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人都在说要提高认知,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高度。你有没有静下心来琢磨过,到底什么是认知?高认知到底是什么武器?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什么是认知?

用两个例子来说一下认知:

猿脑和人脑的脑容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我们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猿猴却没有办法理解,这就是认知的高低问题,猿猴只有提高自己的认知力,才能理解。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在大人的眼睛里是很幼稚的,随着我们慢慢地长大,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变得豁然开朗,这就是认知。在成长中,认知会越来越高。一个人能够认知的东西,另一个愚钝的人永远不可能认知,要这个愚钝的人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够认知。这就是认知,当你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它不会返回去,不会说我今天认知水平高一些,明天认知水平又低一些了。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认知能力

那为什么猿猴再怎么学习与锻炼都无法达到人的认知?而小孩随着成长认知能力会越来越高?然而长大后,认知能力又很难突破呢?

从学术上定义认知能力为:“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大脑的整合功能,而人的大脑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与原生家庭以及个体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连接程度和状态有很大关系。整合功能完善,认知能力才可无限地提高,整合功能不完善,认知能力的提高也会遇到障碍。整合功能是否很完善,最直接的表现为觉知能力、感受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要想提高认知能力,首先就是提高大脑的整合功能,幸运的是,经脑科学家研究得出,人的大脑的整合功能是随时可以完善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意愿向“内”看,有意识地追求自我成长,发展自我关系,然后向外看,发展与外界的连接关系。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认知高低的判断

你是否能发现一件事物的本质以及该事物基本发展规律。这是认知发展的最高判断。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和观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从一个角度看,不一定错,从某一个认知高度看,也不一定有错。问题是,我们很难判断自己的认知在什么水平,在自己的认知水平看,永远是对的。所以,有接纳的胸怀和态度才有可能给认知成长的空间。其次,需要持续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认知。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认知与知识

其实我们现在说认知一般都误指为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其实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是认知本身,只是帮助提升认知的工具。知识只是外在的堆砌,认知是营养的吸收。比如:你看了几本书。看完后,你是可以把书里的道理复述出来,还是书里的营养补充了你认知里哪一块的营养以及思维体系里哪一块的营养?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丰富或者更升华?然后你根本记不起你的这些营养是来自于哪本书和哪段话?就像你每天吃饭,给你健康,给你成长,给你补充营养,但是你根本分不清楚哪一天的哪一道菜补充了你身体里的哪一部分的营养。这就是在判断你是在提高认知还是在学习知识。

如果把认知运用到工作当中,高认知的人工作思路是这样的(一项基本工作)

认识:该工作是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关键点在哪里?瓶颈在哪里?处在整个供应链/关系 链上的哪一点?等等

怎么做:知道怎么做,能够预判难点在哪里,出错点在哪里,重点把控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在关系中的价值在哪里等

最好的标准:这个工作做到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自己能达到:自己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个标准?还缺什么能力?怎么去补充?

是否已达到:自己做出来的效果是否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

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个工作与上下左右的关系和彼此的影响是什么?如果出现由外界导致的影响,我怎么预防和处理?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以这种思维去做事情的话,基本上工作都会做得很好,而且随着自己不断地实践,加上自己不停地反思、学习与总结,认知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认知:心里觉知了,才能具象化为知道

在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和老人家讲故事,不管故事是真是假,合不合情理,我觉得都特别有意思,有意义。

我记得我妈就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记忆特别深刻。

古时候,有一个先生带一群学生去游学。

在游学的路上,看见一个地方在造房子,学生就问先生:“先生,那是在干嘛?”先生答:“那是在起大鹏”;又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地方着火了,学生问先生:“先生,那是在干嘛?”先生答:“那是焰山红”;

又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乞丐,学生问先生:“先生,那是干嘛?”先生答:“那是捧大碗”;

又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瘸子,学生问先生:“先生,那是什么?”先生答:“那是跳跃龙”;

学生觉得这一路学了很多,长了不少见识。这时,先生家里造了新房子,父母要给先生家去道贺,学生说他去,正好也显示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到了先生那里,他给先生作了一首诗:

恭喜先生“起大鹏”;

一年一次“焰山红”;

家里个个“捧大碗”;

一代一个“跳跃龙”;

我妈从小和我说:我们一定不能死读书,而要学会思考。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学习可以有知识,觉知才会有认知

既然知识不经过转化,无法变成认知,那么怎么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认知或者直接提高认知呢?

实践与体验。

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和体验生活才会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因为知识只会进入你的大脑,而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感觉,而感觉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潜意识会引导你大脑的整合功能。我们要敢于去实践,敢于去体验新鲜的事物。体验除了体验当下的任何状况,也还包括去体验新鲜的事物,新鲜的事物会提高你的觉知能力。只有在实践与体验中,你才能养成把知识变成认知营养的能力。

实践与体验的标准是: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经历一件事,我们都要有充分地主动的自我意愿,以最沉浸式的方式去体验和最高的标准去工作。在工作中,或者在事件经历中,不要认为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在经历一件痛苦/愤怒/悲伤/有压力的事情,而是要想,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而是要想,这就是自我成长的一次机会,我不是为任何人做事,也不是为任何人而活,而是自己在成长和蜕变。以这样的心态从之,从而在经历与实践中会得到思考和感悟,就像登山一样,只有登到顶峰的人,才能看见最广阔的风景。不然,就不叫体验和实践,叫过客,你只是在认知和真理的房子外边路过。只有做到极致才会获得觉知,提高认知,悟出真理。

认知名词解释(人人都在说认知,到底什么是认知)

佛学与认知

其实,认知是佛学里的一个关键词,认知是佛学追求的境界,追求认知的不断提高以发现真理或者无限地接近真理。是佛学人的终极目标。

在佛学里,帮助提高认知的方法之一是禅定(我将来可能会出一篇认知与禅定的文章)。佛经上经常说有些人没有慧根,没有慧根的人很愚钝。愚钝实际上是指认知能力不高。有慧根的聪慧的人,往往能够一眼看懂愚钝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

认知永远首先是向内求的,就是培养自己的觉知力,有了觉知能力,才会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才会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认知不是想象出来的,认知是体验、经历、学习和觉悟出来的。

认知是你生命的天花板,你要把天花板放在哪个高度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