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复杂的又是灵活的,选项目就该选能承担风险又具有创造性的,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就是把握创业的机遇,创业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又是需要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当今情况下,都有哪些创业方式呢?哪些创业方式比较适合自己呢?
商业模式思考的逻辑
一是网络创业
有效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网络创业主要有两种形式:网上开店,在网上注册成立网络商店;网上加盟,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门店的形式经营,利用母体网站的货源和销售渠道。
二是加盟创业
分享品牌金矿,分享经营诀窍,分享资源支持,采取直营、委托加盟、特许加盟等形式连锁加盟,投资金额根据商品种类、店铺要求、加盟方式、技术设备的不同而不同。
三是兼职创业
即在工作之余再创业,如可选择的兼职创业:教师、培训师可选择兼职培训顾问;业务员可兼职代理其它产品售;设计师可自己开设工作室;编辑、撰稿人可朝媒体、创作方面发展;会计、财务顾问可代理作帐理财翻译可兼职口译、笔译;律师可兼职法律顾问和事务所;策划师可兼职广告、品牌、营销、公关等咨询;当然,你还可以选择特许经营加盟;顾客奖励计划等等。
四是团队创业
具有互补性或者有共同兴趣的成员组成团队进行创业。如今,创业已非纯粹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一个由研发、技术、市场融资等各方面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法宝,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五是大赛创业
即利用各种商业创业大赛,获得资金提供平台,如Yahoo、Netscape等企业都是从商业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创业孵化器。如清华大学王科、邱虹云等组建的视美乐公司、上海交大罗水权、王虎等创建的上海捷鹏等。
六是概念创业
即凭借创意、点子、想法创业。当然,这些创业概念必须标新立异,至少在打算进入的行业或领域是个创举,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才能吸引风险投资商的眼球。同时,这些超常规的想法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非天方夜谭。
七是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指的就是在企业公司的支持下,有创业想法的员工承担公司内部的部分项目或业务,并且和企业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这种创业模式的优势就是创业者无需投资就可获得很广的资源,这种树大好乘凉的优势成为很多创业者的青睐方式。 对创业者而言,如果无法以合理的价格给用户带来价值,那么业务很难成功。换句话说,如果仅仅提供最新的技术,或者仅仅基于减少全球饥荒的目标,那么企业无法发展。为此,创业者需要在商业计划书中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
所有创业者都知道这一点,但根据风险投资家的经验,大部分创业者可能很难充分考虑全部的商业模式要素。最常见的失败原因在于:创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瞄准问题,但在缺乏明确市场的情况下就推出产品。
风险投资家Elizabeth Edwards在一本名为《Startup》的新书中给出了设计商业模式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创业者和投资者应当记住以下10点商业模式的要素:
1.价值主题
你满足了什么需求或解决了什么问题?价值主题必须明确定义目标用户、用户的问题、你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及从用户角度来看方案的优势。
2.目标市场
你面向的用户是谁?目标市场是一个用户群体,你的企业将通过营销和销售产品来吸引这一用户群体。这一用户群体应当具有特定的群体特征,并且愿意购买你的产品。
3.销售营销
你将如何覆盖用户?口碑营销和病毒式营销近年来很火爆,但对新业务来说不合适。请明确定义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
4.生产
你如何制造产品和服务?一般的选择包括自主制造和外包等。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推向市场的时间和成本。
5.发布
你如何发布产品和服务?一些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在线渠道销售和发布,而其他一些则需要多层级的分销商、合作伙伴和增值经销商。需要确定,你的产品面向本地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6.营收模式
你如何赚钱?这里的关键点是向自己和投资者解释,你的价格和营收流如何覆盖所有成本,包括经常性费用和支持费用,同时仍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7.成本结构
你的成本是哪些?新的创业者通常会专注产品的直接成本,而低估营销和销售成本、经常性成本和支持成本。在这方面,需要利用类似公司的已发布报告来对比。
8.市场竞争
你有多少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或许意味着没有市场,而超过10家竞争对手则意味着市场已饱和。需要从更大的范围来思考,而用户总是有自己的选择。
9.独特卖点
你如何使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投资者需要一个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短期的打折和促销并不是独特的卖点。
10.市场规模、增长率和份额
你的市场总规模是多大?在增长还是萎缩?你能从中获得多少份额?风险投资家青睐能实现两位数增长率的市场,而市场规模应超过10亿美元,企业应当获得两位数比例的市场份额。
总之,投资者希望更好、更早地理解你的业务模式。他们不需要你说大话,例如在讨论时只吹嘘你想要赚多少钱,以及你想要获得多少用户。这样说只会让投资者和你自己失望。
在商业计划书中,提出具有竞争力和投资潜力的商业模式是第一步。没有商业模式,你的创业只能是黄粱美梦。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群利益相关者把自己的资源能力投进来,形成一个交易结构。这个交易结构持续交易,会创造出新的价值,每一方会按照一定的盈利方式去分配这个价值。如果每一方分到的价值超过了它投入资源能力的机会成本,这个交易结构就会越来越稳固。
