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企业会整合资源,制定阶段性的工作计划。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规划内容,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战略章节,我们讲到,企业根据中长期计划,制定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又会分解下去,制定各个部门的计划,以及各个时间节点的计划内容。
在企业规划层面,经营者要考虑的重点是,在新的行业环境下,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结合战略规划,制定出企业年度的方向和措施。
从大的层面来讲,需要从几个重点层面来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包含国家政策导向,行业走向,监管部门的最新动态,细分行业前沿技术更迭,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外部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在国内企业,一定要重视国家对行业的影响作用,忽视或对政策的应对不足,会导致方向性错误。
外部环境需要得出企业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机会需要选择性识别,成为年度经营计划的机会点,进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挑战,要尽量避免,或者是在某个层面需要重视的风险点,这些需要企业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对不利因素进行识别判断。
内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内部的状况,现有产品情况、新产品规划;人才盘点、资源数量,以及经营窗口等各个层面的状况,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客观地梳理分析。
在充分分析内部的环境之后,得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产品,优势区域,或者是优势的客户群体,这些都是企业相比竞争对手的优势部分,需要加以发挥;对于企业的劣势,如品牌影响力,市场覆盖程度等,都是需要在制定策略时,重点对待的部分,因为劣势如果不规避,就会对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结合内部/外部,以及机会和挑战部分,或者是优劣势部分,都是企业经营规划的重点部分。企业有优势,外部又有市场机会的产品或者项目,是经营的核心,需要大力推广的,也是企业的重点;对于劣势,且外部有挑战的事项,需要重视,尽可能规避风险点。
这些分析,都是企业扬长避短的必要措施。
对于市场来讲,年度规划是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市场导向的重要信号。从内部来讲,是企业整合内部资源的一个过程,一个重新设计组织形态,来面对外部市场的调整点。对于外部来讲,企业传递出的信号,代表的是企业应对市场的态度,是否能给到市场信心,也取决于年度规划。
现状盘点
目前企业的各个产品,在细分市场所处的状态,或者在市场的位置。对于管理者来讲,认清现状是前提,也是必须的,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分析都是不成立的。现状判断错误,会导致企业对自身的认知误差,最终导致企业制定出的战略措施,放到市场上的时候,根本没有存活的土壤,或者牛头不对马嘴,完全失去意义。
存量市场:对于已经经营的存量市场,经营者需要关注的点是:如何守住现有的渠道,维护好客户关系,提高竞争壁垒,不被竞争对手抢占;对于存量市场的增量,如何设计针对现有存量客户的销售策略,利用现有渠道和现有的用户群体,而实现存量市场的增量。
其次,对于存量市场,管理者需要考虑价格下行所带来的销量下降,对于市场来说,这部分客户没有丢失,但因为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量下降,下降部分会蚕食销售增量;同样,不同方式的销售折让、返利等销售策略影响的销量下降部分,也要列入,同样需要新增量来弥补。
增量市场:对于预计增量市场,首先考虑老产品的增量策略,需要开拓更多的渠道和用户,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到更多的客户资源,同样,也需要制定有力的销售政策,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从而提升销量。
其次,老产品的增量要考虑到因为产品升级,主动替换等主动市场行为,来维系现有客户而带来的销量,对销售来讲,确实是销量,但从市场角度来讲,不是体量,因为体量没有因为销量而变化。
再次,需要考虑新产品的增量,新投入市场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讲,新产品的销量属于纯增量。对于市场来讲,新产品要来带新的增长的,如何利用现有渠道和用户,增加新的产品,实现新的增长;还要考虑新的模式,新的渠道,来进行市场覆盖。
产品战略
对于企业来讲,产品线的长度和横向的宽度,都能决定市场渠道的利用率,或者单个客户的产出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产品的纵深,不但能增加市场份额,也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策略和机会。
常规产品:常规产品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实现利润的产品。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提升销量,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公司的营业额;从成本角度来看,常规产品属于成熟产品,需要供应链做到的是降成本的指标,而这个指标会随着产品的成熟度和时间不断加大,也会在产品销售的顶峰期达到极致。
对于销售来讲,常规产品在经历过快速增长期后,其销售策略趋于平稳,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降本增效,企业内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销量,从而使得边际成本下降;对于外部市场来讲,需要减少销售费用,减少人数,增加人均销售额,减少成本支出。
战略产品:对于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对于企业来讲,在常规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后,给企业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对于市场来讲,新的产品可以带来新的增长点,也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所有新产品中,有的是为了满足产品线要求,有的是为了补充主要产品,但有一点非常重要,企业要区分基础产品和战略产品。
对于企业来讲,战略产品的意义不能和常规产品相提并论。在企业的第一增长曲线阶段,作为核心产品,已经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或者市场体量基本饱和,增长速度放缓。但第二增长曲线的产品需要企业明确定义,作为第二阶段的重点产品进行推广,就是战略产品。
如果战略产品做不好,企业就会被拖入增长乏力,成本增长而导致利润下降,企业竞争力减弱的不利境地。战略产品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给予市场培育和推广阶段的支持,和普通产品区别对待,尤其是在关联考核纬度,或者激励纬度进行多方位支持。
有常规产品,才有企业的今天;做好战略产品,企业才有未来!
