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网约车市场在根植于共享经济理念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产业赛道融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形态。产业链合纵连横持续推进,即网约车平台开始围绕司乘诉求实现对主机厂进行车型定制化合作;自动驾驶之光照亮行业未来,即网约车作为天然的自动驾驶商业落地化场景,行业不同玩家纷纷发力;市场渗透战略继续加码,即部分玩家在品牌效应和技术能力持续提升以后,开始介入新的市场,并围绕产品差异化书写新篇章。

2020年下半年,网约车市场活跃用户规模持续攀升,一扫疫情之阴霾,凸显中国经济活力持续提升,背后映衬的核心逻辑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步走向正轨,由此衍生的出行需求恢复正常,直接带动网约车市场走向复兴之路。中国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4.9%和6.5%,在未**济增速将更为强劲的背景下,行业增长前景值得期待

 来源:易观千帆
在2020年12月中国网约车行业TOP10中,滴滴出行以8157.3万用户占据榜单第一位置,嘀嗒出行荣获第二名,花小猪打车、首汽约车位列第三和第四。在市场竞争格局趋稳的形态下,行业内发生诸多变化,可谓是异彩纷呈:
产业链合纵连横持续推进:
2020年11月16日,滴滴正式发布定制化车型D1,该车型率先在长沙投入运营,后期会逐步扩展至全国范围。从司机端来看,该车型实现了定制化的座椅提升功能、定制化的储物格、公文包和水杯加热等舒适性功能以及DMS驾驶行为监测功能,这些功能将提升司机层面的服务质量。从乘客端来看,该车型采用右侧后排侧滑门,加入了后排娱乐功能,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增加出行趣味性。此外,乘客还可以进行车辆颜色设置,定制化服务程度得到提升。此次车型由比亚迪定制化生产,强化了滴滴和主机厂的合作关系。值得指出的是,比亚迪作为滴滴洪流联盟的重要成员,此次合作将对未来联盟内企业合作产生示范性意义。对于滴滴而言,可以围绕司乘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合作伙伴而言,可以快速扩充销售渠道,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双赢。目前,滴滴已经介入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凭借其巨大的流量话语权,其未来必将推动更多的产业链协作,为网约车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自动驾驶之光照亮行业未来:
2020年8月19日,曹操出行与国内某科技公司联合宣布,双方正在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运营合作,目标是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车辆基于吉利“几何A”改造,预计2021年曹操出行自动驾驶车辆将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同年11月12日,滴滴成为首家获得上海三个自动驾驶测试区牌照企业。此前,滴滴Robotaxi服务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试乘体验后, 产生了重要的市场教育意义。12月22日,T3出行发布的“4833”战略提出了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这一细分战略目标。
不同于传统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网约车行业发展自动驾驶具备诸多先发优势:首先,行业面对的服务本身就是基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场景,无需再苦苦探索潜在落地场景。其次,出行行业的海量数据能够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实现自动驾驶一般场景和长尾场景的充分结合。短期来看,虽然自动驾驶行业依旧面临技术、法规等限制,但是长远来看,自动驾驶之光将照亮行业未来。
市场渗透战略继续加码:
2020年12月,T3出行市场渗透战略快速加码,一月内进入宁波、合肥、佛山、济南、泰州、上海等诸多城市,目前已进驻24座城市。根据其 “4833”战略(具体为2021年的目标为网约车业务落地全国48座城市,加速和落地“网约车业务+巡网一体超级出租车+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3大战略板块,并在2021年年底实现全业务线日均300万的订单目标)。就其业务落地全国48座城市来看,其目标实现率已经达到50%。除了快速进入新城市以外,T3出行在登录上海时,采取新打法,即用户可以一键呼叫C+级豪华专车红旗H9,实现高品质服务。此举可以实现差异化服务,并且可以分流一些属于其他平台的客户。用户可以在车内体验本地特色小吃、高端饮用水的零食包以及创可贴、晕车药等以防万一的急救包,这对于用户满意度提升作用十分明显。
来源:易观千帆
2020年12月,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用户活跃规模TOP5中,联动云租车以205.1万排名第一,Gofun出行和EVCARD以119.3万和72.8万
截至2020年12月,联动云租车已完成所有省份、省会全覆盖,此外,除了持续布局一二线城市,联动云租车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更加深入,五线县镇市场持续加码,谋求完成其在全国的出行版图布局,稳定其市占率,从其活跃用户规模来看,其市场渗透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小结

2020年下半年,在产业链合纵连横持续推进、自动驾驶之光照亮行业未来、市场渗透战略继续加码等行业背景下,行业供给侧将面临诸多新的发展态势,也必将提升行业供给服务质量,最终将更高的服务水准带给用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