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微信更新了全新的8.0版本后,全民狂欢。
有的在群里轰炸表情,有的在个人状态里表现个性。
这个“全民”其实是虚指,那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们并不在此行列,他们似乎还停留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名时代,用着艺术字体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以致于被年轻的子女们嫌弃:“好土”。
而且面对不断更新的软件应用,老人们一脸茫然,“怎么操作”,“个人状态在哪里点”……
更显得与年轻的子女们脱节。
社交软件的发展似乎在撇下老人,其实还不止如此。
冬日以来,疫情更加严峻,各个地方加紧了防疫措施。
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老人所受的影响又是相对多的。
比如“抚顺老人坐公交不会弄健康码,被司机赶下车”的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
有人说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仍显不足;有人说,这个问题都一年了,怎么还没有解决呢?
这样老大难的问题还包括老人出行打车、网络购物、医院挂号、在线订票等等。
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由于不会网购,点不了外卖,生活诸多不便。
现实的严峻也显现在数据上,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中,将近2亿老人从未接触过网络。
于是,就产生了半年来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老年人数字化鸿沟。
于是,就让很多网友们发出了一个时代之问:互联网正在遗忘老年人吗?
01
那么为什么老人们没法适应数字化的互联网呢?
往往有这些原因。
一者,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力不从心。
他们视力下降,体力下降,喜欢用方便操作的老人机,不喜欢功能复杂、图文密密麻麻的智能手机。
比如智能手机的短信对他们来说字太小,需要老花镜,常看会累;甚至智能手机天天要充电的风格就让不少老年人深恶痛疾。
一者,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一般。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多功能教一遍也记不住,越教反倒让施教者心烦了。
很多老年人不怎么识字,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天然地存在困难。
一者,互联网主要服务的对象往往不是他们。
现在的智能手机发展得太快,5G技术更是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类发展变化针对的消费人群往往是年轻人。
一份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在网购人群数量和网购金额占比中都是最小的。
年轻人人则占据了绝大多数。
他们懒得出门、懒得家务、懒得排队、懒得做饭、懒得取钱、懒得看字、甚至懒得做选择等等,越来越多这类需求,成为互联网一波波新浪潮诞生的重要驱动力。
这些年轻人深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试图成为“斜杠青年”,消费力旺盛。
互联网软硬件的开发自然首先针对的人群就是他们。
而我们的老年人们往往早已对功能机、老年机产生依赖,切换使用习惯殊为不易。
而且深受勤俭文化的影响,在消费端上花销并不如年轻人。
因此,互联网软硬件的开发在老年人群体上而言是投入产出比很低的,很多厂商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智能化需求了。
在内部老人们自身学使用智能手机困难的情况下,在外部不怎么关注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老人们渐渐脱离于互联网世界,于是有网友调侃:“真是越来越不敢老了。”
其实不止如此,许多吃穿住行的数字化需求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显得复杂和苛刻。
比如我花费10分钟时间,才按照网上找的攻略,一步一步从“江苏政务服务”小程序里找到妈妈的苏康码,帮她完成了申报,成功入住酒店。
我妈在边上看我在手机上一会打开一个页面一会关上一个页面,禁不住感叹:
“如果就我一个人出来,我该怎么办哦!”
的确如此,这都让年轻人感觉操作复杂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可是难上加难。
02
话说回来,科技体验的主力军年轻人,他们乐意去教教上了年纪的父母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
毕竟把自己喜欢的新鲜事物分享给父母,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呢?
不过长此以往,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说多了就是泪。”
首先,谁曾体验到他们教多了就心累的苦。
就像教孩子写作业,家长屡屡崩溃。这成了家庭和睦的杀手。而年轻人教父母上网亦如此。
《燕赵晚报》、《环球网》等媒体报道过不少子女在教父母“触网”时的不耐烦情况。
杨大伯收到了朋友发过来的电子邮件,一看是“几个书本组成图标的文件”。
原来这是个压缩文件,需要解压,怎么解呢?
