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反垄断的事情很严重,主管部门很认真,绝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反垄断的影响,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做做样子。
-
至少从2019年开始,主管部门已经在严肃讨论“平台经济反垄断”问题了,当时的聚焦在于电商及O2O交平台;现在则有进一步扩大的势头,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平台经济”概念是否涵盖了一切互联网平台。
-
至少从2018年开始,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定位就有变化,从“扶持互联网行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变成了“希望互联网搭台、实体经济唱戏”,要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长空间——这是既定方针。
-
过去三年,民间舆论对互联网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去刷一下B站、知乎、微博,你就能发现:“互联网资本/巨头”成为了普遍的怨念对象,限制乃至分拆互联网巨头具备深刻的群众基础。

因为“平台经济反垄断”“互联网搭台、中小企业唱戏”是既定方针,所以这次互联网反垄断浪潮肯定不会是一阵风。很多人还天真地认为,这次会不会只调查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细分行业的公司;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要反垄断的车轮开始转动,就不可能轻易停下——它会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几乎全部的大型公司。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略长于二十年的历史当中,发生了三次非常重要的转折:
-
第一次是2000年前后,乘着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的东风,第一批互联网公司在美元VC的扶持之下成长起来,PC互联网的初步普及也带来了最早的用户。 -
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国;那些“All-in 移动”的公司,包括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均赢得了最丰厚的一块蛋糕。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黏性远高于当年的PC,移动时代的互联网巨头也远远大于十年前的自己。 -
第三次就是2020年前后,正在发生的事情——互联网行业一度享受的“政策红利”消失了,主管部门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从此开始,一切“平台型公司”都会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并购扩张也将受到严厉限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