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用户,大家有不同的理解,通常的理解是用户即自然人。以微信为例,一般的统计报告可能显示其“用户”为11亿,如果把微信的其他功能(支付、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群等)都删掉,只留下通讯功能,它的用户数可能还是11亿,但它的商业估值可能就从2000亿美元变成了200亿美元。 这种将用户定义为自然人的做法,显然在大型互联网产品上并不适用。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
媒体有时会赞扬它们拥有坚定的战略定力,聚焦核心业务不动摇,获得了成功;
-
有时则赞扬它们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发展了业务的第二曲线,将公司带到了更高的台阶。
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做的… 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 **,《寻乌调查》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本书使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Richard Paul教授对弱势批判性思维(weak-sense criticalthinking)和强势批判性思维(strong-sense critical thinking)的区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批判性思维这两个对立的用途。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增长的理念并不复杂,但在业务实践中会考验基础设施的能力(比如:测试人群的选择)和试错的容忍度,不论是交互型的AB测试还是推荐策略实验,本质都是提升一类场景下用户的决策效率,提高业务路径的流畅性(比如:订阅会员、添加好友、点击广告……)。
从个人的角度看竞争战略,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集中战略分别是「认知与信息优势」、「Context specific knowledge」、「优先级选择」。一般来说:
认知与信息优势决定了选择的能力;
Context specific knowledge则是专业、技术能力,决定了竞争的门槛。例:在二手车交易中,专业的检车能力是交易平台(瓜子)能够做起来的重要前提。
优先级选择决定了时间与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


-
面向客户(外部),业务需要交付“用户视角的产品与服务”,即:“用户会使用什么软件,体验什么样的服务流程,最终支付多少钱。”产品解决方案要满足需求、服务好、价格合理。
-
面向组织(内部),产品解决方案是由基础的职能分工(业务运营、业务产品)与多个项目共同构建的,所有的人力资源、财务预算配置,都需要以“保障面对客户视角的服务、体验不断改善”为核心目标。

-
学会去整合资源
-
有收有放地去做事,尝试更加聚焦
-
自信一点




① 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想要成为第一,没有深度的思考和调研、追求极致的投入和决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② 在既定的目标下,匹配对应的资源,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应对,就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比如:相信专家、聚焦核心、架构清晰等等。
③ 战略的执行一定要与目标相匹配。

-
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以及不可替代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