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讲黄峥的生平,比较整齐,这篇文章记录我读到的,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黄峥的只言片语。

我整体的困惑是:商业总是沾满血与泪吗?

就好像,黄峥领导下的拼多多,在助农上确实有非常大的成效,

在帮助中国低端供应链继续发展繁荣,甚至走向真正的 C2M 上,有非常大的行业矫正和引导作用。

这样的一体两面,让人对拼多多感情复杂,要学习黄峥哲学,但是我不喜欢黄峥的极致,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研究了一下黄峥。

黄峥,你让人感情复杂。

不说了,读一读我对黄峥语录的摘录吧,看看他的说法,然后品一品他这个人:

1,

2018 年 6 月的时候说,「社交电商」这个词,我觉得是个伪概念,

电商就是电商,社交就是社交,没有人为了社交买东西,只会说因为已经在社交,顺便买了东西。

2,

2017 年黄峥谈论 2 年获得上亿付费用户的时候,解释说(请注意,这个解释非常有道理啊):

社交媒体的商业化是很差的,40-50% 的眼球转化出来的交易量可能只占到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 8%,

根目的性购物的收缩式电商相比,是一个巨大的不匹配。

(拼多多诞生于这样的不匹配中)

3,

2017 年,黄峥说,中国品牌走出去,首先要做渠道变革。

4,

创业和打高尔夫相似,都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每次面对的场景可能不同,但挥杆这个基本动作是不变的,

所需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把动作做得更标准。

2016 年 12 月,黄峥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5,

黄峥做拼多多之前已经财富自由了,做拼多多是为了追求存在感,

引用乔布斯的话,你可以骂我,可以夸赞我,但是你不能忽视我。

(他做到了)

6,

黄峥说,自己的团队是,农民工进城市,一开始水平差,慢慢来,

从搬砖,到洗碗,到开饭店,都是老人,都在一起,是一个能打仗、持续打仗的团队。

7,

黄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很有意思的一个事儿,就是这个世界根据面相决定观点,

黄峥炙手可热的时候,估值和数据说假的也是真的,刚开始的时候,说真的自动被打折。

8,

黄峥这样评价 Google:

第一,Google 在很多方面像以前的中国,工人阶级地位高,重意识形态;

第二,在管理上呢,也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类似,鼓励基层创新,敢闯敢试,同时在核心权力上高度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三,Google 把不作恶放在骨子里。

第四,Google 创始人一直试图避免 Google 步入层层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但好像没有逃脱。

9,

黄峥在 2016 年 3 月 20 日,回答为啥要创业,因为创业让自己更快乐。

回答李志刚「为什么创业」问题的时候,

第一,深度地和小伙伴一起拼荆斩棘,是有幸福感的;

第二,做一些对社会有正向意义的事情。

(看看当时多么少年!!)

10,

黄峥说,拼多多团队与阿里差了 20 年,

我觉得我们在新的流量分布方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新的国际化情况下,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

他说这个计划当前看起来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下去,不一定没机会。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跪了,真的跪了,居然在 2016 年的时候,就在这样真真实实的想着,敢想敢干。

11,

黄峥十分强调「常识」「本分」,在自己的文章和被采访中,经常说,这是段永平交给他的。

12,

黄峥信奉巴菲特的二级市场投资观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要是公司的创始人一开始就让你觉得你无法和他共事,那从一开始就别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从这个角度来讲,买拼多多股票的我真的是个小丑)

13,

黄峥在写供给侧改革的时候说,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这是拼多多的 C2M 的组织效率啊。

他继续解释到:

假设我们能让前段消费者多一点耐心,和其他人协调的愿望,放弃一部分所见即所得、现在马上就要的冲动,

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利用人与人推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兴趣的相似点,做人以群分的归并,把每个人个性化的需求归集成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计划性需求。

如果这样做,那么流通侧的线上高度市场化和生产侧的刚性计划的矛盾就能缓解。

14,

黄峥对交易平台的思考,仍然起源于「普通人对自己未来需求的确定性市场化、产品化、货币化」这个理论,和上一条不谋而合。

在他写保险的公众号文章中,他说: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往往是比其他人要清楚的多的。

对于这种每个人的规划和意愿,以及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把握,对满足需求的供给方往往是有价值的。

它可以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可以帮助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我心想,这特么不就是供给侧改革嘛?供给侧的改革需要需求侧改革推进啊)

15,

黄峥在股东信上说,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分」,指诚信、尽本职、隔绝外力、不赚人便宜、出现问题先求责于己。

对于拼多多管理层而言,本分意味着专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我觉得很讽刺的是,通往这条成功路上,充满了对下沉人群的诱导分享骗局,这也叫本分吗?还是我格局小了。

16,

黄峥对拼多多的准确定义是,由一个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 AI 系统)驱动的 Costco 和迪士尼。

他对「分布式」和迪士尼的解释:

拼多多不光高效地做信息匹配,还不停模拟整个空间的人群的群体情绪,并试图对整个空间做调整,让群体的体验更加开心。

他对 Costco 的解释:

在不停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拼多多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今天看来,这的确是最精妙抽象的创始人对拼多多的形容,乌托邦、浪漫、宏大,且足够抽象~

17,

2019 年,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形容新电商的特点,

第一,普惠,无论是谁皆可使用;

第二,人为先,不把人看作流量;

第三,开放,打破垄断。

然而还是觉得有些讽刺,2021 年的拼多多,回溯之前的事儿,已经不是一个小平台了,已经是可以打压别人的大平台了。

18,

黄峥真的是一个文艺的理工男孩,他在 2020 年新冠疫情下的致股东信中,最后结尾这样写道:

恰如一位诗人写到,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之间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既感到无比的谦卑和平静,又无比感恩与拥有的宝贵青春和担负着的重大责任。

在这新世界,我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19,

2016 年 11 月,黄峥和张一鸣一起参加「对话」节目,

黄峥明确说,如果是张一鸣,将会以更大的力度做全球化,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接受外部信息比较早,资讯走出去是对社会和国家最大化,然后再用全球化的资源再打中国的市场。

20,

黄峥在接受财经采访的时候,如此描述和腾讯的关系:

「逻辑应该是,因为我们是今天的拼多多,所以腾讯想来入股。

腾讯更像一个普通的财务投资人,他对我们既不会特殊的好,也不会特殊不好。

我也不认为我们是腾讯系。」

这是黄峥描述的,从拼多多针对微信的策略,核心就一个,疯狂挖人,好几倍的让微信的人过去,

微信的人过去有两个好处,极端熟悉微信规则甚至「漏洞」,还有和微信那边有非标关系。

在这一点上,拼多多做得十分坚决。

21,

除了拼多多,黄峥最想要做的事儿,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他认为非营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对人类的贡献会更大。

22,

黄峥从来不认为有升级和降级,核心是让人和他们需要的商品匹配。

23,

黄峥回答,如何克服创始人的孤独时刻。

有很多很多的爱,就可以。

以上,心情复杂的看完黄峥所有的致股东信和原创公众号,写完了。

黄峥告诉我们,成功人士通往山巅希望之城的路上,双手充满鲜血、热忱与雄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