市场策略
在制定年度策略时,市场销售需要考虑外部环境方面,国家政策导向、行业政策对细分市场的影响,以及监管层面的市场导向;在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考虑现有渠道现状、不同区域的销售情况、以及企业年度战略导向下,如何设计市场策略和人员结构。
销售策略:企业根据外部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现状,制定出企业的战略规划。销售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依据产品和市场状况,并自下而上收集并分析现有市场状况,制定出符合市场的销售策略。销售策略作为年度销售人员的作战方案,需要管理者明确各种情况的打法,以及核心产品及核心指标。
销量作为销售考核的重要指标,是销售人员最为敏感的数据,而作为销售管理者,需要认清市场状况,科学合理分析竞争现状,并依据企业产品情况,制定出合理指标。这个指标的唯一要求就是:需要跳一下才能够得着,需要团队至少80%团队或个人能完成。
过低和过高的指标都不利于团队的成长和稳定,也考验企业的预算能力。
竞争策略:对于销售来讲,产品和方案就是手头的武器。只有手头有足够的武器作为支持,排兵布阵的方案就越全,竞争的策略也就越全。对于产品而言,单品竞争可以采用价格策略、销售折让、订货折让、返利等形式,或者以价换量的策略。
当企业的产品不止一种,就可以设计多种产品组合竞争策略。在产品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多产品策略能弥补单品的短板,组合竞争可以对单品竞争起到压制的状况。当产品线足够全面,也足够宽的情况下,就可以设计出整体解决方案一类的营销策略,提升竞争层级,实现销售策略的降维打击。
组织架构:有市场策略和产品的竞争策略,制定出销售方案,就能绘制出作战路线,从而产生企业外部阵型。销售阵型上的岗位和节点,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不同的组织架构,用于应对不同的打法。
在企业不同的市场时期,或者根据产品的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组织架构。市场初期一般采用扁平化阵型,属于快速反应型组织;快速增长期一般采用火车头式阵型,属于资源聚焦型组织;在多产品组合阶段,一般采用矩阵式架构,属于分工协作性组织。
不管哪种组织,都是要符合市场的现状,符合企业产品所处的不同时期。一味套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辩证看待。
人才盘点:当架构和阵型确定下来,就基本能够确定岗位编制,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岗位画像。在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盘点人才。现有人员的岗位能力匹配程度,需要引进人员的任职资格,人员需求的数量及到岗时间等等,需要和人力资源一起,共同制定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做的,首先要明确核心岗位及该岗位的任职资格。在销售层面,要测算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不能为了大而全而增加编制,造成成本增加,浪费资源和市场机会;其次,要明确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的区分,明确任职要求,不要因人设岗,也不能因岗招人,既要宁缺毋滥,更要有相对饱和的工作量。
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人才梯队建设。企业做好一次人才盘点,就能识别出每个员工的能力模型,只有将每个人的能力模型建立起来,才能引导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上,有培养的苗子和方向,这样能解决一大部分用人的问题。
经营规划
在全面制定企业的战略方案后,企业要做的,就是依据内部和外部的需求,重新第二次匹配资源。在常规情况下,先有目标和要求,再制定方案,再通过方案,反推出企业运营所需的资源匹配。只有匹配资源的前提下,企业的战略规划才具有可执行性。
运营计划:在战略目标确定的前提下,企业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进行运营支持。财务需要制定全面的预算方案,资金筹划方案,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还需要根据预算的进度,进行适度控制,以达到相匹配的状况。
其次,从财务的角度,销售所需的大额资金支持,做好年度预算工作;对销售所需的企业资金占用,有明确约定;应收款总额,坏账准备等制定详细的方案,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利润的考核,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管控。
另外,对于内部支撑部门来讲,供应链的原料准备,人员、场地准备,以及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撑,都需要提前筹划;人力资源对人员的招聘、培养进度,以及考核的纬度,员工福利及人文关怀规划,都需要做到内部支撑。
经营支持:一般情况下,销售的市场目标,伴随着的就是费用和激励。对于常规产品,一般会尽可能低的降低奖金比例和金额,一般采用工资包形式,逼迫从市场层面开源节流。因为属于成熟市场,常规产品,更多的需要维护而非开发,所以在销售支持和费用层面,也是相对比较少,但可以通过销售策略的调整进行弥补,而非一味支出费用。
对于战略产品,企业会匹配资源,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励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通过高回报刺激,达到市场拓展的目的;再加上市场销售政策的倾斜,考核纬度和常规产品相关联,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市场动力。对于企业需要快速增长的产品线,高提成,费用倾斜,支持力度加大,从而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规划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事项,需要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科学性和真实性,没有这两个作为基础,任何决策方案都没有意义。由于年度战略的重要性,至少要每个层级有人员代表参加不同阶段的论证和评审,才能保证方案的可执行性。
对于市场而言,管理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以上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洞察市场,发现市场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渠道状况,策划出对企业有利的营销方案,根据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对手所出的策略,来制定出当下最优营销方案。
只有在现有产品、现有市场状况、现有状况下,如何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再依据营销策略来匹配相应的人员,并会同制定出市场作战地图。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使企业能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使销售人员在市场上有章法、有依据。
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是体现经营者的战略水平,而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恰恰是反应了企业各层面的运营水平。没有规划的企业不会走的很远,无法执行规划的企业不会做的很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