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是基于需求的产品开发及营销流程,就是以市场成功为目标的。营销管理的目的也是让产品市场成功,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IPD类似于中医,治标又治本,因为IPD本质上就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商业流程。在制定商业计划书时,很多同学直接用4P理论来制定营销计划,但最终的效果经常是生搬硬套,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下面我们结合IPD理论一起看一下当今社会流行的几种营销理论,看看他们直接的区别和与IPD之间的关联关系。
一、4P理论
首先,我们来看流行甚广的4P理论。4P是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由美国营销学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总结的。他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时代,其以产品为出发点进行营销的四大策略分别是四个关键词,他们都是英文字母P打头的,所以称为4P理论。
- 产品-product
传统营销理论上,这个产品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 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
而在IPD中,企业开发的是产品包,企业就是通过开发产品包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带来商业回报的,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具有产品竞争力,在IPD中产品立项阶段就要定义产品的卖点。
- 价格-price
主要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时间、借贷条件等。它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
同样,IPD是基于商业目标的产品开发流程,对产品的定价以及销售策略是针对目标人群和产品的定位以及竞争分析在立项阶段就进行了初步设定,在计划阶段就已经成型,只不过在产品上市后会根据市场情况做些调整。
- 分销-place
地点通常称为分销的组合, 它主要包括分销渠道、储存设施、运输设施、存货控制, 它代表企业为使其产品进入和达到目标市场所组织, 实施的各种活动, 包括途径、环节、场所、仓储和运输等。
- 促销-promotion
促销组合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 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等。
以上4P (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要素在产品上市以后再去控制是不行的,只有将这些要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去考虑,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二、4C理论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4P的理论基础开始受到质疑,4P的出发点是企业,而新兴的企业讲求“以客户为中心”,需要大家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因此4C理论应运而生。相比较而言,4C理论更适用于IPD的产品开发模式。
4C营销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罗伯特·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4C理论。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 消费者-consumer
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 The needs and wants of consumer) 。企业要把重视顾客放在第一位,强调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比产品功能更重要,不能仅仅卖企业想制造的产品,而是要提供顾客确实想买的产品。也就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识别客户的痛点、爽点和痒点,把握客户的核心需求。这是在IPD的立项阶段要关注的重点。
- 成本-cost
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 Cost and value to satisfy consumer needs and wants) 或是消费者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所肯付出的成本价格。这里的营销价格因素延伸为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成本。包括: 企业的生产成本,即生产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本;消费者购物成本,不仅指购物的货币支出还有时间耗费、体力和精力耗费以及风险承担。新的定价模式要求: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因此企业要想在消费者支持的价格限度内增加利,就必须降低成本。这在IPD中是有销售、市场、研发和财务共同参与的目标成本管理来解决。
- 便利-convenience
指购买的方便性( Convenience to buy) 。比之传统的营销渠道,新的观念更重视服务环节在销售过程中,强调为顾客提供便利,让顾客既购买到商品也购买到便利。企业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消费者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方式和偏好,把便利原则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售前做好服务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关于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使用方法和效果的准确信息。售后应重视信息反馈和追踪调查,及时处理和答复顾客意见对有问题的商品主动退换,对使用故障积极提供维修方便,大件商品甚至终身保修。
- 沟通-communication
指与用户沟通( 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 。企业可以尝试多种营销策划与营销组合,如果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说明企业与产品尚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这时,不能依靠加强单向劝导顾客,要着眼于加强双向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实现真正的适销对路,培养忠诚的顾客。
三、4V理论
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理论。
- 产品差异化-Variation
说的是产品要有针对性,因为客户群对需求是有差异的,所以产品要根据细分市场来设计,要有独特的细分人群和卖点。
- 功能化-Versatility
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消费者消费要求的不同,提供不同功能的系列化产品供给,增加一些功能就变成豪华奢侈品(或高档品),减掉一些功能就变成中、低档消费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习惯与承受能力选择其具有相应功能的产品。
- 附加价值-Value
由技术附加、营销或服务附加和企业文化与品牌附加三部分构成。
为此应从三个角度入手:
①提高技术创新在产品中的附加价值,把高技术含量充分体现在“价值提供”上,从技术创新走向价值创新。
②提高创新营销与服务在产品中的附加价值。高附加值产品源于服务创新与营销新理念。许多企业已清楚地认识到,开启市场成功之门的关键就在于顾客满意,而针对于顾客满意的“价值提供”则更强调服务创新。服务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企业自身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预警器”。
③提高企业文化或品牌在产品中的附加价值。
- 共鸣-Vibration
强调的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消费者所珍视的价值联系起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创新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者,“效用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从价值层次的角度为顾客提供具有最大价值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其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价值效用。
4V 营销理论首先强调企业要实施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使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树立自己独特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相互区别,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这也是在IPD中进行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寻找市场机会的意义。
其次,4V营销理论要求产品或服务有更大的柔性,能够针对消费者具体需求进行组合。最后,4V营销理论更加重视产品或服务中无形要素,通过品牌、文化等以满 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4P、4C、4V三套理论,在IPD产品开发流程中制定市场营销计划时可供参考,不要4P理论用到天荒地老,完全可以活学活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