他儿子说“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等着我登录你邮箱给你下载解压。”可杨大伯足足等了一周仍没有动静,也许儿子他想起了越教越累的往事便打住了。
不过好歹,练习转账的时候,就算把数字打成惊人的密码也没关系,毕竟钱还在自家人手上。
再者,谁能想到远程不易。
离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数不胜数,分居各地打工的家中两代人也数不胜数。
仅从农民工方面来说,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亿人,外出农民工1.7亿人。
这些人离乡背井,也许只有节假日,甚至只有春节才能与家人相聚。那么这样的情况下,远程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那些年“通过电话远程指导父母操作电脑”的恐惧依然在不少人心头:
“越教越憋屈,你说这样他们一定要那样……教着教着我声音就不自觉地变大了,父母很生气,说我态度差,不学了……”
别有用心的人趁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就给老人下套,盗刷情况屡见不鲜。
一个男子“帮忙”开通支付宝,竟暗中盗刷老人70000多元养老钱……
这些问题存在,都让人感叹远程技术的匮乏。
最后,谁都可能忙得没时间。
当你老妈问你“烦死了”“PUA”“网抑云”“不讲武德”“打工人”“糊弄学”“吃瓜”“996”这些是啥的时候,我们年轻人往往回复“自己去百度搜搜”。
实际上,网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的网络新词,反而成了大多数中老年人进入网络的最大障碍,以致于年轻人和老年人在网络世界沟通时几乎成了不同的物种。
在心累的情况下,在现实996的公司里,或者在去996的路上,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复父母:
“开会。车上。在忙呐。”
结果,自然便是年轻人越来越熟练网络世界,老年人越来越隔绝于网络世界。
于是乎,数字化鸿沟也越来越巨大。
03
既然问题已经这么明显了,自然需要克服和解决。
实际上,关于让老人们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办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志刚说过:
一个是政府主导。
国家层面通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等政策措施,让老年人能无障碍共享信息化成果。
各地比如上海的做法是不得将“健康码”作为老年人进入体育场馆的唯一凭证,还在“随申办”App已经专为老年人推出了“老年专版”等等。
眼见老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了,很多网友给出了赞和好评:
“给老年人便利,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
“不能抛弃老年人,我们也会有老的那一天。”
一个是市场发展。
特别是加大研发适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产品,可以在原有的智能设备上,优化出适合老年人的功能。
面对老人健康码不会用等情况,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会长许晓玲就建议,对于不懂科技的老年人生成专属二维码,实现“一码通用”。
诸如此类加强适老化改造,已成为政府和手机厂商们发力的重点。
毕竟子女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帮助父母快速地解决手机操作的问题,既然无法短时间内克服这个问题,寄希望于产品功能的优化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比如关于字体大小等显示和声音问题,如何既能保持老年机的使用习惯,又能体现出手机的智能化功能就是关键。
为此,很多手机厂商,便在手机中加入了简易模式、声音增强器等功能,放大字体和图标,方便老人观看;加入声音增强器功能,让老人听得更清晰。
当老人通过“长辈模式”/“简易模式”看 OPPO 手机时候,也可以从看新闻转变为听新闻,更为轻松地了解天下事,简直不要太方便。
这样也就不需要什么事都麻烦子女了,不会搞僵家庭关系。
之前还有一个所谓的“家庭和睦关系的杀手”的难题——远程教学和控制问题,也正在成为手机市场关注的领域。
OPPO 这样的厂商在全新的 ColorOS 11.1 系统中提供了屏幕共享功能。
一部手机操控另外一部手机,实现子女和老人手机的屏幕共享,而且子女在远程操作父母手机的同时,还可以一边跟父母唠家常,一边教父母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孩子们现在就可以手把手教父母进行群里的表情轰炸了,也可以在个人标签里让父母写上自己想要的话语。
而且,你在屏幕上的所有操作均有标记,父母容易看清这些操作的步骤。
OPPO 在全新的 ColorOS 11.1 系统中还实现了远程守护的功能。
子女在 OPPO Reno 5系列手机里,可以了解老人活动区域、实时位置和电话短信等安全事件。
当然,远程守护的另一项关键问题是钱财保护,这是重中之重。
《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一方面有3成中老年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近一成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
另一方面,中国的电信网络诈骗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尤其是通过网络实施的诈骗案件持续攀升。
老年人更易受到犯罪分子的蛊惑,老年群体已成为通讯信息诈骗的“重灾区”。
2018年1至9月,厦门64个老人被骗269.9万元,其中重点信息之一就是,骗子团伙很狡猾地说“不能告诉子女,否则会给子女惹麻烦”等语句。
所以,如何一键止损,如何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一键止损才是关键。
当父母的手机出现了诈骗信息、支付动作等,子女的OPPO手机就会收到提醒,就可以辨别真伪,远程操作,比如挂断电话,并加入到黑名单中。
由于子女能知道老年父母的位置等信息,其实对于子女掌握父母的健康安全情况也有巨大帮助。
当手机里显示“儿子正在守护我 已守护我N天”,老人心理上就有巨大的安全感。
04
不过话说回来,整体的问题依然是怎么让互联网主动去拥抱老年人,而不是老年人费力地去拥抱互联网。
用OPPO的话说就是:如何持续通过致善式创新,实现每一个人对美、对人性、对想象力的追求。
实际上,除了手机,我发现 OPPO 的 IoT 产品中,OPPO Watch、OPPO 手环均支持心率监测、睡眠监测功能。
这些产品能24小时帮助子女实时了解父母的身体情况,一键SOS求救功能还能帮助拨打120,及时进行求助。
为了重点克服老年人普通话不佳的问题,还开发了老年人方言的定制化识别功能。
通过适老化改革,OPPO 进一步解决了老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的痛点,社会责任感可见一斑。
话说回来,近2.5亿老人里2亿人不会使用互联网,说是难题,其实也是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可以想见,OPPO 的科技助老行动根据实时的大数据情况反馈改善自己的功能,长此以往,的确能很好地完善老年人的数字生活。
当然关键并不在于多么智能,而在于如何让老年人意识到科技的温情脉脉。
北京大学人口所的蒋耒文曾说过,忽视老年人的社会进步,是不真实的进步;远离老年人的科技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没有老年人参与的网络世界,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
换言之,科技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不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操控,而是主动出击,带来贴心的服务,这中间更多闪烁的是技术的温度和关怀。
毕竟技术创新,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包括全国近2.5亿老人也更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