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这里讲的资源和能力不是战略支撑,而是战略创新。不是讲优势劣势,不是讲资源能力对战略的支撑,而是讲能否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已经有经营基础的企业,一个重要的战略创新途径,比如花样年将他的物业变成了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
根据自己能力和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应该怎样思考呢?一个企业,无非是产品和客户这两个基本维度,企业所有经营要素,都是围绕着这两条线的。
产品轴线:
产品:相同的产品是否有其他领域拓展;产品组合:产品是否有互补品,或进行模组化延伸;产品价值链:在“设计、采购、生产、物流、渠道、促销、品牌”等环节是否可以独立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业系统:是否可以形成“产业链或产业生态圈”的商业模式。
客户轴线:
客户:针对相同的客户是否可以提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客户组合:是否可以形成价值客户和利润客户的组合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客户价值链:在客户“决策、购买、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是否可以独立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客户系统:是否有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
定义客户、价值
现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这些概念很多,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概念层出不穷。一个不少的现象,许多企业被概念、模式、理论绑架,思考问题和做事情都是从一些模式出发,而不是从客户出发,从客户的痛点出发。
许多战略不能成功,核心是客户和产品的价值主张没有正确定义。其实,如果准确定了客户和产品的价值主张,战略就完成了二分之一。
很多商业模式之所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很久无法突破和盈利,就在于没有想清楚围绕客户的一系列问题。
定义渠道
渠道在一个企业的市场突破中具有重中之重的作用。很多价值明显的创新企业迟迟不能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渠道”(互联网也是一种渠道)问题:推广渠道、分销渠道。有很多时候,不是你的产品不够好,是因为客户不知道你的产品有多好;不是不知道你讲你的产品有多好,是不相信你的产品有多好。分销的本质除了可以拿到你的产品外,也是这两点,如何让客户知道你的产品有多好,相信你的产品有多好,分销渠道也是说服客户购买你的产品。这尤其是新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
定义能力
我们做战略经常会定义核心能力,其实定义核心能力是没有意义的,核心能力是常年竞争、积累的事后总结,一个企业在市场突破时,哪有什么核心能力?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定义能力呢?我们定义能力不是为了定义所谓的核心能力,而是定义实现客户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的独特价值主张的能力,有可能是短期的。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实现客户交易的产品价值主张,即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才能实现我们的产品价值主张,才能实现客户交易。而核心能力,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演化和重构
商业模式的变化有两种:演化和重构。演化,即缓慢地变化,今天多出一个利益相关者,明天又派生出一个来,交易方式可能因此发生各种变化。稳定一段时间后,在某个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就是重构。
演化和重构在方向上,往往遵循着一些规律。一般而言,有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化的趋势。我们不反对重资产,但企业可以想办法让自有资金投入得很少,举重若轻。
同时,一般而言,好的商业模式变动都是从高固定成本结构朝着高变动成本结构转移。另一点是,利益相关者角色会越来越多元化。过去顾客就是顾客,设计人员就是设计人员,现在顾客不但是顾客,还可以是口碑传播者、设计师、质量监督者、员工,甚至投资人。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灵活,就像金属液体那样。
商业模式不等于战略
商业模式与战略不同,战略首先是选行业,但商业模式不是选行业,同一个行业可以有很多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同一个商业模式也可以用于不同的行业。把同一个模式用于不同的行业,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大家常说一个模式是B2B的还是B2C的,其实这只是战略的差异,不是商业模式的差异。有时,在商业模式上可能是一样的,所以严谨点,要从交易结构来看它们的异同。这样,人们就会发现:在一个行业里有一个模式做得很成功,而另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跟这个模式不一样,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
在传统社会里,一个行业里最后会剩两三家企业,彼此的战略不一样。而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行业会剩下很多家企业,每一家都是垄断的,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唯一的。
与战略不同,商业模式关注的是结构,以及在这个结构里面“跑”的东西。所以,同样的结构,可以用到不同的行业,而战略是不可以的。
商业模式的五重境界
因为存在无数新的组合,这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很多空间。我们把商业模式升级重构划为五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最低的就是老产品、老模式,企业只能通过战略、管理、渠道建设这些去形成与竞争对手差异化,这是最没水平的。
第二种,产品是老的,但是模式不一样,创造价值会不一样。
第三重,在这个行业引入一个新产品,用新模式做这个新产品,这是更高的境界。
第四种,我们不先有产品,我们先设计一个模式,然后再设计一个产品跟它去匹配。
第五重,为利益相关者(不完全是客户)设计商业模式,卖产品给他,这是最高境界。
最后强调,商业模式对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关于它的创新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