粉丝,感激你们持续关注,有什么事想找我聊聊,就后台发给我,我有信息必回。同时感谢广告商一年来的支持,没有甲方们,我坚持不到现在。希望咱们的2021,都从头开始。

虽然山高路远,总会水落石出。啥都别说了,全在酒里了!


#这是最硬核的科技财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