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中国所有做得好的文旅往往都是往内容方向走,做不好的文旅往往也是内容做的不好,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光有基础建设这件事情,大家做的都差不多,只有房子没有内容,就是特别的普遍现象,你拿着那么好的IP,拿到那么多好的历史文化和仪器,你为什么做不好内容呢?
很多做文旅的都是做房地产开发商的,基本上都是地产思路,而且文旅项目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很多小企业不敢做,大企业要尽快看到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所以很难做。
现在一定是一个拼内容的时代,我们应该从面向硬件到转换成软件去变化。最近我们在做一个民国军区的内容化的改造,特别好玩儿,今天你进入他的大门之后呢,你是老板,你是爸爸,你是妈妈,你是孩子,你是学生,你是谁都行,既然你进了这个大门之后,你就可以选择你的第二人生,干脆我们就把他调到第二人生小镇,很多人都想尝试一下这小生意,开个店,来过一天店长,你试试能不能把这电脑运用好,那么好,你给我交上钱,你看我们第一做运营的时候,20块钱的奶茶,其中三块钱是给体验者,结果那个小姐姐穿着汉服在街上跳舞,导流过来,一天卖了2000杯奶茶,你想想他花600块钱在我这儿包了一天,这个地儿坐,一天的电量从这儿拿走5000多块钱,你说他算不算?
这不光是内容赚钱,体验感也要强,在这儿呢,就可以被称为大将军,对不起,2000吧,一天给你配个车,再给你配两个,随宠,而且你可以把自己变成任何一个你想成为的人,对吧?
这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线下的宇宙。所以你看今天很多的文旅项目是完全可以跟内容做深度结合的,但这件事情为什么很多人做不了呢?
是因为基建我们能看得到,效果我们也能比较显而易见,而软性的投入往往是需要运营才能看到回报,所以今天如果我们真的能沉浸其中,把这个内容做起来的话,你会发现文旅是真的好玩儿,但今天的话,更多的文旅是只是看文化,就从故宫之前的中国文创,大部分都是旅游纪念品,从故宫开始,我们终于懂得什么叫文创,对,这个就是文化跟我们实际体。
深度融合的项目里面有好内容,我觉得这个才是今天的关键。未来的文旅更多是通过内容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内容加文旅才是未来的纹理趋势。关注我一个指数行业,去世时画出点镜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