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与组织发展的核心,离不开组织的业务发展。
一个组织的业务发展(生产力),决定了组织当中人的发展关系,和组织自身的发展关系(生产关系)。
01
有3.0,就必然会有4.0。
事物的发展总是永不止步的。
培训的4.0就是“发展”。
发展来自英文单词Development,有发育、成长、壮大的意思,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同样,人才发展和组织发展也是动态的。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TD和OD都还没完全“动”起来,还是在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
为什么说培训的4.0是发展?
从万有引力到相对论,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主义,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绝对向相对去发展。
学习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发展能让我们明白本质的相对性。
发展让我们将事物的规律进行不断迭代和更新,运用新的概念和理论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运用指数型思维而非线形思维去思考,甚至洞悉时代的潮流和趋势。
这能够让我们顺势而为,领先趋势半步,降低投入成本和风险。
想要建立自己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首先要建立全面的认知、复杂的思维模型、动态的视角,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拆解。
02
先来说说全面的认知。
想要树立对于事物的正确认知,首先要先清楚“没有纯粹理性和纯粹客观”这个概念,凡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均建立在人为的主观因素下,我们要先学会剖析一件事物背后的“生产关系”。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没有对错。
一、陌生男子A对女性B眨了一下眼,你作为女性B会有怎样的知觉?
1、他很轻浮
2、他认为我很轻浮
3、我们不认识,他认错人了
4、我们可能曾经见过面,但是我不记得他了
二、一位男子在大街上与一位女子打了起来,你作为旁观者会有怎样的看法?
1、这个男的太缺德了,怎么能打女人?
2、哇,这个女人疯起来太恐怖了。
3、一定是夫妻两人吵架了,家庭暴力,我要报警。
4、快走快走,千万别被搅和进去。
5、这些旁观者为什么不去劝阻?真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三、一位家长说,要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一切,拼命的给孩子报班考证。你作为旁观者会有怎样的看法?
1、教育体系有问题!
2、大家都在偷偷努力,我也要给我的孩子最好的!
3、这人真是有病,不会飞的鸡下了个蛋,倒想让蛋飞起来。
4、唉,人家有钱,我能有什么办法?
5、管他的,我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呗。
6、太恐怖了,我还是不要生孩子 / 结婚了。
以上。
重复一遍,没有对错。
但你怎么看这个世界,源自于你对自身及世界的认知。
03
拥有全面的认知能让我们避免片面、避免简单的线性思维。
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一件事物的发生,并非只有一个单纯因素,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线性思维?举个例子:
本月销售业绩下降了,销售部门的同事说:都是因为市场部,方案没新意,我们没法开展销售推广。
市场部不乐意了:哪能怪我们?我们人手不够啊,都是人资部招人速度太慢。
人资部也不高兴了:你们市场部的架构里没有那么多编制,现在要增岗,财务部的预算是要改的,财务部一直卡着,我们也招不了人啊。
财务部一拍桌子:我们哪有钱?销售部不回款,我们怎么有钱做事?
绕了一圈,没有结论。
典型的线性思维就是:凡事仅看到自己眼下负责的板块,对待一个现象的产生就仅能够知悉其表层,无法了解底层逻辑,无法看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比方说案例当中的销售业绩下降,很可能是由于天气炎热,消费者不愿意出门逛街;
也有可能是市场萎缩,经济下行;
有可能与经济调控相关,也有可能与国家贸易争端有关;
当然,企业内部多重掣肘、流程不畅、沟通阻碍、领导人变更,这些都有可能是其中的因素;
至于竞争对手的推广方案和动作、广告,消费需求的变化都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想要透彻的分析业绩问题,要从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竞争态势、利益相关方等等多重因素去考虑问题。
当然,如果我们本身不具备这些思维模型,那么就应当学会借助外力。
比如PEST分析、波特五力、SWOT分析等等经典的分析模型,还有思维导图等思考工具。
04
全面的认知与复杂的思维模型是因果关系。同时,复杂的思维模型与动态视角也是因果关系。
因此可以说,全面的认知是一个人是否具备发展自身潜力的核心因素。
全面认知的构建,来自于一个人对外的学习和对内的求索。
所以说,发展是培训的4.0时代。
5.0是什么?或许是真正动态的人才发展和组织发展。
眼下,真的不好说。
评论(0)