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的营销案例″把木梳卖给和尚″

说的是一家木梳厂为了打开销售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为了获得生存,在招聘销售业务员后,用实践来测试应聘业务员对外销 售能力的故事。

话说木梳厂招聘广告发布后,应聘者很多,为了从应聘者中选 出销售精英,木梳厂厂长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把木梳卖给和尚。

和尚光头不用梳子,妇孺皆知。所以大多数应聘者都认为是厂 长在拿人开涮,于是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 丙。厂长拿上50把梳子,就亲自带着剩下的三个应聘者到寺院去 销售梳子。

来到寺院门口,应聘者甲抢先进人寺院去销售。应聘者乙和丙及厂长则坐在寺院门口的草坪上等。一会儿甲出来了,厂长 问甲″卖出了多少把?″甲答:″1把″还遭到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但幸好在院中看 中出家少把?”甲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他进入庙里推销,没有效果,还遭到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但幸好在院中看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挠着头皮。于是,他就上去给小和尚介绍说用木梳子可以梳理头皮去痒,小和尚试用后满心欢喜。接着, 他又介绍说常梳头还有接摩作用,可疏通大脑经络,有益身心,所以小和尚就买 了1 把,而对甲的销售业绩,厂长摇了摇头,甲被淘汰了。

乙、丙和厂长继续在寺院门外草坪上坐着。一会儿来了十 梳头时北 讲香家,由于山高风大,来进香的香客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乙 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拿起梳子朝寺院里走去。丙也看到了,但他晚了 一步。乙找到寺院的住持,对住持说:“寺院居于高山之上,山风 很大,进来进香的香客的头发都被吹乱了,蓬头垢面地进香是对佛的不敬,我认为寺院应在香案前放把梳子,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以示对佛的尊敬。”住持觉得他说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买下了1把梳子。这时,乙又说只买1把不行,如果遇上人多时,1把 梳子就不够用了。住持说他想得周到,就买下了10把。他又说10厂 还不够,因为梳子要经常清洗才卫生,得多买10把作为备用,主 持一想确有道理,于是又买下了10把梳子。

把乙出来后,厂长问他销了多少把。乙说销了20把,并把销售 经过说给了厂长听,厂长听后直点头。在厂长看来,和尚是不用 梳子的,买梳子也只是买给香客使用,这也是他出考题时想到的最 佳答案。三人又在草坪上坐了一会儿,丙还是没有销售动静,厂长 创 把剩下的29把交给丙,就和乙下山回厂去了。因为他觉得和尚对梳子已没有其他需求,丙不会再有销售业绩,再等下去也是白等。

就在下午快要下班时,丙带着29把植子回来了。厂长问 者进行 “卖出多少把?”丙回答,“先预订1000把,以后还要。”厂长 看着丙带回来的29把,认为丙在吹牛,丙就把销售经过告诉了厂长。 他说他在厂长和乙回去后,他就去找住持。住持一看他是来推销梳 子的,就对他说寺院已购得梳子20把,暂不需要。但是丙对 主持说:“宝制盛名远播,香火旺盛,来进香拜佛者都有一颗度诚之心, 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这些梳子不是用来给来朝拜者梳头用的,是向宝刹推荐用它来 作赠品,回赠给进香拜佛者。”并向住持一一列举推荐的理由:第 一,梳子价格便宜、实用,不会浪费寺院许多资金;第二,便于接 赠者携带;第三,回赠梳子的用意是希望来朝拜者回去后多做善 事,如果住持愿意在梳子上写下“积善梳”三字,接赠者每天早起 梳头时看到开过光的“积善梳”,就能提醒信众别忘多做善事。从而增加增加接赠者的善举。″住持听后大 喜,当即愿意购买梳子作赠品。在得知住持愿意购买梳子的意思 后,他又进一步推销说,住持在木梳写下的“积善梳”三字,最好 制模生产,因为制模后生产出来的每把梳子上都有住持亲笔写的 “积善梳”三字,就不会麻烦住持一把一把地书写了,住持应该先 订1000把梳子,以便厂里制模生产,况且宝刹香火旺盛,1000把 的赠品是不够的,制模以后,宝刹随时需要,厂里就能随时供应有 住持亲笔书写“积善梳”三字的梳子。听他说明之后,住持就预订 了1000把梳子,并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 厂长听丙的叙述之后大惊,说:“你这个人不能在我厂当业务 员,你应该是我厂专管销售工作的副厂长!”

把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观点会得 出不同的需求。乙从需求的表面了解需求,所以他当上了推销员; 而丙挖掘庙宇的潜在需求,所以他当上了专管销售的副厂长。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有能力、有意愿的消费数量。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需求,如粮食、小白菜、毛巾等;二是生产需求,如锄头、渔网、喷雾器等。 将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汇总后又可分为短期需求、长期需求、 潜在需求和创造需求。 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容易理解。短期需求就是短时间内的需 求;长期需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时间都有需要的需求,另一种 是未来的需求。 潜在需求是潜伏在需求中的需求。因此它不是从市场调查、市 场预测中就能直接得到的。潜在需求一般是对市场调查得到的市场 信息或者其他渠道得来的信息进行挖掘而得来。

在农村创业致富,首先要去了解需求,了解了需求再根据需求去搞经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能销售出去,才能赚到钱。为了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我们要用印刷″积善梳″的思维去挖掘它的潜在需求、创造需求。

把农产品进行深工加,就可以把它价格翻几倍。比如我前期文章写的,把南瓜进行深加工制成南瓜粉,去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