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官方对于“兴趣电商”的定义是:“兴趣电商是一种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电商。”虽然这种表述没有达到张一鸣所痛恨的互联网“黑话”程度,也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为此康泽宇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在加入抖音电商之前,北京字节跳动董事长张利东问他“今天想买啥”,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买啥。张利东建议他去“刷刷抖音,刷着刷着就知道该买啥了”。后来康泽宇在抖音直播间看到一款小龙虾,看上去特别好吃,就下单了。生动形象的场景描述,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试问哪个逛街的女生,或是陪着女生逛街的男生,没有经历过偶然发现商店橱窗里一款心仪之物的那种惊喜感?更何况,拥有强大算法的抖音,完全具备把直击内心底层需求的好物,推送到用户面前的能力。相比传统货架电商,只能吸引抱有强烈目的性的消费者,抖音的电商基因似乎独一无二。但发现兴趣是一回事,满足兴趣却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西方推销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是国际推销专家海英兹·姆·戈得曼(Heinz M Goldmann)总结的AIDA销售模型:AI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ion,即引起注意;I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抖音的“兴趣电商”借鉴了这一理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入口级平台,抖音、快手根本无需担心不能引起用户的注意。与此前的内容平台逻辑不同,短视频平台更适用于社交逻辑,不想被社会风潮、亲朋谈资抛弃隔绝,刷抖音看快手,已然成为国民级的娱乐消遣方式标配。然而,就算成功引起用户,或称其为潜在消费者的注意,且已经诱发出他的潜在兴趣,距离完成整个电商交易行为,还有两个步骤的距离。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信息流广告、短视频内容和直播带货。信息流广告属于导流到第三方电商平台,不在“兴趣电商”讨论范围之列。短视频是创作者预先拍摄剪辑的内容,以植入广告或直接以介绍商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再通过交互界面中的电商链接达成交易。这个消费者单方面决策的过程,显然就不如直播带货,刺激欲望来得强烈。主播的话术、直播间的抢购氛围,更符合AIDA模型中的Desire环节。但还有一步之遥的Action,即下单购买,仍需要临门一脚。2018年就掀起火爆风潮的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全民狂欢,则始于疫情的冲击。事后从业者、观察家的分析着眼点,离不开库存积压、线下渠道关闭,所带来的低价促销、线上娱乐消费时间溢出。二重叠加效应之下,也完成了“抖音一哥”罗永浩的绝地翻盘。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后,直播带货更多地被厂商、品牌方当做一个直销的渠道、或者爆款的打造手段。用户的消费行为,也理所当然地回归过往多元化的购物方式。面对完整电商交易流程最后一步的难题,抖音选择加大引进扶持品牌方的力度。一方面,品牌方自带销售需求动力,相比于短视频创作者、带货主播,也更懂得自家商品卖点和客户痛点;另一方面,品牌商品的高客单价以及广告流量需求,亦能带给抖音更大的盈利空间。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康泽宇强调抖音电商更看重GMV的质量,同时对于GMV结构变化提出了两个期待,一个是品牌直播带货GMV占比提升,一个是优质产业带商家产生GMV贡献。正是基于上述的逻辑。除此之外,年轻消费者群体,越来越注重商品性价比而非冲动购物;抖音电商的物流、售后等基础服务设施难以比肩传统电商,都有可能成为用户丧失“兴趣”的决定性因素。“兴趣电商”的正向逻辑完美自洽,却经不住反推或者横向对比的考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