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把三千亩黄山变成了四A级景区,年收入几千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山庄,十年前上千亩的荒山,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美农庄国家五星级的休闲庄园,国家四a 级的旅游景区每年收入几千万。这个神奇的庄主叫刘连华,很多农场主牧民过来拜师学艺。
刘连华因此设定了一个巴菲特午餐时间近一个小时的功夫论道已经被来访者逼到了三千八百元。今天跟阿泽来解读下游联华独特的合作,加重筹加共享经济的经营模式。
第一,通过与多方合作减少运营成本。山脚下有一个两千亩的湖面,准备增设游轮项目的运营,一条游艇需要三百万投资。虽然庄园完全有能力购买,但购买后不能够保证源源不断的客源,刘连华就找到十家旅行社,让每一家出资三十万可享受十年的免费使用权。旅行社很快就答应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就这样游联华不仅解决了游艇的投资问题,还解决了客源问题。旅行社带来的人群在庄园内还会产生餐饮,商品购买等其他消费。
第二,利用众筹的方式实现多方的共赢。在建设的时候,刘连华以亩地三十年三十万的价格租了出去,每年返还给租赁者一万块分三十年还清,允许租赁者建设不超过五十平米的小木屋。屋子建好以后,租赁者每年可居住两个月,其余的时间均由公司经营打理,利润分成众筹建设餐厅,把餐厅的众筹份额作为福利,让一批优秀的员工参与进来。众筹的主体还包括餐饮供应商消费流量大的客户,以及自己的亲戚朋友短短一周内就筹集了二百五十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客源,员工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还有摩天轮观光项目,刘连华同样采取吸收外来资金项目。
投资者投资项目所有权归属庄园五年内的收益由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五年之后,项目完全归庄园所有。如果投资方愿意继续经营。则双方重新拟定利益分配比例,继续合作。这样庄园与投资者之间就是平台化合作关系,颠覆了以前景区一个投资者大小项目和事务统一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庄园内的住宿、酒店、商店、索道等项目都是通过类似平台化的模式,把投资和经营问题一并解决。
第三,锁定用户群体,制定适宜的营销方案。刘连华坚持只收四十块的门票费,并将主力游客分为四大类,政府单位和高消费人群等,并针对相应用户采取适合的营销方案。针对政府单位用户就发放一定数额的免费门票,而对于高消费的人群设计的一款贵宾卡,对外销售一百六十八元一张卡可以免五个人一年的门票与酒店、会所等高端消费场所合作,开发更多的游客。庄园的有机水稻项目,刘连华更是将共享概念和平台化运作发挥到了价值产生和延伸的机制顾客以两万三千八百元的价格买到十年的大米庄园,每个月配送一定数量的大米,同时,用户还可以享受到庄园门票的减免待遇。对于用户而言,这样的价格非常划算,而对庄园而言,几乎处于零利润状态。但是在刘连华眼中,则是另外一个算法,一方面,这些用户无疑将会是庄园的高粘性客户。另外一方面,这些高精准客户的大米配送,还会顺带搭售一些自己的产品。这些高净值的客户,正是农产品极佳的推广渠道。
第四,景区产品的开发,多方面的盈利。庄园发起了认购一棵树的活动,推出五千张售价为一万元的绿茶鼓励游客认购数五认购者不仅可以享受终身免门票,而且还将获赠超过一万元的浓妆产品。认购的数目除认购个人或者单位享受名字标签之外还可以获得终身的i p 成为此树为我栽的终身受益者,甚至子孙后代可以继承。虽然一万块的售价不便宜,但超多的延伸价值使得该卡一周内销售一空。这些收入不仅为农庄解决绿化问题,还收了一批的高消费群体。
第五,打造文化品牌。每个周末就会去一群上班族在一起吃喝玩乐。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过两天的慢时光,还有朋友圈约伴主题线上社交平台,让参与者每次就餐都有人陪伴,让饭局有的聊,有的玩有的看让吃货的生活变得简单精彩。景区通过多项营销活动以及诗歌、散文、摄影等大赛相继的举办,不仅为景区带来了更多的人气。
作为一个多产业融合的综合休闲农庄,由联华的平台化、共享化的经营思维有诸多的可借鉴的共性。我是阿泽,关注我,分享更多商业思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